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引用伊利亞德"神聖空間"的理論,描述玄奘大學:
使用伊利亞德的「神聖空間」理論,描述玄奘大學。除了白聖長老大樓,妙然樓,廣欽樓,圖書資訊大樓等建築物,以白聖長老大樓為中心,四周周邊都存有些許延伸出來的聖與俗。從學校正門為起點,以逆時鐘的方向講述校內分散各處,一不留神就會忽略,但卻是使人神聖的事物。
學校圍牆,區分了兩個不同的空間,一是具有傳承知識之神聖領域,一是凡俗的空間,學校大門便成了兩個不同中間的分界點。自校外通過校門走進學校,就是從凡俗通過連貫神聖的通道,進入到傳承知識的神聖領域中。大門是過度的存在,聯繫著兩個看似矛盾的世界,使人能從凡俗中過度到神聖領域的通道得以相連。
通過聯繫聖與俗的過度門檻,也就是學校大門,腳底下踏的柏油路車道,存有些許的神聖。從整體來看,學校的車道與人行步道,甚少是一直線到底,必須走到底要掉頭往回走的路。從校門出發回到校門,可選擇在圖書資訊大樓前轉彎或者直走,而到善導活動中心時,可選擇左轉至往下坡的路回到校門,或者停車道澄心湖走個一圈也是種選擇。
可以不必掉頭往回走的道路,從上空俯瞰的車道,像是個有些不規則的圓形,而圓形可以代表流動的循環,代表運轉輪轉等相關意。車道的循環是逆時鐘的形式,因為有既定的行進方向,所以可以視為是一種有規則的秩序。車道是既定的規範形式,那麼車子的行駛,可被視為是規律有秩序地流動,而流動就代表有活動力,有生氣的表現。
假若在圖書資訊大樓前轉彎,轉向菩提之道,兩旁的菩提樹接是神聖的象徵。菩提樹的學名是Ficus Religiosa Linn.,特色為平滑的枝幹,彷若愛心的心型葉片,葉子的尖端為滴狀細長。菩提樹的學科中間名,Religiosa,字源可能來自於宗教的英文單字Religion,雖然不確定但有其可能性。
之所以在學校裡種植菩提樹,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菩提樹的象徵意義,一是菩提樹本身具備的歷史背景。菩提者,覺也。因為佛陀在此樹下打坐而得悟,而得稱菩提樹。佛陀於菩提樹下成道,在佛入滅後,尚未出現佛造像的初期佛教藝術,皆以彷若有人卻無像的菩提樹代替佛的存在,故菩提樹可為佛的代表具像。
早先那棵菩提樹,於十二世紀伊斯蘭教入侵印度時被破壞,但於西元前三世紀左右,阿育王的公主比丘僧伽密多,曾帶聖菩提樹的枝條至斯里蘭卡插枝而保存了命脈。西元一八七零年後,後人從斯里蘭卡取其枝條再度插枝於佛陀成道處,重生菩提樹。如今也成了一棵巨大古樹,環繞摩訶菩提寺。現在當初帶著枝條,插枝於斯里蘭卡的摩訶菩提樹,已有兩千五百年的歷史,而近代致贈給世界各國的聖菩提樹的分身,都是源於此樹的插枝。
一九八九年五月,斯里蘭卡維普拉沙拉(Wipulasare)長老,代表斯里蘭卡佛教協會,護送兩棵菩提樹樹苗到台灣,受到隆重地迎接,並栽植於南亭老和尚,為紀念其師智光老和尚而創辦佛教智光商工院內。玄奘大學成立時,智光商工將之轉贈與玄奘大學,此即為種植於校內菩提樹的歷史背景。
除了校門、車道和菩提樹外,另外還有些零散的神聖與世俗的事物。如:梅園的梅花,總是不畏寒冷的在每年十二月底到二月初時開花,可代表堅貞不屈和堅強與高雅。因有些實在是說不清,故只列舉三項最主要的校內周邊的聖與俗,但也能明白不單是突破點帶有神聖,就連校內周邊也存在著能使人聖化的事物。
這裡不得不提到,從宗教人的角度,許許多多的事物都具備神聖性,而宗教現象學即是一門從宗教人的角度,來研究宗教的一門學問。因落筆的筆者,是個目前還未有沒有宗教信仰的非宗教人,所以寫起來不是相當完善,故這篇報告也只是僅供參考。
2007年12月27日
宗教現象學報告-引伊利亞德神聖空間理論描述H.C.U.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