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3日

社大古物鑑定旁聽之故宮參訪

補些昨天日記沒能寫進去的事,主要是關於昨天後半部去故宮旁聽,其他社大課老師的部分.那位老師上的是古物鑑定,本身是故宮博物院退休,對古物鑑定有異常的熱情和執著,即使是上只有三四個人的班級也能上得很高興,昨天則是老師個人的興趣想去逛故宮,所以就告知同學說有興趣的就去一起逛.因為古物鑑定跟美術鑑賞這兩方面有所差異,一個是判定物品真偽跟好壞,一個是從美學出發的鑑賞,有這麼個機會就跟如玉一起去聽課看看,若有興趣以後說不定會去上課.話是這麼說,昨天上完課的感覺是還可以,不過電波頻率需要調整一下,如果合拍說不定就很合,不合就不合,是那種喜好分明的狀況.

昨天三點多從故宮離開就搭車直接前往士林,在士林捷運站週邊買了些食物跟飲料,到故宮外悠哉吃了下午茶附加晚餐.五點多和老師碰面,老師是位上了年紀帶有種微妙的氣魄的人,從外表來說也還說不上老頭,當然也不能這麼稱呼,所以一率稱呼老師或大哥就好.週六傍晚五點後,就是一般博物館的免票開放時段,所以昨天主要只花了車錢,學到的則是稍微了解如何鑑賞判定古物.在故宮中有許多展出是展出一次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再看到,所以要珍惜每次看展所看到的文物.昨天從五點進去看到八點半閉館最後被趕出來,除了明清雕刻展是這次才看到的以外,其他都是之前到故宮都已經看過的展,如雍正大展,乾隆琺瑯瓷展,故宮鎮館之寶常態展.

這個老師的觀點有時還後蠻有道理的,在判斷古文物的基準點是以:只要看到有些不合理,感覺上是非自然的東西時就要有所警覺;器物的年代可透過些細節,如製作手法和繪畫表現來判斷;有些東西是今古用語大不同,不能混同等,總之聽多少算多少.看犀牛角雕的器物一開始就點名那些都是臘染色,竹子雕的器物要乾透底才不會裂,看象牙雕物指出有些東西是非一體成形但接合得很漂亮,非得要用X光才能照出來,木雕物則要看工匠依其形判斷,若是玉器或判斷其他真偽,可以看材料的紋理,材料本身紋理對就是對,有點不同就是有狀況.老師對於些真得很好的東西會說出好的點,但倒是對於鎮館之寶有點不以為意,指出有些是染色加工,有些的確是上品,例如白玉錦荔枝.

對於顏色,指出在以前的翡翠是指青空色,有點接近有點透明的水藍色,是單指顏色而不是現在說的玉石;以前也沒有猈咻這東西,這是商人搞出來的說辭;搶奪或在定法律後盜墓挖出來的算是非法,其他都算是正常管道等.結果昨天老師似乎是講得太愉快了點,沒有注意到時間都八點半了,於是保全就來趕人了,因為是最後一批人,所以保全就在後面緊盯著,但老師就還是有點意猶未盡還想繼續講下去,不過保全就在後面緊盯著,就這麼著被保全緊盯護送出了門,是個有點微妙的體驗.聽老師的評判也還算有趣,算是聽了個不同的聲音,只可惜昨天早上已經累個半死,反正聽多少算多少.下次若還有機會也就再看看了,主要是老師聲音很小聲,對於已經習慣有導覽機的人而言聽得實在有點痛苦,而聽不是很懂的地方也不少,但也就這樣了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