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來說,除了表象沒有其他東西存在,表象便是存在,而且深具效力,它同時愚弄它自己,它是小撮的意志,是精神的飛舞--在作夢者的酣夢中,甚至連我,作為已知曉這一切的人之一,也是隨著自己的舞步起舞,並且那些知曉一切的人之一也藉由延續世俗的舞步,而成為生命儀式的掌控者。或者所有知識最終的互相關聯和一致性,是維持這個夢的連續和使得所有的作夢者互相理解的最好工具。』-----尼采(Fried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愉悅的智慧》,五十四節。
如果說,認知以外的事不被認知所理解,或者該說無法被認知察覺到,但那些東西不代表不存在。雖然尼采在《愉悅的智慧》裡面說到「除了表現沒有其他的東西存在」,但不如說是表象所表現的,即是存在的結果,而那樣的結果影響到現象界也被改變著,外化,客體化,內化。當在閱讀TOU這個作品的同時,事實上也就進入了某個夢境中,或許像是夢境的平台介面之類的,透過文字和圖像以及背景音樂,在認知裡建立起TOU的世界觀與其概念。換而言之,透過文字語言,以及種種組合成TOU的架構因素的所有東西,是聯繫著TOU製作者與製作群到閱讀者的手段方法。
因為在想著要如何做個後記開頭時,靈光一閃地想到了尼采的這一段話,而且從某方面而言,的確也適合用在解釋某些事情上,所以就把尼采的話搬出來用了。雖然說因為喜歡哲學,而把這種據說會讓很多人頭疼不已的東西,寫在後記的開頭當開場白。事實上某檄的哲學也僅只是略知皮毛而已,即便說著自己喜歡哲學,喜歡用哲學式的思考囉唆,不過實際上這也是自己的極限所在。
不好意思,容許某檄說了一堆囉唆廢言,直到現在才正式的自我介紹。
閱讀完TOU的諸位,大家好。我是負責事情僅次於小月的傢伙,全名為「冰檄讀子」,簽名或平日暱稱為「檄」,或者「檄-Shyi」,自稱則為「某檄」。如果不知道「檄」字怎麼發音,請嘗試拼讀Shyi即可。關於參與TOU的幕後製作,不但是某檄的第一次與他人組成了臨時團隊,也是第一次接觸原創同人性質性的創作物。不管是在故事或者是遊戲這方面,都是全新的第一次,所以一整個就是很新鮮有趣。
某檄在TOU的製作團隊裡負責的地方,名義上為劇本輔佐,校稿,測試[,本來有音樂配置之工作,不過因為種種因素而力不從心,結果只好丟回給小月],但實際上卻另外實際參與TOU第二篇,也就是後日談的部分的催稿趕稿的責任編輯。這部分因為不敢太過明目張膽,小月也不可能寫在網頁上的STAFF裡,所以在後記雜敘裡當爆點,不過其實也沒什麼好爆的就是。雖然說是後日談部分的責任編輯,但實際上也只是督促小月趕稿,聽小月整理小月自己的想法,然後在小月寫不出來時,跟自己要寫的長篇故事一起卡稿而已,實際上真的能否稱得上是責任編輯,都是一件值得懷疑的事。
關於這篇後記寫到這裡,應該有不少人已經想脫逃了吧,請。假若熟知某檄個性的人,應該會知道某檄囉唆起來是沒完沒了的,所以接下來雖然會有很多有趣和不有趣的東西並存,但是沒興趣的人也不必太過勉強自己就是。接下來會囉唆的東西,涵括參與製作的契機,參與製作後,對於自己及與小月的不同角度觀感,與討論的過程和結果,其內包含大量的幕後訊息等物。
某檄算是後期才加入製作團隊者,也就是07年10月22日對外公開消息後,次日晚上跟小月閒聊,覺得還不錯便加入了製作團隊。剛加入製作團隊時,負責的地方只有校稿,而後才追加劇本輔佐及責編等其他工作,職位也莫名其妙的隨著製作時間的拉長,緩慢地增加工作性質及份量。回頭翻閱MSN上的歷史紀錄,其實那天也只是想對小月加油,想在自己家歸處應援TOU,結果小月想哭卻因為乾眼症哭不出來,然後因為所以聊了很久,這才加入團隊。
大略記得小月是說:其實一直以來都很想要求助於某檄,每次看某檄寫的東西,就會覺得要是能夠讓某檄來當劇本輔佐的話就好了。其實就是覺得是某檄的文筆很OK。其實有時候說怕麻煩某檄不好,不然就是怕某檄不喜歡然後不便幫忙。其他比較細碎的地方下略,不過大意大概是如此,此部分是一查閱於歷史紀錄稍微修改點東西的大略樣貌。
在某檄週邊的友人們,實際上會用文字及言語支持某檄的人其實並不多,小月便是那少數幾個人中,總是默默支持並實際用言語和文字鼓勵某檄的人。其實小月真的是過獎了,事實上小月的文筆其實不差,但是如果要比較的話,大概就是寫作方向思考邏輯的不同,但又因為種種因素,所以有不同的發揮。關於小月的鼓勵和對排版的埋怨,這點因為無關緊要,所以不會寫在後記雜談裡。是說,某檄認為,小月可以更相信自己一點,對自己的作品更有信心一點,我是如此認為著。
關於開始討論起分配到的工作事宜,小月說Staff的可悲就是,不能在作品最完善的時候看見它,而是在作品還是一堆碎塊時看見吧。雖然小月這麼說,但某檄自己卻有不同的見解。作品不是一開始就是完整的美好的,作品是慢慢建構出來之後,慢慢修飾潤飾,慢慢地琢磨出它那玉石般的光澤。比起最後只是閱讀與聲援,單單只是單方面片面性的互動,那麼某檄更是想嘗試接觸在它還是璞玉的樣態,即便不成樣也有它的存在價值。
作品這東西,本來就不可能憑空的無中生有,也不可能從零不經過過程就變成一,所以藉由這次的臨時團隊,讓一個作品從零散組成為一個完整的概念,這不是很有意思嗎?至少某檄是抱持如此心態,看待這次的合作及這部作品。話說回來,其實這次的臨時團隊是個微妙,團隊合作的彼此其實互不相認識,卻是因為主催小月的關係,才變成了這麼個臨時團隊,這不是很有意思嘛。每個人盡力完成自己所擅長的那一點點部分,組合起來就很不得了的說。雖然直到製作後期,還是沒有跟其他團隊成員有過交集,不過還是很高興能一起合作唷。
事情有先後順序,故以下以工作事情順序來陳述過程。事實上,某檄是個身邊的人都知道的錯字大王,所以要某檄擔任校錯潤飾的劇本輔佐,其實是個很大的挑戰。一直認為自己校完稿子後,大概還是會有很多錯都沒被校出來,那個時候真的就真的敗了吧。記得差不多是二十三號就拿到T本篇,然後那天差不多是禮拜三,花了差不多一整天的時間,才把T篇一邊看一邊校的校了一半,而後剩下的部分多用了兩天才校完。
在校稿的中途遇到了個挫折,而這個挫折起因於自己的搞不清楚狀況,所以才會給自己某種程度以上的打擊,然後對自己產生厭惡感。小月的故事寫得很不錯,也很具個人特色,但自己卻在搞不清楚狀況下改了許多東西,而後這也就成為自己在校稿時會留心之處。本來想說跟小月討論校稿限度之類的問題,不過最後卻沒有這麼做,而且自己大概也抓到其間的平衡點。校稿的重點,是為了找出原作者本人的錯字與些許的盲點,適度的修改比較有問題的標點符號及文字修辭,其實這樣也就夠了,這是幫TOU校稿的心得。
因為本來是要趕在07年年底製作完畢並對外公開,不過後來還是延遲了,至於實際上會延遲到何時,其實現在還不很清楚,不過應該是可以趕在二月中前完成就是。校對小月在07年五月就完成的T本篇其實有點趕,那時後日談還沒完成,還處於在一半左右的地方嚴重卡稿。本想說可以先校番外收尾的篇,可能可以多少趕點進度,不過數度向小月聲請要求都失敗,最後還是等到後日談完成差不多後,才拿到番外收尾篇開始校對。
小月認為三篇中寫得最好的番外收尾篇入手後,便先整個看過一次,然後在跟小月說感想,而到後日談完成後,幫後日談校完稿才校番外收尾篇。第二篇也就是後日談,小月卡稿真的很嚴重,結果就為了這點,進度整個大落後。時序上小月是五月完成本篇,八月花一個禮拜完成番外收尾篇,而後才寫後日談篇。後日談篇的收尾也收得很辛苦,一月中以後才完成後日談。雖然自己也有為後日談寫個收尾,不過確定是壞掉了就是,飄飄然也的文實在是不行啊。
當責任編輯和劇本輔佐有幾件有趣事:打長途電話到小月家催稿討論;十二月中約出來,在咖啡店裡趕稿;一月底的三更半夜,與筆記型電腦小愛窩房間爆肝校稿,三人睡眼惺忪討論語感問題;校稿時大腿墊毯子,讓某檄家貓窩在那睡覺;和小月討價還價的要求後記後續增加字數。另外謝謝小月的天元突破同人本,真的是很感謝。關於打長途電話到小月家催稿討論,那時人在新竹宿舍所以沒辦法啊,當月電話費光是打長途的部分就好像破百。
十二月中時,為了見面討論些事情,所以約在台北火車站的某間咖啡廳,一邊討論接下來的劇情,一邊用某檄家筆電小愛紀錄。在喧嘩的咖啡店裡趕稿,是個很微妙的體驗,當天跑出去玩四天的貓也終於回家。快到一月中前,才終於看了番外收尾篇,然後和小月討論心得感想,並得知TOU的粗略原型。一月底的三更半夜,偷偷把筆電小愛扛入房間,光明正大開大燈卻做偷偷摸摸的事,然後當晚校完後日談。校後日談的最後部份,有句話有問題,所以和小月在半夜兩三點多討論個老半天,還把友人阿慈也抓過來討論,最後才決定採用最沒有爭議的句子。
除了電話討論外,幾乎所有事情都在電腦前完成,所以在此由衷地感謝搭檔,桌上型電腦的冰檄香和筆記型電腦小愛。因為幾乎都窩在小香前忙,貓貓一吵就會很沒輒,故校稿期間,時常讓家貓MACABREchan窩在大腿上,這樣牠就會變得很安靜,甚至是睡著。校稿期間,習慣放的背景音樂是Dir en grey[日本樂團。灰色銀幣],其次是其他動漫系的歌曲。收到了背景音樂檔後才換歌,其間最喜歡的是garden2,farthest及2,paradisus,sanctuary,幾乎都是旋律較快的曲子。
另外關於雜七雜八的製作補充。其實跟小月認識了很久了呢,真的是不知不覺呢。小月提到某檄的萌點果然和其他人不同,這個某檄不予以否認。久鶴是女的吧,乾脆把久鶴和雅貴兩人性別對調吧,不過這裡純屬搞笑。小月你的「多寫多錯,少寫少錯,有寫不一定有好分數,不寫鐵定沒分數。」這句話到最後根本沒機會塞進去啊。是說,互相交換的不是才能,而是糟糕啊。期望與鼓勵是幕後的推手。負責的事情和職位不斷增加擴增,這還真是個好問題呢,也是個挑戰。期望身邊的人都能得到幸福。製作期間吐槽,第一名根本不算是引起不和諧病症的要件啊,這個不充分必要條件是什麼。
接下來全是對於TOU的心得感想囉唆言,以及少許的製作設定相關之類的事。本篇的切入觀點很有趣,某檄對小月所描述的第一名,實在是很能體會也感同身受。小月是從一般多數人的角度觀看團體的異類,但是同時也表現出第一名這樣獨特的存在,自己本身以及其他人對這樣另類存在,有意無意的間接排擠,然後造就了處於孤獨的狀態,同時,孤獨者也接受了孤獨。雅貴的和諧,擴大到久鶴的身上,然後因為種種而發生變化,雖然不是一時一刻就能看到明顯的改變,但實際上還是跟一開始是不同的。KOA介入,發難於久鶴,為了完成雅貴的願望,同時也不希望發生最壞的結果,事實上從某方面而言,KOA也有良善溫柔的一面,只是對久鶴而言,是個討人厭的對手吧。
佇立在人群中的孤單高塔,其實每個人應該都有那樣的經驗吧。想起上次聽蔣勳的訪談演講,談到所謂的隱私,所謂的孤獨的感受,那真的是相當能夠感同身受,有種戳入內心深處某樣一直以來是明白的,但是卻無法跟別人分享,或是不願意與他人分享的那樣東西。想起EVA裡面,加持良治對真嗣說到,人無法完全彼此認識。要別人了解自身的痛苦,這件事情是困難的,所以透過文字透過音樂,透過語言透過歌唱,用各種方式來傳達表達出那樣的痛苦,或者說是那樣的渴求,即便明白那是無法實現的事情,可連自己也還是嘗試在傳達那樣的事情。
『最偉大的生命經驗是什麼?是受到極度鄙視的時候……,當你說:「我的幸福是什麼?」我回答貧困、污濁和可悲的滿足……。我喜愛所有除了失敗外,不知道如何過日子的人,因為他們是懂得省察生命的人。』尼采。
因為對自己的存在不安,努力的尋找安身立命之歸處,即便是還在迷惘之間,仍存在期間的價值,而且不被他人所抹滅。考試的成績滿分跟現實生活中的對錯問題,沒有對錯與否的人生,全憑自己看待世界的思世界中心。即使未來是多重重疊的可能,可是最終只能選擇一個可能前進,而又會遇到更多的多重宇宙,那麼所謂的希望每個人都能得到幸福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呢?是說,其實誰也不知道怎樣才是最好的吧,如同是否意識到哲學或是意識到某些事,但人們即使沒有哲學也還不是活著,有時候就是這樣吧。希望聲邊的人都能得到幸福,為此而努力,至少希望是朝好的方向前進,如此祈禱著。
回歸正題,其實啃食後日篇還蠻愉快的,只是小月寫稿和二次校稿校得挺痛苦的,真是辛苦小月了。雅貴之所以在發生事情之後,仍維持跟過去一樣,不如說是勉強自己不在他人面前表現出懦弱的一面。久鶴的內心改變,但外在卻還是維持跟人的距離,不知不覺的在意起來的事情,實在是很有趣。本來是要在本篇使用,但後來卻挪到後日篇才使用的久鶴家花店,久鶴與雅貴的小小插曲事件,那件事真的是怎麼想怎麼爆笑,不虧是凡是都很認真的久鶴認真的反省。對了,差點忘了說了,某檄是久鶴派的,從某方面來說,也自認跟久鶴有某種程度的相似與同步率,只是在小月的眼裡卻覺得不像,或許這就是私底下跟表面的差別吧。順帶一提,原畫Ryouk流久樣,視Dir en grey為本命之一,而在TOU為雅貴派,對久鶴似乎頗有微詞。
關於本篇和後日談大概就上述那般,局部內容是翻閱廢言日記所寫的紀錄性內容,而後才加上了尼采的話。關於番外收尾篇,看完後明確地感想為:穿插倒敘與一瞬間即成永恆的根源與最終。番外收尾作穿插倒敘連貫起本篇和後日談,雖然KOA和塔的關係在本篇及後日談著墨不多,不過都在最後補完。雖然小月說番外收尾篇是這三篇裡面寫得最好的一篇,而對前兩篇吐嘈吐個半死,不過若無前兩篇為基礎架構,第三篇大概也無以立足。
小月自己本人是說,在寫番外收尾篇時,受到戲言這部作品嚴重的影響,然後便寫出連小月本人都覺得寫得超棒的一篇,也就是番外收尾作。想起過問過小月關於塔的事,塔的這個概念主要是受到通勤搭車時,從窗外看出去的台北101大樓的影響,另外則受到新海誠的雲的彼端,約定之地這部作品的輕微影響。關於塔的印象,某檄比較偏向於雲的彼端,約定之地的第一個釋出廣告片段,也就是最初原型的那隻影片,但是不是可以攀爬的塔,有點略帶淺黃金色的不規則圓滑的塔,所以說跟TOU釋出的OP影片的那個塔是有所出入的。
關於番外收尾篇,有別於本篇及番外篇,因為主視點對象改變,故立場和描寫場景及彼法和描寫的手法,跟前兩篇比較起來有明顯的差異。在看番外收尾作時,整體的感覺就是穿插倒敘,雖然倒敘的部分很少,但是腦海裡卻存有這樣的印象感。看到後來KOA和小雅面對面對談,最後那段話還未開音樂時,眼框開始模糊。整篇的整體,都能明確地感受到並受到齊渲染感染,到後面跟dear配合在一起,就接結在一起了。看到結末,整個感情都跟著KOA起伏,因而有所感觸。「Ultimate」,最終的,根源的,一方是最後一方是最初,或許沒有比這個更適合這篇文章了。看完後,腦海裡不斷徘徊兩句話:穿插倒敘,一瞬間即成永恆。
後來和小月討論原初設定,其實是兩組人共三人,兩段重疊時間的悲傷故事,不過最後小月中就沒這麼寫。結尾小月收尾,剩下一點點的部分,就憑觀者的個人詮釋決定。個人偏好是一瞬間即成永恆,但小月卻有其他的解釋,但這部分就是各人見仁見智解釋的問題了。或許結局是好的吧,或許感受到的是幻覺是錯覺,但是那樣子已經足夠,這點和小月都持同樣見解。關於兩個故事的收尾,小月雖然對後日篇吐嘈很大,但是如果從另一方面角度切入,就會有不同的感覺。
雖然或許沒有想月所期許的感動,但卻是另外種表現,這點倒是值得玩味之處。如果兩篇不盡相同的收尾太過相近,這樣不就沒意思了嗎,也些不同才能比較出可能性的不同。雖然表面說的是在一此的約定,但另一面卻也可能牽連改變的可能,這不是很有意思嗎。另外,回歸平凡與決定陪伴,這兩個有點相似卻又有相對性的不同,也是絕得不錯的地方。雖然小月似乎覺得有點不夠完善,不過既然已經成型,那其實這樣也就已經足夠了吧。
另外,關於雅貴的絕對和諧和孤獨適合者,其實從某方面而言是一體兩面的。透過維持身邊人的和諧以保持平衡,本身卻是孤獨適合者,一個可以解釋為期望值,一個則是侷限的本身。事實上,人這種生物,不斷的在維持平衡卻也不斷地在改變,即使不願意改變卻還是在改變,希望改變卻似乎感受不到改變,其實怎麼說都是當事人怎麼想而已。處於安定的狀態卻在改變,處於不安裡卻維持了平衡,人真的是很微妙的生物呢。如果說某檄本人也患有某種程度的絕對和諧,那可能就患了欲維持自己本身,以及週邊事物的合理化之和諧吧。不過這是玩笑話,請不要太過當真。
一邊翻閱廢言日記,一邊回想許多事情,然後寫下TOU的後記雜敘,雖然還是有很多東西都沒寫出來,不過大體來說也就這樣了吧。會放在遊戲裡面的後記談,是被小月限制不能超過兩千五百字的超級濃縮限制版,而假若真的有人點選網頁進來看到最後,把只是個劇本輔佐兼任責任編輯的傢伙之囉唆言看過,就算只看了前面一點點也已經是非常地感激。是說,要感謝的人和事真的很多很多,感謝給予參與合作機會的小月,感謝一同為這部作品一起努力的幕後製作人員們,感謝電腦搭檔冰檄香和愛,感謝窩在腿上有點重卻很溫暖的貓貓,感謝只是囉唆而沒把某檄轟出家門的家人,還有許許多多的人族繁不及備載,還有閱讀TOU這部作品的閱讀者,總之真的是非常地感謝你們,謝謝。
期許著,每個人都能得到幸福。
「The tears from the sky hit me.Everyone looks so happy.」
-----Dir en grey(1997~ ),
VULGAR(2003/09/10),砂上の唄(官方,日翻英)。
檄-Shyi(2008/01/27[日])
補充。
寫完後記後幾天,在房間的雜物堆裡面,發現了和小月最初見面外拍的照片,時間寫的是04年,回想當初是為了某個角色生日才在二月底外拍,現在卻變成一個紀錄的標記,想到就覺得有趣。關於TOU所代表的意義,簡單來說就是為連貫三篇的中心點,但其實各標題又有各標題題的意義,而TOU本身另外則等同日文中的塔的意思,可以用日文輸入法輸入TOU切漢字就可以明白。
關於雅貴的羅馬拼音問題,因為小月本人認為這不是問題所以不多加解釋,不過因為某檄很囉唆所以稍微以所知的來解釋這個問題。雅貴的羅馬拼音利用日文中的同字異音,用來區分故意表現出男生特質的雅貴[女],和在塔裡的小雅貴[男],簡單的來說就是中文中的讀音問題。MASATAKA比較偏向男性的感覺,MASAKI比較是偏女性的感覺,不過據小月所言,哪部日文遊戲中的男主角就叫MASAKI,所以說使用上也沒個標準制式定案就是。雅貴的讀音問題,在這裡主要是稍微區別實際身分等問題,但是就算不是很清楚大概也不會影響到閱讀。
之後想到什麼會在繼續補充[茶].
2008年1月27日
原創同人小品遊戲電子書-TOU劇本輔佐後記雜敘-檄-Shyi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