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2日

熾陽融冰與孤島浮雲

 熾陽的夏日,大地就像是被燒溶的冰,上面浮著被融化的水與如幻影般的煙影。


荒原跟黃褐色的沙地,一個突兀慘白的身影橫在雜草叢生的鐵軌上。


「…為什麼你要躺在這裡?」一個影子伏於白色身軀的上方。

「因為,想死。」白色身軀的那人,簡潔有力的回答。

「為什麼要選在這裡?」男子蹲坐於白色身軀所躺之處的旁邊,黑色的影子恰好幫他擋下了熾陽。

原本緊閉著的眼緩緩睜開,目光看著前方,卻又彷若什麼也見不著。

「…因為我哭不出來。」說完,又閉起了雙眼。


 


許久,兩人都沒有動靜。映在白色身軀上的影子倏忽消失了。

(走了吧?)翻了個側身,卻發現以為走了的人,卻躺在一旁。


「為什麼要留下來?」白色身影的那人,注視著那個人。

「因為我也哭不出來,所以留下來陪你等死。」那個人,望著天空,雙眼閉上,任由熾陽燒灼。


「是嗎?那說個理由吧!一個讓我活下去的理由。」白色的身軀睜著雙眼,直視著剛好遮住烈焰陽光的浮雲。

彷彿是座孤島的浮雲,覆蓋的陰影彷彿大到可以遮蓋整個原野。


沉默許久,風呼嘯著擦身而過,遮住熾陽的雲朵移動,緩緩地從邊緣傾瀉白熾的光,平等地灑落於萬物。


「因為你不是一個人。」

「你的心還沒死,即便渴求著死卻又盼求著清洗痛楚的淚水,想要確認存在在這裡是真實的。」

「我相信會出現需要你的人在等你,所以你要好好活著。」那人低喃地給了回覆。


語畢,一陣強風吹起。就連當事人也未能察覺,臉頰流過的透明液體無身無息地被帶向遠方。

白色身影十分勉強地、掙扎了一陣後緩緩地起身。已經躺在那邊很久了,四肢關節及背脊都硬得不像樣,但是已經不能繼續這樣了。


 


「…謝謝你。雖然這理由不太實際,但或許似乎還可以再苟延殘喘一陣子。」


「請問大名?」

「  。」


 



兩個人,走在雜草叢生的廢棄鐵軌上。

漸行,漸遠,在遠方,交疊成一個點。


 



始93/05/10

110/12/26 部分修正

很久以前的一份錯字很多的手稿,於2021接近尾聲的時候被翻了出來,這是一篇寫在封底的一則極短篇。

曾經有明寫配對,不過覺得不太重要所以拿掉。雖然手稿錯字極多,卻在讀的當下回憶起某些事情,想起當時是多麼的不執著於文筆跟邏輯,只是為了想寫出某種情緒,某種感覺。敲成電子檔也做了些修正,不然根本無法公開,掙扎了一陣子,決定公開。

2022年2月4日

《重版出來》閱讀雜感(進度~17集)及作品中的缺陷

 春節期間剛好逢月初,挑了一些圖書館的電子書正在讀。《重版出來》閱讀中,第一集完食。算是總算跟上其他人的腳步讀了這一本,不過其實覺得還好,不太確定是哪裡沒有被打到。不過畢竟是看完了,所以才有辦法針對喜歡或不喜歡的地方提出評論。不會考慮去看日劇版,因為我覺得差不多會提到的都已經提及了。


這一部作為職場漫畫而言,漫畫家編輯是愛看漫畫者幾乎都會知曉的職業,即便身邊沒有進行這樣工作的人,卻很難說一無所知。比起釀酒師的夏子的酒,職業將棋的三月的獅子,農業大學的教師及學生之間的農大菌物語,以作者為主軸描述手塚治虫從旁知曉日本戰後漫畫發展的怪醫黑傑克的誕生,書店的骷髏店員,還有無數漫畫家畫過的漫畫教學等,作為青年為讀者群的重版出來,單單只看標題還以為是普通的雜誌或書籍重版,結果是漫畫雜誌跟漫畫單行本的重版,其實還是有些微妙差異感。


中規中矩的鋪陳,中規中矩的發展,作為主要視角的黑澤心有著的強運,在第一集故事作為穩健的基底,暗示著讀者推進故事是沒有問題的,逢兇必能化吉,大概就是因為這點才覺得有些無趣吧?雖然故事能穩健的推進,許多的人際跟不同的業務磨擦出新的作品跟好的影響,但是現實生活並沒有這麼順遂如意吧?不過編輯最重要的應該還是各方面的溝通能力,溝通也不會是都那麼順遂。


反過來說,能夠利用這樣的發展來穩固自己的讀者群,重新建構編輯這樣的職業而言,這樣的創作大概是成功的吧?甚至改編成真人日劇,更加地廣為人知,就跟劇情裡面也有的蒲公英電車發展是很類似的。


書店骷髏店員比較是偏實際銷售方面的事情,怪醫黑傑克比較偏製作跟各種編輯部衝突的部分。漫畫家的部分因為看了不少漫畫作品其實知道的大概並不少,所以說不上有什麼特別的新鮮感。重版這套應該會是個好故事,不過整體而言有種日劇的節奏感,工整整齊的鋪陳排列著,規規矩矩的畫著故事。大概也是因為這樣才覺得好像跟所知的部分有不小落差吧?


編輯,我覺得編輯這個行業其實要懂很多,雖然沒見過這個行業的人,身邊也沒有這樣的人,但始終會覺得編輯要很懂得不只是人心的操作或者是讀者群的喜好,更需要的是豐富的閱歷跟讀作品的能力。看了很多的漫畫跟雜七雜八的就會有這種感覺。其實前陣子有PO過這篇跟拍到你家的漫畫家訪談,可是我覺得創作就這樣的事情吧?所以才會更想要支持畫出喜歡的作品的作者。


今晚11點【#跟拍到你家】

漫畫家NON

https://fb.watch/aXeE783PjY/


第六集開始才覺得有離開漫畫編輯部的感覺。比較在意的篇章是中田相關的篇章,但與其說是喜歡還不如說是比較在意,所以才會一直追進度。也不是說其他的沒有意思,只是能夠有共鳴的地方並不多。大概是因為主角是體育系出身,雖然作者自己在後記裡提到:其實她體育不行但有開始在做些運動,所以其實會有種「努力就會有收穫」的走向。說不上好,但也說不上不好。劇中偶爾會有種看劇中劇的橋段,不過其實這也不是這部漫畫的首創所以也還好。


比較喜歡的篇章,大多是偏離編輯部自己內部運作的部分,去北國的書店那篇會有種總算換了口味的感覺,校閱的工作那段也不錯,第六集給我的感覺是比較大的轉折。後續也有製作紙製附錄這種篇章也很有趣,不過這個作者有放很大量的情緒在裡面,也很難說好還是不好。某部分而言,這部漫畫走向從一開始就有種介紹漫畫出版業界及其相關販售與讀者的互動,以及從手繪邁入電繪以及行銷改變各種轉變,說不上好或不好,可能因為有看過類似的東西所以並不是特別的有新鮮感?


還是是因為有夾帶著某些有色眼鏡在看著這部作品?質疑些什麼?所以才會有這評價也說不定。總之,可能是不夠客觀的評價。是好作品本身是無庸置疑的,不過只是有點調性不合拍,大概是這種感覺。


單單就一本書的出版是透過各種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最終才能讓一本書「賣」起來,重版出來是處理得很恰當的,但也可能是這個成功方程式寫得太過工整,才覺得有點普通吧…?第一集用了跨頁來處理出版跟書商合作讓書賣起來的那個跨頁,是目前看的進度中最有印象的一個段落。


讀改編電影版的部分,這部分前一兩集就把伏筆埋了進去(提及),然後就捲入了大人的事情不得不修改劇本。這邊還算蠻有實際改編應該會發生的感覺。看完十集的感覺,真是標準樣式的進程啊,很難說不好,但就那樣吧?隱約有想到夏子的酒這一部的感覺?但是是截然不同的東西。


稍微彙整一下對這部的感想,其實同類型的還有安野夢洋子的工作狂人(雖然這部我只看過日劇沒去看原作)。重版出來會讓我比較感到喜歡的篇章大多是落在跟雜誌出版意外的相關其他事情上頭,第十四集的河小姐轉換跑道準備開咖啡書店這一段我就還蠻喜歡的(但可能是因為還蠻喜歡上田山田這個腳色)。河小姐這個腳色很有趣,比起有主角光環的黑澤,他更是在第一線努力,努力過後提供出有用的意見回饋,因為這樣才得到別人的幫忙創業,這一段反而是比只是單單描述編輯部工作更加有趣的地方。


隨著劇情推展,黑澤的包袱也越來越沉,中田的問題儼然無解(有解,但是看起來作者會把這條線拉得很長很長),到十四集才讓中田的問題慢慢拉上檯面,老實說有點慢,支線有點多去分散掉從第三集開始加入的中田的問題。中田這條線是會橫跨很久的主線,所以不會輕易收掉也是理所當然,但是就會顯得很累贅(這個問題到17集尾聲稍微告了段落)。


果然十四集之後有很麻煩的人事變動,工作上也不是沒遇過所以感覺並不好。85話直接接露PUA,覺得噁心。安井這個角色在前半段算是當足了壞人,不過作者也沒把腳色畫死,因為表現的是「某些事情還是要有人去當壞人」,看起來後續(15集)之後應該還是會有不錯的發展。


故事裡其實有個地方處理得還不錯,第十五集有個前面的伏筆被回收。中田對亞由有好感,亞由上高中後去家庭餐廳打工,但中田一個人不會想進家庭餐廳,結果是由黑澤牽線讓兩個人產生交集。也就是說,「編輯有讓兩個本來不相關的人事連結在一起產生新的連結」的功能有好好地被發揮出來(雖然在十四集河小姐咖啡書店落成也有相關但不夠明顯,有點分散,因為人很多)。但是編輯的工作也就是這樣吧?除了人與人之間的連繫也有產生新的關係。


有個伏筆始終還沒回收,亞由的父親後來如何了沒有下文,這個有點在意。五百頭旗擔任主編我覺得可以接受,因為從一開始就覺得這傢伙沒暴走到故事中後半段都很穩,跟安井的走向相異,所以升上主編其實是一開始就穩了的事情。結果第十六集左右是刀亂篇,哈。第99畫的這種方向內容也大多是我會喜歡的,比較舊的漫畫製作跟新的漫畫製作,其實也不希望看到舊的東西就不見,但現在已經很難見到了。栗山這個腳色很善良,就是因為善良所以才會幫忙中田,這個腳色也是個不錯的腳色。


讀第十七集時有些雜感。先提一下中田父親這個角色,其實前面有很簡單的鋪梗(因為還是有出現很短暫的劇情),雖然沒有多加描述,但是其實中田父親可能過去也是被家暴的對象,所以投射了自己也是被家暴的樣子,這並不奇怪。

想到LOVELESS草燈有一段在窺看立夏母親虐待立夏時,給的評論是:施以虐待的父母,不少也曾經受虐的子女。

其實這邊的表現是合理的,尤其在轉移痛苦的時候會把自己假想成為別人這點也很合理。投射陳自己也做過那些事情,其實也沒有不合理,只是為什麼是自己的兒子?是因為很驕傲嗎?


一天半內啃完17本左右份量的感想:

中規中矩的職場青年漫畫。

大概也是因為這樣雖然劇情還不錯看但也無法說喜歡。

但還是值得推薦一讀。


---------


補個閃過的想法。

重版出來這一部的主角不是為了自己的成長,因為主角黑澤心本身在一開始的時候幾乎好運滿點精神也滿點的點到滿,所以重心幾乎是放在工作的推展上面,雖然偶發中田誠的挖掘,善用工作技能跟培育讓這個從本來一開始用不了的主動投稿者變成可以用的漫畫家,但我覺得這比較是中田在適當的安排下放到三蔵山當助手,然後就很快速的成長,經歷爆炸後然後又歸復。


但問題就在這邊,這個故事顯然就是不懂得人的慣性寫出來的事情,或者該說是刻意讓故事維持在一個平穩狀態而產生的缺陷。

通常要克服一個心理障礙會有很多的障礙,可能會出現「自我批判→逐漸妥協→稍微又迷失→重新找到出路」,可說是一個成長的過程,但故事會簡化成:「因為三蔵山老師建議中田說要多看,然後他有多看,克服了自己的心理障礙」。以某檄個人的想法就是如果心理障礙那麼容易克服,就不會有那麼多人需要去看心理醫生啦。雖然安插了一個因為對亞由的好感的安排,讓中田變得努力,但是陰影這東西其實很難搞好嗎。


失敗的腳色很快就會從故事裡面被剃除,例如跟中田曾經有單方面巧妙衝突的那一位助手,後續有提及,但也就從主線裡面失去了戲份。中田父親的衝突在第十七集卷末有提及,但並沒有說明中田誠是選擇原諒還是繼續憎恨。在黑澤心提及他那邊得知的事情後,中田誠可是整個人黑化(畫面表現),可是卻又選擇將遺骨丟入墨水裡面使用。


從論述中很難知道,黑澤心一個編輯,是如何信任一個自己負責的漫畫家,在已經可以去克服心裡層面的恐懼跟憤怒以及怨恨,去看著這件事情(不是接受,是看著)。雖然有描述出擔心的態度,卻不積極去了解,連關心可能都說不上,篇幅中也幾乎沒有專注於對於田中誠這個漫畫家的心理健康(但五百頭旗則有),只覺得交稿就算是溝通了嗎?就這點而言我覺得這樣的編輯才失格吧?


雖然故事本身是在前進的,時隔一段時間又出現的角色就會自己前進,自己成長,時間跨度比較大,但是更像是不會經歷失敗的編輯部,什麼都是理所當然。漫畫家是有情緒高低起伏,這部作品有發生幾次小問題(例如偷拍事件,一開始的三蔵山的人物架構崩壞),但是幾乎沒有重大失敗,就算有失敗也是之前的失敗(安井對於製作雜誌卻被收掉的包袱),就算發生不適當的主編接任,最後因為貪污自爆被撤職。


問題在於,現實生活中並不會有那麼順遂的事情,遇到不適當的人根本就是家常便飯,但是不是用磨合的方式來處理問題,而是剛好就有那個結果去經歷這樣的過程。這種鋪陳方式覺得很無趣,也就是前述所說的日劇式的發展。不是為了陳述角色魅力,而是更像介紹編輯在幹嘛的工作,提到了動畫化跟真人化會遭遇到的問題,但是凡是大人的問題,在故事中自然就會合理的解決,也不是每個篇章都跟河小姐創業的篇幅有趣。


有趣的故事會發生在因為發生新的角色產生的各種不快跟衝突,但是了解彼此之後各有讓步跟產生新的互動發展,不然就是出現其他選項,這點在三月的獅子就會看得比較清楚(例如學校霸凌事件,不回家的父親玩PUA),角色會有明確的處理過程或者心路歷程,然後間接地成長,產生比較正面的發展。


不過,感覺得出來第一本的走向其實跟後面是有很大的差異性,例如:一開始的社長到後來完全無聲無息地消失在整個故事裡面。黑澤心這個角色雖然看似熱心處理亞由的問題,卻不覺得有妥善處理負責的漫畫家的心理健康,固定去收原稿就沒事了。假設今天黑澤心是負責個有能力但沒有能力改編作品的人(安井的工作),或者是需要花更長時間才能去培育的漫畫家,甚至是培育失敗的結果,但在他這邊只有不斷地挖掘出可以賣的人材,這又不是鬼滅的那個編輯。但問題在處理作品跟討論方向看來又覺得沒有鬼滅那位編輯的論述,這點看起來就更空虛了。


只是很想知道,為什麼這一部叫好叫座又出真人版日劇,但讀起來卻又覺得它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的問題點,我想應該就歸結於上述的故事安排跟角色定位的問題。這部作品是個大概十個人讀或許七八個人都會覺得好的作品,這點應該是沒問題的,只是看來不是某檄的菜。


五百旗頭這角色太標準太完美,雖然覺得這角色很可靠,但是沒有看到有什麼怪僻之類的就覺得不太真實。沒有講述到家庭(安井則有),只有論述到工作上的事情,隨後升上了主編,如此地一帆風順。覺得這點跟怪醫黑傑克的誕生裡,那些充滿個性的漫畫家跟編輯還有主編完全是不同世界。


就酷愛電影的龐波小姐裡面提到的一段描述來看,電影導演如果不是因為能製作出一部讓人關注的電影就是個沒有用之物(*原文不是這麼寫,只是就有印象的直接描寫),不管他今天生活是如此糜爛還是行為有問題,只要他能製造出好作品那就都不是問題。我會認為漫畫家也是如此狀況,一部好的漫畫能夠刊登當然有賴編輯跟出版社,作風越強烈的漫畫家更是有某些足以吸引人目光的特質存在,但同樣在這部作品裡面被弭平了。


能夠跟不同的漫畫家打交道的,往往也是一些很有眼光的怪傢伙,在怪醫黑傑克的誕生中會有這種觀感。或許那是少數或許是異類,可是漫畫家盡是怪傢伙的也並不少。不過因為現行法規上跟群眾的道德批判變得比以往嚴格,有讀書物跟漫畫家的行為難免會被放大檢視,例如某和月因為擁有未成年幼女的收藏而上了新聞的事件,也曾有漫畫家因為性騷擾電車上JK搞上新聞結果被火掉跟停止販售的新聞。漫畫家終究是人,會有七情六慾才好畫出好故事,但是重版出來的世界太過和平,所以看完之後不覺得有哪幾個段落特別讓人印象深刻。


這一篇真的很像是…

吃了一盤人人稱好又叫座的一間餐廳,自己去吃了之後覺得很普通,浪費時間來檢討為什麼點的菜不合胃口,是否有可以改進的方向的一篇的「廢文」。(←自知之明)

2022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