2021年5月15日

星野之宣《忽必烈~世界帝國的完成》雜感

整理房間前先來啃書,總算把飛飛讓渡的三本書最後一本啃完了《NHK文明之道2~忽必烈~世界帝國的完成》。除了切入點跟收尾的地方我不是很喜歡外,其他其實講得蠻淺顯易懂的,大脈絡很清楚,即便對元史沒特別去讀過也能夠很快的上手。前言部分到收尾其實也有相互輝映,所以一開始前面死了個哈里發,最後用同樣的手法處理掉叛亂的乃顏。本來看不上眼的男女結果最後再一起。描繪長遠的規劃跟戰法來闡述忽必烈的雄心跟手腕,戰爭變的變化也凸顯世祖忽必烈的家系的變革。不過引言的假設是"成吉思汗為源義經",收尾也有意隱射那樣的神聖空間是那樣傳承下來的比對,這點我個人是不太服啦。

 

雖然事情發展總有先後,不過同一時間同一空間也不會只有一人可以得到那唯一的資訊,宇宙就這樣,所以同時間有人想到但先發表不代表那就是獨創好嗎?神聖空間也可以用在很多宗教上,雖然有這樣的概念跟意象,不過我覺得要拿來當作某種來源的隱射,我覺得實在不妥。然後關於鐵器,因為宗像教授鑽研的就是鐵器發展跟文化史的關聯性,所以在前半段說明這樣的掠奪史是跟鐵礦有關我是覺得可性度有。戰爭本來就很需要這種金屬物資,戰爭也很常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跟收穫而進行的結果。不過如何巧妙地將戰爭不太超過篇幅的描寫,我覺得星野之宣在這部分處理得簡單明瞭。

 

我個人是不太喜歡這種因為看到空白史就拿其他東西去填補這種處理方法。也因為看過姊嫁,勉強是對中亞遊牧民族有點概念,我覺得文化差異性很難用這種方式去掩蓋。中亞遊牧民族其實也有很強烈的家族性,我不太認為一個"外人"可以順利融入然後成為族長,這點有很強的衝突性。如果外人可以爬到族長地位,不太可能沒有留下相關口耳相傳的話語。

 

至於防禦堡壘,我覺得這種遠見是作為軍事將領會有的才能,就跟日本的將軍跟大名,很多其實也都是身兼土木工程的能手,例如被招喚去蓋之後的名古屋城的加藤清正。而且早在唐代就有類似的概念,其後影響到日本京都跟奈良等地的城市架構。書裡的這部分還是加減看看吧,哈。德川的大名普請,其實就是把各地大名挖過來蓋房子的概念。


至於書中提起蒙古軍內少有親族內鬥,不過游牧民族的特性就是誰強就去搶那個位子,這邊描述我覺得不夠警慎。不管是不是遊牧民族或在哪裡,基本上家庭和睦的話那就不會有領導者產生啦,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啊。看完之後其實還不錯,結果自己吐吐槽好像也就這樣了。


喔好呦,想起來了。這種寫法其實就"託古",以提高某種對象的某種地位,是有點穿鑿附會的手法,用在這本裡面我覺得這手段實在是不太好。這邊的寫法會很像是:成吉思汗很強,忽必烈很強,但它的前身是OOXX,所以什麼什麼最高。大概是因為這點讓我有點反感吧。雖然可以說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不過這個假設似乎沒有考古學跟人類學的背書,真的是加減看看就好。說白了就是少了骨頭鑑定

 

跨民族的託古有時候是為了想要提高或貶低某個民族,雖然立意是希望快速有效率地讓讀者切入故事,不過就這一點來說會覺得不太妥當。但是另外一本宗像系列的羊大夫也是有強調那個時期有跟元代的交流,所以有羊占,我覺得可能有,但作為佐證不太足。除非有很明確的古文物出土,否則實在難以立基。

 

結論是:姊嫁物語萬歲!!
充滿了遊牧民族跟中亞等處的日常生活表現真是太棒了!
(為什麼結語是這個


神南火這本,其實我個人還蠻喜歡的。比較(看起來)是從女性的觀點去切入神話。有些人會覺得他比宗像系列少了點什麼覺得比較乏味,但我覺得他卻比宗像系列多了一些人味。宗像的特別篇,這本比較像是星野之宣的短篇集。後半段的面具相關的故事比較像是地方志,而且復仇的處理手法老實說覺得不是很好(個人喜好問題)。土之女想像的畫面還行,另外兩篇關於蛇神信仰跟龍神都市,覺得就宗像系列的風格吧?不過方違的概念這邊講得蠻簡單的,一看就能懂。

宗像系列雖然大家很推,至少看過有幾個人是真的蠻愛的,不過我自己好像跟這部電波有點搭不上線。可能是星野之宣的某種特質或者敘事方式不是我偏好的吧。現在大概還剩宗像系列的本篇還沒去看

後續跟番外都看了,就東方奇譚祕聞錄還沒看。

 

2021年5月8日

DIRENGREY 20210428「朧」訪談跟新冠之禍日常雜談

繼續宅在家裡當宅貓的狀況下,把上次聽了新單曲朧完全生產限定盤附錄訪談,把上次放棄了卻沒有繼續聽完(日文已經生疏太久)。訪談後半段不是講朧,是在講目黑鹿鳴館GIG的事情,有收錄部分排演的影像,也有個人的訪談,同時也會看到大家在排演期間也都配戴口罩的姿態,這一段其實蠻有感覺的,會覺得:


「對,他們也很努力,那麼我也就該繼續努力。」


心夜提到GIG公演的時候有很熟悉的感覺回來。

當敏彌說自己也很害怕(怖い怖い)的時候(22:43左右),會覺得很有共鳴。


後半段有提到未來無觀客LIVE,不過這一段老實說我有聽完全沒有懂(日文聽力放棄)。不過看起來會有這一段訪談跟後續的未來音樂活動,那代表未來的事情也已經在考慮了,但疫情的部分不穩定所以大概且戰且走吧?


看著看著覺得有點感慨,但想想,平常自己也都那麼努力的去做我認為該做的防疫措施,未來的事情沒有說得準的,但是大概還可以繼續努力下去吧?比起那些遊戲或者是創作出來的東西,這裡才是現實生活不是?或許在遊戲中很快樂,但是現實生活中除了苦痛,多少也還是有值得讓人露出笑容的事情。


其實覺得大家也都成熟了,沒有跟過去一樣迷妹痴態,大家都有各自的生活要過,但有活動就拿錢出來支持,我覺得也就這樣了吧。

(早就是這種狀態很~久~的佛系虜)


疫情之後覺得是跟過去有很多的不同,當天就有單曲直接放送給大家聽(YOUTUBE跟Spotify),其實心裡有點複雜。多少會覺得我花錢為了什麼?但花錢可以看到目黑鹿鳴館GIG全部又覺得超划算。這次單曲的抽選也延期了,我覺得有可能會變成取消或者是改採其他方式處理吧?


覺得生為虜,跟心目中的神握手後會不洗手真的是理所當然!(2018年詩踏み握手會)那天的幸福感直接突破天際。雖然我覺得未來這樣的形態大概會被改變,但至少還活著就還有產生聯繫的機會,恥也是種酸酸甜甜的回憶~

(題外話,薰老大的手真的很柔軟)


其實最近在看日本疫情的時候就會注意到,日本真的很鎖國,IT產業也始終很封閉,政策走向更是各種微妙,例如為了減少群聚結果減少運量車班,導致人全部都卡在月台上變成在月台群聚。


現在回過頭來看他們的狀況會覺得能夠辦線上LIVE根本就超級超前,目黑鹿鳴館GIG我覺得也是種過渡時期的方法(見面會後透過單曲完全受注將活動公開)。與其擔心在意是否在螢幕後面的問題,我認為即便在這種狀況下還願意用這樣的方式演出,我會覺得團員們才是比起虜們更加地用心審視這樣的問題而想出的配套方案。我認為身為虜就是每天過好眼前的生活,每天努力的活著,我覺得這樣就是他們的目的了。


如果疫情平緩公演重開的那天到來,那就是所有人的勝利。


 


其實我很少聽這個節目,因為聽不懂得遠多於聽得懂的OTZ

不過有看到薰有稍微宣傳一下,下班回到家就點來看,結果這個組合搭配上這首歌跟元月直播時的3D模組演出哈哈哈哈





這麼說,喪屍≒失心瘋的虜

…好像說得過去(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