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種種原因而晚下班,離開蓮社時都已經是八點多了,本來以為不餓的肚子也都餓了,沒辦法只好隨便找間店來解決饑餓問題,最後則選定了隔壁的披薩店,點個沙拉跟湯麵就解決了。若只是這麼隨便的吃完一餐或許很快就能回家,好巧不巧偏偏掛在牆上的電視正在播放電影,還是看過的一部,雖然很快就想起裏面的劇情跟結局,是個實在是說不上多好但並不差,或者該說是寫實而感傷的一部好作品,所以還是坐下來看到九點,整個都看完後才結帳離席。
今天放送的是聯航93,這部電影應該是某檄在大三的時候看過的,那時應該是上鄭月裡老師的課,應該是講到有關伊斯蘭教跟基督宗教相衝突而放送的影片。該部影片當時看了就印象深刻,記得那群人為了要奪回駕駛艙的畫面,以及記得最後寫了這部片是獻給聯航93上的成員,基於此事件之故,在此之後就停止使用United Airlines Flight93這條航線的名字,於2011年911當天啟用。今天再次一看,從中後段看到最後,然後又想到了些什麼。
十年前,某檄應該是就讀高職,記得那天教室的電視打開來放送著世貿大廈被摧毀的樣子,但是那時並不會知道那代表什麼意義,也不清楚美國強權的象徵跟伊斯蘭教兩個一神論的民族到底是怎樣的衝突,上了大學讀了相關課系也沒特別深究過,至少現在想不起來當實的感想是什麼,然後就到了今天又再看了一次。該怎麼說呢?看完後回到家又稍微查了一下相關資訊,部管是聯航93還是聯合航空93號班機這兩個主題,在維基上倒是寫得異常詳細。其中可以稍為值得注意的是擊落飛機的質疑,美國是否確實掌握到空安危機飛機被夾持等問題,以及黑盒子紀載這兩條。
雖然電影導演保羅‧葛林葛瑞斯以嚴謹的方式向該罹難家屬們逐一訪問,且過濾大量資料,但就是這點在影片上,只有一個地方有小小的出入,非常可惜的一個出入,那就是乘客們是否真的突破駕駛艙門進入阻止的這件事,但可以視為是導演領導著團隊決定了這樣的結局,我想。仔細想想,飛機的駕駛艙門在飛機嚴重晃動的狀況下是否能夠順利突破艙門的這件事,或許在最後一刻的確是被撞開了或許,或許沒有,最後就是高速墜落機體瓦解,全部乘客包含劫機者全數死亡,也成為唯一沒有變成如撞擊世貿大樓或五角大樓那種引起慘烈結果的自殺飛行。
或許就因為是這麼寫實考據嚴謹一部片子,所以才會提出這樣的質疑,或許也的確只差那幾十秒就能掌控確保飛行權,但也只是或許,那一瞬間也永遠停住了。日本維基上寫得並不充足,但有寫到聯航93飛機上有一名日本學生也在飛機上。正因為是這種風格的片子,所以無須特別查閱他人寫過的心得,因為很多都只會是微妙發言。不過看到一篇隨手點進去的,最後的省思某檄還挺在意的。據說導演拍攝此片時跟訪問罹難者家屬們,據說他們和外界揣測的不同,多數人內心並不懷恨,也不想報仇。放棄報仇,對這些失去至親的人來說是多麼不容易的事,但她們選擇了原諒。甚麼樣哦救贖,能比得上原諒?至少戰爭不能,屠殺也不能。這段話說得真好,也痛。
2012年6月25日
如果說有個另外個出口或許也是另外種解釋(聯航93)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