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0日

從榮格的角度觀看高山上的世界盃

高山上的世界盃是個真實翻拍的故事,事情發生於一九五零之年代。中國解放軍入侵西藏殺害藏人與僧侶,以致於喇嘛翻山越嶺的到印度,在喜馬拉雅山中的喇嘛寺暫居,而仍在西藏未能跨越邊界離開西藏的西藏人,用盡辦法將子女送出到外面,並托付給喇嘛寺的住持,讓他們接受佛法的庇護。在喇嘛寺的部分喇嘛,熱中於當時正在舉行的世界足球賽,而會用鐵罐當足球踢,少部份人則趁著夜色溜出去看世足賽。

最後一場決定勝負的總決賽開始前,小喇嘛說服了住持,於是跟出租電視商借了電視,眾人們一起欣賞世足賽。高山上的世界盃不單只是在陳述世界盃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喇嘛們日常生活,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對於這出片而言,世界盃其實只是背景,不是主要要陳述的重點,但也就是從透過這樣的背景,看到喇嘛們面對生活的心態及種種。

試以從榮格角度觀看高山上的世界盃這齣電影,主要從集體潛意識,人格面具,人生階段切入點切入嘗試探討。在陳述從榮格角度觀看前,先為榮格所提的集體潛意識,人格面具,人生階段作定義及說明。集體潛意識,在榮格的筆下為:不同於個人潛意識,他從未在意識中出現過,是透傳而存在,一種毋須借助經驗的先天傾向的原形或原始意向而來。人格面具是個人與社會間的心靈介面,它構成個人的社會認同,而人格面具的保護使人免於羞恥,避免羞恥可能是發展和緊握人格面具最強大的動機。人生階段,以意識為標準,將人生分為童年、青少年、中年期、老年這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特徵。

從榮格的集體潛意識觀看,片中有幾個地方存有將無視於經驗的教訓,否認最明顯的因果關係,只採用集體的表象作為隨時適用的解釋原則來解釋一切事物,這一原則就是:把偶性看成是某種專橫的力量,偶然性筆規律遠為重要。彷若是刻在基因裡的某些東西在驅使,當住持翻閱箱子裡面所放之物,希望哪天能夠回歸故土,也就是西藏,雖然大師父對於這樣的感覺存疑,但仍看在眼底的接納。

即便故鄉是危險的,但是懷念故土的思鄉情懷,似乎是刻在基因上的希望回去,或許不見得真的是每個人都希望回去,但是多少都還是會對故鄉有份割捨不了的情感。那種似乎是非理性的強大感招力,在後面推動著人希望回到故土,而除住持以外,在被送到喇嘛寺出家當喇嘛的那個小孩也同樣思鄉。當外面世界正舉行世界盃時,喇嘛寺的喇嘛們也受其感染,討論球賽也希望看到比賽,就連平日嚴謹的大師兄,在私底下其實也熱中於世足賽,否則也不會出現私底下看著足球雜誌,和跟住持解釋兩個文明國爭奪a cap之事,或許湊熱鬧也可以被歸於集體潛意識而論。

從榮格人格面具來看,每個人在面對不同對象和不同時情時,會以某種面具來面對人,例如在舉行儀式時,大師兄得認真專注地實行儀式,私底下可能還是對新奇的事物,例如足球,但面對自己以外的人時,就必須以大師兄的嚴肅的一面來應對。人格面具是在成長中逐漸形成,而小孩子還比較不存在這樣的面具,小孩子習慣也喜歡找好玩的事情來玩,對於刻板的制式化的行為感到無趣,所以才會在舉行儀式時在後面玩,不過當孩子長大,漸漸地也就懂得分吋,然後規矩地作份內的事情。

從榮格以意識為標準的人生階段來看,片中出現了幾個不同年齡層互相互動,有才剛離開母親被送到喇嘛寺仍在童年期和剛進入青年期的男孩,與仍在童年期逐漸邁入青年期還處於愛玩的男孩,有從青年期將邁入中年期的大師兄,以及進入衰老期的住持。陳述童年階段是無次序或混亂的階段,對別人構成問題,自己卻不能意識到自身的問題,而這樣的狀況到第二階段青年期間逐漸地好轉,但其中也包含著轉變的衝突。青年期階段,自我情節得到了發展的階段。第三階段中年期,意識到一個人的分裂狀態,是一個充滿意識問題的時期,最後衰老時期,重新下降到起始的狀態,不再為自己的意識所困惑。

榮格認為童年和老年時期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即都淹沒於潛意識的心理事件中,她們都市沒有任何意識問題的人生階段,因此榮格未將納入討論之中,而重點放在青年期和中年期。論述到青年期的兩個基本問題,一是主觀預想與外部事實之間的對立,二是生理所影起的心理平衡的失調,或某種難以忍受的自悲感所導致的內部心理騷亂。套用於影片中,小孩總是帶有些愛玩的特質,但進入青年其身心都有些改變,熱衷於有趣熱鬧的事情,但是過了些時間逐漸地沉澱,也開始懂得替他人著想,雖然可能沒有回報,但卻作了該做的事情。

從片中可以看見人的改變,如同片末所言,下雪的地上走路很冷,但是我們能把所有的毛皮舖在路上嗎?既然不能,那我們只好把毛皮穿在腳底下。要改變別人的行為不可能,那麼我們只要能戰勝心裡的敵人就好了。無法改變的是現況是事實,但是如果從心改變,原本無法接受的事情也就得到解決的出口,而人也和事情得到了折衷的結果。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地因為外在而被迫捨棄或者改變些時麼,但是只要是面對人的事情都還是會有一定的原則存在,而在不改變那樣原則下,所改變的未必就是不好的,而人不斷地因此改變因此成長著。

2008年4月9日

友誼的思念是億千萬

前幾天看到很久沒連絡的阿嫣,在他家看了篇關於COS本命的想法,叨叨絮絮的說了一些之後,在最後看到回顧過去的特別感謝名單,意外的看到了自己的名字,頓時間心中五味雜陳.隔了些時的晚上十一二點看到阿嫣上線,那天剛好是同人第一天活動結束,於是一邊寫日記一邊跟阿嫣閒聊些事情,說好會寫關於那篇回憶的百寶箱回文,不過預計會很囉唆所以就寫在自家網誌,省得佔人空間.

其實從某方面來說,自己是個反反覆覆的傢伙,或許現在看起來還不錯,之後或許就會因為些想法和事情逐漸淡去,然後幾乎沒有連絡,惟獨有些真的是還不錯,也明白某檄這種交往模式的人還會記得某檄.看到特別感謝名單中有自己名字時真的是很訝異,想了一下,或許只有自己在鬧彆扭而已,不過這就不多說了.以下主要是針對阿嫣那篇網誌的一點想法.

關於本命和出本命cos,這兩件事情有些關聯但又有些不同.本命是因為喜歡所以堅持的某些信念,例如我是誰誰誰的飯,誰誰誰的虜,誰誰誰的什麼什麼.在條件允許與對本命愛超過某種極限後,因每個人狀況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現,有些人是用漫畫隨筆或文字來創作,藉以表現對本命的愛意,有些人則是用cos體現這樣的感情,但在此不評論到底有沒有本錢出本命角色的相關問題.另外cos有時不見得就等同於cos本命,但這裡也不多說了.

若是要問某檄的本命是誰,一個個數出來其實不算多但也不算少,當初第一個出的是獵人裡面的XX[因為太恥了所以略號帶過,不過其實也說不上是本命,比較像是好奇的在玩也說不定,第二個差不多是天使領域的美咲,就成果來說略過,但是實際上還是頗喜歡那部漫畫倒是沒有問題],封神演義出過聞仲和飛虎.後來出角出到後來,在一個機緣巧合,以及愛的電波確定跟別人有很大不同的狀況下,出了大概說出來也沒人人會知道的最遊記外傳的敖潤,後來連女裝版和參照日本方面同人繪服都出過,就可以知道某檄的本命愛是如何的微妙.

敖潤之後因為灰團本命介入,在思量了非常多的事情之後,最後和某同好約好出了京殿,只是到最後還是沒機會也沒緣跟那人出團,因種種鬧得不愉快[,實際上還隱含了其他跟她本人無關但又有牽連的事],弄到最後大概就這麼不歡而散.關於cos,有時堅持本命不等同於主流[,特別自己不大喜歡跟隨吵得沸沸洋洋的主流],就連同好都很難找到的狀況,還有不想見到的人在繼續cos的這件事,最後自然也就淡出了cos界,不過實際上還是有預定還沒消化掉但又繼續排著,不過那也不知道是民國哪年哪月才會出了.

不知不覺扯遠了,說了太多私事.個人認為,即便是出超級冷門的角色,幾乎沒幾個人能認得,但是出角色時還是會很認真的出,至少自己明白有那樣的心意,彷若在完成一個什麼心願,這樣就已經足夠.若是說什麼什麼東西沒弄好,覺得很失敗,那就下次再好好的出個一回,或者選擇放棄.cos本命有更重要的關鍵,決定了cos的生死,那就是感覺跟機緣.

有時候不是想出就能出,偶爾會因為若是跟團會有機緣問題,若是要外拍也會看狀況,在一起的夥伴也很重要,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心意,總之有千千萬萬種以上的不穩定要素,決定了cos本命時的一些想法和狀況.可以明白阿嫣所言的雖然是本命卻不大可能會再出,但是卻又期盼著哪一天能重出的那樣堅持.有些角色就真的只有那時有那個衝動那樣跟角色心靈相通的感覺,過了就真的找不回來,而即便出得不盡人意也要珍惜,因為與其錯過還不如抓住點什麼,自己是這麼想著.

一年多前重出了十六歲左右時出的十六歲的聞仲,即便現在還是很喜歡這個角色,但在那時重出之時,感覺卻是微妙的不同.十六歲時出的聞仲,是用我是十六歲的人想出十六歲的聞仲,那個壓抑著情感但又還留有一絲衝動的聞仲;二十歲重出聞仲,是抱持著我還是喜歡這著個角色,但是已經不是十六歲的聞仲,有點回味回想性質的感覺,這兩者差別很大但都是出同一個角色沒錯,大概有點接近這樣的感覺.

雖然每次出的角色都相同,但實際上每次出的卻都不同,包含著情感與思念的不同,跟不同的人交錯會集又分離.不得不說的是,cos這件事情,若只是想說找出同樣作品的人出著各自的本命角色而聚在一起,多數人也會因為喜歡上不同的東西而分離,這件事情是非常現實的事情,太過在意就很容易受傷,不過還是有朋友因為cos而結交了一群很不錯的朋友,在生活中也一樣的交流著,這就是每個人不同的狀況.

因為cos而結成朋友,但是又別離的朋友非常的多,但是回過頭來,只有像阿嫣這種在cos前就認識,然後約好一起出角色,再過更久的時間也還是不錯的朋友,其實這是要很珍惜的事.人因為際遇不同而有不同的經歷,但是有時候回過頭來還一就存在的那就確定是所擁有的東西,真的要好好的珍惜著.小月大概是比較例外的一位,是透過阿嫣所以間接認識然後一起出cos然後聊開,直到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的TOU製作,在自己的範疇裡面大概是屬於例外那一區的吧.

嘿,阿嫣,小月,如果有空有機會我們一起去外拍吧,我囤積了一兩件衣服想拍卻沒人可以一起去拍,哪天約好去拍些照片作為回憶吧.

好像還有很多東西都沒說出來,也不大確定還要說什麼,等哪天想到有心情了再說.另外特別感謝朋友,在此列出的是cos相關,不等於全部:小攸,阿嫣,小月,阿慈,水嵐(時緋).

阿嫣/回憶的百寶箱
http://blog.yam.com/akarikaede/article/14467409

2008年4月5日

人或許忘記活下去的本能所以才感到不自由

昨天搭乘國光要回台北出校門前,發呆時想些事情.最近早上和傍晚這兩個時段,偶爾會有白頭翁或身材較小型鳥兒,飛到房間窗口在那嬉鬧或者稍作休息,直到那時親眼看見鳥飛過窗檻,這才知道原來若是鳥兒有心,小小的窗欄還是飛得過去的.但前提是鳥兒覺得那地方是安全的才會飛過去.或許是鳥不知道那是玻璃窗或以為那裡有什麼,所以才振翅嘗試飛向玻璃窗,結果自然就被玻璃窗隔絕而落空,停在窗欄上稍作休息一下就又飛到青空下.

鳥兒們或許居無定所不定枝頭棲息,或許不能每天都能找到充分的食物填飽肚子,不知道何時會在哪裡會死去,不過每天都很努力地活著.或許過去生活過得清苦,不過能吃能睡能跑能跳,大概也就都好了,但現在多數人卻不斷地在追求得不到的東西而苦.或許人們忘記或捨去了些什麼,或許忘記活下去的本能而感到不自由或感到痛苦,但是若是在一無所有無所限制的自由之中,人也未必能活下去,因為人本來就在自然所限制的自由之中活著.

忘了是在上課聽老師說到,或是在哪裡看到的片段,說到現代文明與物質發展,所帶來的是心靈的空虛,換而言之也可以說得上是種文明病.不斷在追求物質上的進步,感覺的新穎與刺激,反到忽略的內心的低喃,像是在胸口刨出了個空洞輪廓無法癒合,與自己分離疏遠,撕裂之後就是承受不住的憂鬱自殺.難道複製人製作人獸胚胎,改良基因種植基因改良作物,這些東西是好的嗎.雖然不怎麼相信有所謂二元論一神論的神存在與否,不過這麼挑戰自然的限制難道就是好的,不得不去質疑這些問題,而人就在這些進步中退步.

或許人真的就是遺忘了些什麼,如同孟子所言,當所豢養的動物不見了還會去找,但心迷失了卻不知道去找,這不是本末倒置嗎.所以說,好歹知道發現自己正迷失道路而努力尋找出路,即便不知道出路在哪裡,但好歹還有心希望去找回重要的東西,每天踏實的過生活,盡力完成所能做的事情,或許煩惱的問題就會少很多吧.靜下心來,安靜的聽著週邊的聲音,雖然有些距離卻還是可以聽到些聲音,那平日是忽略掉多少聲音,或許那時都能聽得很清楚吧,或許.


2008年4月2日

最遊記RELOAD07年OVA的埋葬篇

昨晚下載下來的最遊RELOAD的OVA,-burial-埋葬篇.自從某個最遊五八至上,峰倉老師其他作品為輔的最遊東與西關站後,之後就很少刻意注意峰倉老師的相關消息,所以昨天能抓到載點下載到最遊OVA還挺高興的.目前第一話還在下載,第二話正是三藏悟空篇,還未看到第三篇,但若照漫畫原作來走,應該就是悟淨八戒篇.最遊OVA埋葬篇還不錯看,感覺大概都有抓出來,人物變形少,OP很好聽很和胃口,但卻沒找到檔下載.

其實比起最遊本篇和外傳,覺得某些東西外傳勝過本篇,人物方面也是偏愛外傳,特別是捲天夫妻和敖潤,金蟬和小悟空也不錯;本篇故事或許就是因為拉太長了,所以反到有些模糊焦點,而羈絆也較外傳弱,雖然每個人的過去是很不錯的點,但是有時候還是會多少覺得累贅.好在之前有在網拍上找峰倉相關物,所以才能入手本來是季刊現為隔月號的WARD日雜,改版發刊第一期有峰倉老師的直筆影本附錄,據說昨晚已經寄到某檄家了,好期待禮拜五回家拆來看.

手邊找不到站名,才用關鍵字尋找,最後才找出最遊東與西.正因當初好歹也知道點事情原委,故看到什麼也不知道的人在說閒話,實在是有些不快.站長不是因為配對問題而關站,而是因為有人太過分,只因一期沒發最新訊息,用網誌寫出不滿造成站長不爽最遊東與西永久關站.站長並沒有義務要幫其他人收集資訊,之所以會架網站也只是分享心態,結果卻因為少分享點東西被罵,這不是很不合理嗎.

沒有人一定要為某個素未蒙面的人義務性做什麼,有就要珍惜,沒有是沒有.得到了就要抱持感恩的心,怎麼想就是不明白,為什麼有人老是要求別人要給什麼和一定要怎樣,這根本就不公平吧.雖然少了那個資訊站真的很可惜,但若那位站長仍支持五八配對,仍舊在世界上某個角落好好生活,或許這樣就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