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新井一二三的《讀日派》[封面折頁裡寫了「《讀日派》是新井一二三的第五本中文作品。],有篇叫「崩壞」的一篇三面的散文體之敘事。因看了這篇而理解了點日本出版書籍方面的事,更重要的事是知道,於今年[民國九十五年]十月一日,收到的READ#002的一點小事考據。
以下引大田出版社出版,新井一二三《讀日派》,p97-98之部分內容。
以往日本出版界的常規是:先出單行本,若博得好評,過幾年會出文庫本。當年,出文庫本的只有幾家大出版社,如文藝春秋、新潮社、中央公論社、岩波書店、講談社、角川書店。一但出了文庫本,出版社盡量保持庫存,好讓作品得到半永久性的生命,也讓讀者用不用著急,可以慢慢看的承諾。當時,「文庫本」近乎是「古典」的同義詞。
現在回想,那是多麼和平的年代。如今日本的「崩壞」潮流,已經衝擊著日本出版界。經濟不景氣時期,相對便宜的文庫本受歡迎,價格高的單行本反而被人冷落。結果,越來越多出版社不願意出單行本,即使是新作品,都要以文庫本形式問世。
同時,好多新的出版社參加文庫本市場,但是並不準備保持庫存。很多書,出版後才幾個月,就當廢紙處理。人家是要把書籍市場雜誌化的。例如小學館文庫,報紙上的廣告都明說是「文庫本形式的jouralism」,內容也幾乎跟雜誌刊登的文章差不多。
一九九九年誕生的寶島社文庫,離過去的、有古典味香味的文庫本很遠。比如說《家教崩壞!》一書,前身是一九九九年九月,《寶島別冊》的第四六二號「孩子變了!」。六個月以後的二OO年三月,同一家公司出版了基本上同一內容的文庫本《家教崩壞!》。
《寶島別冊》是日本所謂的mook,也就是magazine(雜誌)和book(書籍)的混合體。看起來像雜誌,但是不定期發行,在書店架子上待的時間比較長,而且內容方面,每一號只以一個專題,很接近書籍。
很多社會現象,時事問題等題目,其實蠻是合於mook的形式。由多數作家,對一個問題,從不同角度,加以分析,比分析報導有深度,比論文既輕鬆又機動靈活。我對《寶島別冊》評價很高。
然而,一本mook,在半年內變成文庫本,我只能仰天慨歎「出版崩壞!」
[下略]
新井一二三解說mook讓某檄覺得很有趣.之前曾以為日本的雜誌都像READ#002那麼有深度,但實際上卻是不然,畢竟有時代背景與人所需要之問題,所以才會這樣吧.因為寶島社並非日本早期的文庫本之作風,而READ也只不過是mook,所以會賣完有缺貨買不到之問題,其原因應該就是出自於此.
是說,有那麼點的希望,2003年10月27出版的READ#002能出文庫本.由mook之形式改為文庫本,或是單獨把京殿的獨立出來成文庫本,那樣會很不錯吧!
[…當然,就現實狀況而言應該還蠻困難的[苦笑].]
READ#002之廣告.右上方有寫Mook.
另註,READ#003是清春為封面,同樣跟#002的京殿有個人訪談.
READ#002之封底,左下方除了書及資料外,還寫了寶島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