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8日

對地球付出善念的第八屆臺灣設計博覽會

2010第8屆台灣設計博覽會 實踐善念設計
http://designexpo.boco.com.tw/

全台規模最大的年度設計盛事「台灣設計博覽會」12/11~12/19在臺北市松菸台灣設計館熱鬧登場!

2010第8屆台灣設計博覽會以「善念」為展覽主題,精心規劃了10個展館,要讓大家走進松菸台灣設計館具歷史性之優美建築的同時,更要讓大家看見台灣設計的善、設計師的真,以及體驗如何用善念設計來愛護我們共生共存的生活環境。

今年的「年度主題館」,延續2009年博覽會的精神,邀請台灣來自各領域的51位設計師,以各自精湛的產品詮釋展覽主題「善念」,帶領民眾一同來感受善的設計內涵。此外,代表台灣產業活力與動能的金點設計產品
,今年也將以高質感、兼具參觀者互動的展出方式,讓各位感受金點設計產品的優質與美學。每年大家注目的焦點:充滿活力與熱情的設計玩家們,今年也要帶來最新、最夯的創意,絕對也是大家不能錯過的精彩內容。其他還有來自日本、德國、法國及英國的設計新鮮貨,也要讓大家一窺地球村裡最新鮮的設計潮流。

-------

從捷運五號出口處走到了松山菸廠,也就是這次第八屆台灣設計博覽會會場.過去松山菸廠基本上是不開放給人參觀,但卻是個被列入台北市市定古蹟第九十九號,今日總算有幸能進去參觀,也算是個很不錯的郊遊活動吧.二零一零年的第八屆台灣設計博覽會,展期從十二月十一號到十九號只有一周,但是看得出來展出都很棒也都很有趣,總算是讓某檄能夠實際摸摸看這些過去只在雜誌看看過的東西真好.

本次台灣設計展,主題是實踐善念設計,內容包括環保議題,關於人的事情等許許多多.不單只是展出得到獎項的作品,另外也展出許多業界合作,以國家作為總合企業展出,設計新銳作品展出,綠色概念展等,該活動的主題展,總之都相當有看頭.個人最喜歡的大概是德國DMY設計的作品,日本區則是很瑣碎但也都很有看頭,法英製品比較沒什麼共鳴.除了設計可以看以外,還可以參觀松山菸廠裡面的巴洛克式庭園,感覺也很不賴.該次活動最讓某檄深感興趣的大概就德國展區的製品,以及太陽能燈和部分環保製品,有很多東西看起來的確不錯,但是實在是太瑣碎了點,很多現成有的東西就很夠用了,所以今次沒有花到車錢以外的半毛錢,某種程度來說是好事吧,或許吧.

寫日記前總算記得要把昨天拿回來的場刊拿起來玩,玩的是免費拿取的場刊內附贈的二位條碼.把今年設計官網上顯示的實境圖案,用電腦攝影機對上二位條碼,拿起來玩,結果是個很可愛的圖樣,也就是這次展場的主題,用愛心關懷地球的善念的動畫,該顯示可以用電腦的顯示畫面儲存拍下,還挺不賴的說.期待明年台灣世界設計大會的展出,明年再見吧.

2010年12月3日

二十世紀跨二十一世紀少年雜言

剛剛在看二十世紀少年時,本來以為二十二集應該就要完結篇了,但卻不是如此.二十二集也只不過是結束了起承轉合的轉而已,最後面的合則是要靠最後兩本的上下冊才正式的將整個故事做個了斷,說實在話還蠻長的,但也不壞.看到最後一集時才知道,原來是「二十世紀少年~二十一世紀少年」,不過這也只寫在二十一世紀少年的下冊跟標題上,原來如此啊.直到看完才注意到這件事,二十世紀少年只到第二十二集,二十一世紀少年分上下集,不過因為是下載的所以沒那麼認真的去細分,不過好險都有下來,才不至於飲恨.

該怎麼說呢,二十世紀少年跟二十一世紀少年,果然裡面是滿滿的浦澤直樹的風格,有少許幾個地方已經在結果出來前讀到了後續脈落,多少也該歸功於怪物看太多次的緣故吧.平均每一到兩年間就會把整套怪物拿出來看,因為已經看得有點熟了,所以若是在太短時間內就拿起來翻閱,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後半段的閱讀樂趣,所以間隔的時間會有點長,但基本上是被列入於某檄房間內,會定期閱讀的整套漫畫.

浦澤老師在二十世紀少年裡所提到的議題,基本架構是昭和懷舊風,嘻皮,機器人戰鬥,英雄主義這幾項要件,跟怪物的很純粹營造出來那種被未知的黑暗所包圍,比起怪物更厲害的怪物挺身而出的故事又是另外種不同的樣貌.二十世紀少年基本上主架構分為三個年代,同年時期到兩千年,兩千年到二零一五年,之後是友曆,最後兩本的二十一世紀少年,基本上可以單獨拿來討論,可以被視為是整篇故事的正式收尾,也總算是把該交代的人事全放到到這裡好好地做了說明,這樣的架構在怪物裡面也看得到,只是這次把年代叙事做了很明確的切割,這點跟怪物倒是有些不同.

看過了浦澤老師的三部作品,怪物,冥王,二十世紀少年到二十一世紀少年,基本上已經很熟悉了這樣的模式,一開始會陷入很深的迷團,但幾乎在一開始出現的人都不大會是有什麼問題的人,比起隨便相信問題點,還不如更在意主角們的去向.雖然重要人物會在很早就出現,但基本上也都不是什麼壞事.在怪物中給的不明確結局,到了二十世紀少年二十一世紀少年中,卻給了很明確的結局,而且也闡述了三代間的轉變,這點大概跟怪物有點區別.浦澤老師還是很喜歡闡述關於人的情感的問題,而且是很深刻地說明,特別是恐慌跟存在感等議題,這有空有力氣就再說吧.



二十世紀少年雜言少許吐槽補

在看二十世紀跟二十一世紀少年時就在想,果然創作這東西就是全然由作者所操弄著,一點也不意外但也會感到些微地為難.暫時屏除作為重新詮釋的冥王這部,二十世紀少年跟怪物比起來,某檄個人比較喜歡怪物,多少是有些原因理由在裡面.當然,二十世紀少年在日本似乎是比怪物有更高的人氣,記得當時在許多雜誌上也看到對浦澤老師的訪談,尤其二十世紀少年裡有許多日本人的共同記憶,若是比怪物更受歡迎也不無理由.

之所以喜歡怪物勝過於二十世紀少年,多少是因為某種程度而言,怪物的發展比起二十世紀少年更加地合理之故吧.比起二十世紀少年,怪物處理得很好的地方是兩方面都不斷地在維持一定的距離,直到最後的逼近.在二十世紀少年中,在中段就出現了朋友之死,之後有朋友的替身朋友的介入,但最讓人稍微有點無言但也不意外的是,賢知的復活.與其說是賢知的復活,還不如說是賢知在第一部最後的接觸對決沒死成還失憶,第二部完全被跳過後發展了神乃彰顯能力的成長篇,在第三部其他因果都成熟後加入些新角色並讓真正的主角復活.雖然可以明白這是作者的佈局,不過還是會覺得如果不要這麼做或許會比較好些.

該怎麼說呢,也不是說這麼做不好,但是一但這麼做之後,感覺就變得沒那麼有趣了.二十世紀少年簡單來說就是小孩子們的英雄主義,但是若要成為英雄,就會有個相對於英雄的惡勢力,所以在一開始這個惡勢力從賢知想到的預言之書被他人所實現,然後原英雄就出來拯救世界,但英雄卻被抹黑變成了惡勢力.故事的第一部就停在英雄覺醒到集結同伴要拯救世界,第二部則是英雄被抹黑然後當時的英雄死亡,第三部則是英雄復活與真正的惡勢力對抗,第四部二十一世紀少年則是把第三部結束後,做些反省跟後續交代.

雖然一開始標題就寫得很清楚,說這是科學幻想故事,也就是SF架構般的故事,理所當然很多現在沒有的東西在故事裡頭都可以不被懷疑的使用,但在後期多少會覺得有些為了劇情發展而創造出來的東西有點交代不清,最重要的一個點就在於朋友為什麼能夠那麼明確地創造出,一個過於完善可以知道全部事情朋友世界的晉級關卡,再那台虛擬實境電腦裡面可以產生出當時所有的可能性組成的世界,單單只是依靠一個人的腦似乎是有點太過火了,即便加上後面那位朋友也是如此,而後系統居然還可以跑出一個後續發展,但若只是人寫出來的系統,若是遇到這種事情應該是會判斷成BUG而無法運行吧,這也是期間微妙之處.不過,這個時候就要說,因為這是被創作出來的故事,所以就看作者怎麼畫就是怎樣,作者就是世界觀,就因為這樣所以才會覺得,某方面而言,二十世紀少年不比怪物完善,這是某檄的個人觀點.

2010年12月1日

誓言將北回歸線種滿綠樹的男人

稍微引用中華電信MOD影片資訊的簡介來介紹《種樹的男人》這齣紀錄片。

種樹的男人
演員: 盧銘世
導演: 林育賢
下片日期:2010/12/23
路徑:電影 > 紀錄片 > 紀錄片
價格:0元 24小時

影片簡介:一個誓言要在北回歸線種滿樹的男人,盧銘世,因為一本書(書名即是《種樹的男人》),以及一趟普羅旺斯之旅,讓他在嘉南平原展開至今長達九年的種樹計畫。在執行過程中,有很多人給予協助支持,也有人認為他「吃飽閒著,做憨工!」。但是盧銘世卻不在意的說:「愛著卡慘死,我熱愛自然,所以我種樹。」他相信這個世上沒有到不了的夢想,他也知道北回歸線種樹計劃,或許是這一代無法完成的夢想,但下一代可以繼續執行,重要的是一定要開始做。只要有人願意做,一定會成功。
http://mod.cht.com.tw/MOD/Web/content/content.php?id=138641&PHPSESSID=1476c7b7186054475d24be458fb0dc64


純粹只是意外,百般無聊地在自家的MOD絕大多數頻道都是付費才能閱覽之中,努力去尋找只是看預告片就滿足的樂趣。平常尋找過程中偶爾會發現不錯的好東西,若真覺得很不錯卻得要付費,通常就是上驢子找或者是透過其他方式或是放棄,而放棄通常是最簡單沒有負擔的選擇,但若真的遇到好東西卻不能放棄可就傷腦筋了。無意間在電影到紀錄片的路徑裡面,找到了《種樹的男人》這齣紀錄片,此片入圍了2008年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第一先是對這個主題喜歡,第二是免費,自然就歡歡喜喜地開來看,結果看了還蠻感動的。

與其說是感動,還不如說是一掃陰霾的愉悅,看到盧銘世找到自己一輩子能持續做下去的事情,反觀自己,雖然現在還沒找到那樣的事情,但若哪天若是找到了,大概也能像他一樣開心的持續做下去吧,這是我的目標。其次,某檄本來就喜歡植物,只是不敢到花市買太多植物回來養,理由很簡單,因為某檄是個很容易會忘記去澆水或者是澆太多水的人,所以現在那些還活在家裡的植物們,必定是得忍受無數次的飢渴跟缺乏營養等難關,不過通常能活下來的植物就是非常厲害的意味,不管怎樣都還是很感謝著他們。

目前家裡有台灣欒樹,小棵的樟樹,九重葛,榕樹,超小棵的桂花,長壽梅及其他雜七雜八的花花草草。雖然現在很想要種新的植物下去,不過似乎還不行,現在天氣太冷,很有可能種下去也活不了,可能要等天氣暖和些穩定些,或許要到早春的時候才行,總之還是先排定個種樹計畫吧。多少也是受到這個紀錄片影響,但更多是想說既然有棵種了六七年的台灣欒樹,或許是該在這時在種下新的一棵,不過若是種成功長大了又得要煩惱了吧,不知道家裡哪裡可以放啊,傷腦筋。

是說看種樹的男人這齣紀錄片感覺還不賴,可以看到那麼有生命力想要去實現什麼的感覺,多少也被感動了。而且也看到有人能夠對一個社區做出那麼多的好的改片跟舉辦活動,把藝術也放進到生活之中,能做到這點是很不容易的,所以相當佩服。如過台北社大有或者是哪裡有這個人的演講,某檄想要去聽,總之就先把這人的名字給記下來吧,種樹的男人,盧銘世。另外盧銘世說的一段話也很坦白也很可愛,值得放在心上:「其實夢想是可以即知即行的。把樹種下去我絕得是最划算的,因為你把樹種下去,不管你在上班或是睡覺,它都在成長,他不會依賴你,他就一直長。所以不管什麼時候,把樹先種下去就對了。」對某檄來說,果然還是要有一塊地能拿來種樹那就在好也不過了吧,希望哪天能買得起一塊可以種樹的地就好了。


種樹的男人
The Man Who Planted Trees

作者:尚‧紀沃諾/著,徐偉斌/繪
譯者:李毓昭/譯
出版社:晨星
出版日期:2005年07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574555771
裝訂:平裝
  *法國當代最著名的暢銷小說
  *普羅旺斯的綠色奇蹟
  *傳述對大自然關愛的雋永之作                        
  《種樹的男人》是一則關於種植希望和幸福的故事,是法國當代文壇作家尚‧紀沃諾最著名的暢銷小說。在法國的普羅旺斯地區,一個孤獨的牧羊人,將內心深處對家人的思念,轉化成對大自然的關懷與大愛,將餘生投入造林的工作。他以雙手和無比的毅力,每日種下一百粒橡實,持續了三十四年,讓原本乾旱破敗的荒蕪之地,重新散發出健康的光芒,成為可以讓人們安居樂業的園地。然而牧羊人始終保持沉默,不求名利和回報,在事成之後悄然離開人世。牧羊人愛樹、種樹以及奉獻無私的精神,創造了新的生命與生機,更豐腴了人類與大自然互動的生命力。相對於眾生喧譁的現代社會,像牧羊人這樣愛樹、種樹以及無私的奉獻精神,委實是鳳毛麟角,也正因如此,這個故事才能跨越地域和時空,扣動了所有讀者的心弦。

作者簡介
尚‧紀沃諾(Jean Giono 1895~1970 )
  1895年生於法國普羅旺斯的馬諾斯克鎮,父親是鞋匠。在父母的調教、普羅旺斯的自然環境和希臘、拉丁古籍的薰陶下,培育出文學的素養。1929年出版《丘陵》頗受肯定,從此屹立法國文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因拒絕徵兵運動和通敵的嫌疑而二度入獄,但在戰後又陸續出版《屋頂上的輕騎兵》等作品,而再度受到?目。終其一生著有三十本小說、大量詩文和電影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