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0日

歌川國芳江戶浮世錄雜言

 岡田屋愉一 歌川國芳江戶浮世錄。


先講感想:封面其實畫得有點普通,作為章節結束同樣構圖的那張還比較有力道。看起來比較年輕但也相對的有一種還未能成大器之感,甚至有點故事一開始前的未能依靠畫筆生活的落魄之感。整體而言其實整個故事兩大段都四平八穩,不過比較喜歡前半段的部分,後半段覺得有點太刻意附會了一些,因為是先看中間的創作逸話可能多少也有影響到。


其實這一位我並不熟,他的BL系作品我應該都沒怎麼看過,雖然這名字有印象卻沒怎麼去看,或許改天可以補一補。不過會想買這本來看,純粹只是因為歌川國芳這位浮世繪繪者。歌川國芳之愛貓跟早期懷才不遇是略有耳聞,印象中有看過一篇短篇也是畫國芳的,忘了是在哪邊看到的,大概就一畫左右的分量,本來還以為是同一個作者但看來不是。


虛實交錯的部份,這在在以歷史人物為摹本的創作中並不少見,不過前篇可以比較明確看得出來貞跟假的地方,後半篇就會讓人覺得有點太造作了一點。前半段的處裡我覺得恰到好處,收在一個還可以繼續發展的狀態下,就會讓人期待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後半段篇章著重在鼠小僧,當然是為了增加創作對象的描述而加重了一定程度以上的比例,但是在創作逸話也提及,鼠小僧的傳聞跟史實實際狀況是有落差的,所以這一篇的創作就會顯得有些造作。


之所以會覺得前半篇的故事會相對吸引人,大概也是因為對文化有點概念。那個年代沒有發明乾版照片,所以都是靠繪畫來記錄跟傳播,所以這一篇的切入點跟收尾就比較著重在"繪師可以快速抓到當事人的神韻跟肢體表情,便能傳達當事人的狀態"這個特色。也就是說,繪畫在那個年代是有其必要性存在,這邊也闡述了浮世繪的特色,不單只是役者繪(類似現在的生寫真),更多的是傳達了情感。


後篇其實也有,也試著帶入了那個年代的工作職人鳶,役人,小偷及町人所在的環境,但是在創作上,轉化為"如何讓某些事情產生渲染力",類似政治畫的變體,將某種形象套到某創作出來的角色這種做法本來就有,但拿到這邊使用,老實說覺得等級有點次。如果是我個人的偏好,後偏不要硬是把鼠小僧的行為合理化,故意當作一個身邊發生的事情,然後在創作上遭遇瓶頸,然後想到可以改變現況的方法,再由遠州屋左吉推上一把。這樣的故事想必就會突破那個微妙的不上不下的感覺,硬是把遠山景元也放進來,老實說覺得有點沒必要。除非史實的確如此,不然這段真的會讓人覺得有點穿鑿附會。


有稍微看了一下該書書末的參考書目。編輯跟監製都是太田記念美術館,應該是有談企劃案才會有這本漫畫出版。有稍微參考了網路其他言論他人的心得感想。稍微再想了一下,為什麼這本書前半段根後半段兩大篇故事,為什麼共同有種「後半段故事篇掉了」之感。我想應該是因為主題真的就偏掉了。我認為如果不考慮作者,因為我的確不是因為作者才買,而是因為浮世繪跟歌川國芳這個主題才買的,後半段明顯不足。


如果就wiki來看這一段,和歌川派其他畫家一樣,他開始是創作戱畫,但生意不佳,幾年後不得不以修理榻榻米為生。後來偶遇歌川國貞,覺得自己的才能其實高過對方,於是刻苦努力,畫出的一些武者三聯畫得到好評。1827年開始創作著名的水滸傳豪傑百八人系列。30年代早期多創作山水風景畫、40年代創作了大量的美人繪和武者絵。


其實整篇故事最後用武者繪來做收尾,其實有點唐突。的確是有了水滸傳豪傑系列作開始得到好評,但是那也是更後期一點的事情了。中間的山水風景畫等全部被跳過。明明在前半段故事有一句很重要的話「我什麼都能畫」「不論人世的或是鬼界的,就算沒有看過的也行(也能畫)。」,但最後卻只在後半段收尾著重於將義賊美化並作為創作契機開始發光發熱。


可是國芳有幾幅也很有名的畫作,隠し絵這種特殊畫法,相馬の古内裏講述平將門遺女瀧夜叉姬使出妖術的喀擦骷髏,那些突破當時格局畫出來的新的浮世繪,在後半段這篇幾乎被使用到,彷彿是匆忙被要求畫個結局就這樣收尾收掉了。本來可以給出很不錯的評價卻變成爛尾走向,老實說是有點不快的。


回到前面所述,我認為會想要買這本可能是因為想要了解浮世繪能自成一家的國芳是多麼地有才華,但後半段卻用過多的篇幅去講述一個旁支故事造成的結果,老實說是覺得很沒必要的。原書名:大江戸国芳よしづくし。


另外一個很小的抱怨,雖然國芳愛貓人人知,但是這本漫畫裡面的貓有些地方感覺很可愛但不太自然,太親人了,貓很多很好,但沒把那種鄙視人的風格畫出來,微妙差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