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本來是不想熬夜,不過偏偏就卡在個要緊關鍵上,不看完就會不上不下,所以最後還是一咬牙的從十二點多看到一點,把剩下來倒數兩天到剩餘零日的部分全部看完.其實看到一半時就注意到,小說中並未出現劇場版的小男孩,開頭也有些許不同,而著者M在後記中,寫了:本部作品不只是電影L Change the world的小說版,同時也是獻給原作漫畫,改編小說,真人電影版等前作作品的讚頌.儘管彼此的設定呼有連結,仍是不同的世界.
換而言之,這是延續電影版的THE LAST NAME最後,L二十三天壽命的可能.雖然不大可能為了L跑到電影院看電影,之後也得看網路上是否有檔可以載,不過看了看過電影的人的觀影劇透,大概知道狀況為何了.昨晚看完L改變世界小說心得,整個故事緊湊整體感都不錯,收尾也收不錯,相當喜歡小說的封面封底的設計,兩百八花得很值得.
小說本體內頁,以單面分上下的排版,不這麼做大概會破兩百五十頁也說不定.因為份量有點多,剛開頭時為了融入劇情多花了些心力,一邊看故事一邊推敲,部分地方在還未看到後頭而猜到接下來,只有後面關於K的事情比較意外,收尾則耗了點眼淚.雖然沒看過原作,只看了劇場版一二部,不過還是可以清楚看到作者在在描寫L,耗了不少心力也作了些解釋,例如吃甜食和駝背等形象理由,以及L的高招處理事情的手段方法,這些是閱讀L改變小說的趣味之處.
比較困惑的地方是關於華米之家,不過到後來大概也有個雛型,不過也不敢定言是不是就是如此.L改變世界的小說版和電影版有差別,或許可以可以看出些端倪,因為小說應該比較接近鬥智動作片,看了劇透的真人劇場影該比較接近L的行為舉止表現集,雖然在還未看電影,但大概就是有這樣的感覺.
因為找決勝時刻第二部的標題原名,順便就看了別人寫的L改變世界電影觀後感.電影比較像是L跟人的互動,但是表現上可能不是很完善,劇情似乎有點弱,對這部電影的印象打了折扣.看預告片和別人的心得,比較想看到的是L騎腳踏車,被真希要求挺起背部卻沒兩下又駝回去,松山發明L式駝背跑法,粉紅色可麗餅車,大概目前就這樣.
L改變世界的小說,L盡量不靠平日會動員的組織,但在必要時刻會反過來把FBI當棋子,而FBI臥底的峻河秀明也在一開頭出現過,之後也會揭開謎底.L把人物事情拼湊在一起,預想接下來的好幾手以後的棋局,雖然發生了出乎預料的事,但L仍舊盡力完成該做的事情,並也達到預期結果.K的事情比較意外,關於沒什麼概念沒什麼認識的N,N的幫忙到是有點可有可無,不過放在那或許就該是那樣吧.
L唯一的朋友,壞掉手錶的主人生前的意念,L似乎一直在思考這樣的事,同樣也體認到無力的時候.L對於渡的死,認為是個饒恕的失敗,數度在小說裡展現出L人性的一面.L不知道遺忘為何物,不會忘記被害者和犧牲者的模樣,背負人性負面悲傷且無奈而彎曲的脊椎,深黑的刻在眼框下的黑眼圈,彷若想稍微稀釋的苦澀而補充得糖分,L對於世界的真實不斷地盡力.一方逃跑一方追蹤,一方防禦一方攻擊,小說兩方面的攻防戰都相當精采,這裡真的看得很過癮.
啃食L改變世界的小說時聽的背景音樂,是THE BACK KORN爆轟樂團出的專輯之生存的才能,認為適合的配樂為Joker,未來,生命線,紅眼的路上.選擇小說還是有小說的好,有機會在去看L改變世界的劇場版吧,不過這應該是好一陣子之後的事了.這個寒假到現在,已經放棄去看北美館的御宅模型展,也還沒能抽空去美麗華搭摩天輪,一堆事情都囤積在那還沒弄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