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0日

「鄭問的問」深邃美麗的亞細亞(1~2),萬歲,刺客列傳雜感

 鄭問,深遂美麗的亞細亞。

嗯,其實我不太喜歡鄭問的風格,即便他很強,很有想法,大破大立,不過這本來就很主觀不是嗎?目前看1~2,整體感想:神跟魔的強烈對立,產生狂喜,狂顛,大悲,易怒等七情六慾,以致於作品張力很強。

鄭問其中一個核心主題就是「慾望」,是控制慾望還是被欲望控制,是堅守信念還是順從慾望?
過分就會導致自我毀滅,不足也會導致失敗,但是卻又沒有恰如其分這件事。充斥著力量的各種表現,很強悍,表現出決心跟決意,不過我沒很喜歡這種表現手法就是。

畫面張力是有的,很強,但習慣某些漫畫語言的我只覺得不太適應。鄭問多少也是喜歡悲劇走向的,自我毀滅的個性其實很強。多少會覺得鄭問對於神跟魔兩者的對立是很積極的去表達,但是其實也又回到人的身上,因為那些諷刺的對象,有多少是出自於人的本身?驕傲,自大,狂妄,把物化的個性整理起來就成了深邃美麗的亞細亞許多的「王」。

其實我有一點不太能夠明白,鄭問最終想要探詢的是什麼,從他的作品本身我比較看不出來這件事情。刺客列傳看了,萬歲看了,深邃美麗的亞細亞正在看,但就這點我還不很明白。不過鄭問喜歡自問自答然後自己挑戰自己,這點大概是無庸置疑吧?大概就是那種不太收攝自己慾望本質這件事情,導致我始終沒辦法喜歡這位創作者,或許是這樣吧。太露骨了點?

寫實的確是鄭問的主軸之一,畫面本身是如此,故事想諷刺的對象也是,極力地想要透過畫來闡述某種「真實存在之物」,我覺得鄭問有這樣的特質。不過寫實到超寫實,那又是另外一種境界了,可是我覺得立基點仍不離"寫實"這件事情。

讓我想到某靈媒的說詞:神跟魔都鬥了幾千年了都還沒有結果,卻又圍繞著人去打轉,結果最有力量的則是人(因為有選擇未來的能力而不偏於兩邊)。

在鄭問的世界裡面,更常看到的是一體兩面的發展跟結果。魔遵循著慾望,(包裝成)神的那一面也同樣遵循慾望且追求力量。比起單純的渴求於真善美這種樣態,更常發生的是跟真善美產生衝突的各種關係性。

神人跟自稱的得道者,伏妖者,同樣都包裝成某種偽善的樣貌在衝突中展現立場的不同。偽善在鄭問的一來一往中,往往會被扒掉那層皮,更加赤裸的顯露出來。鄭問或許也追求真善美這三個層級,但絕大多數是落在真的範圍內。至少我是這麼覺得。

鄭問在作品中也隱約有因果輪迴,有什麼起心動念,就會得到相對應的結果。只是,不如宗教中的因果有那麼明確的表述,但我想應該是有的。

不假他人之手,拼命去做的事情,在鄭問眼中似乎就是真,就是美,就是強大。但誰去爭那個「無敵」的名號,或許是鄭問始終想問的事情。


某種程度而言,鄭問「問了」,卻沒有給「答案」。
讀者只能自己去解讀。

或許鄭問喜歡這麼「問」,問個「究竟」,非要問出個所以然來。
如果是這樣,的確是沒辦法只在作品中得到「相對應的答案」,讀者必須自行解讀。

「設問」「試問」「問」
或許就是鄭問的哲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