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9日

伊瓜蘇瀑布的水花濺濕衣衫(春光乍洩)

王家衛拍攝的春光乍洩則是一整個鬱悶之作,雖然覺得拍攝手法跟一些剪輯很精采,故事也很寫實,寫實到雖然只看了這部作品,卻好像知道為什麼張國榮為什麼會選擇從高樓一躍而下辭世。主體基調很悶,有些窒息感,這跟某檄聽不大懂粵語可能有些關係。氣氛營造很不錯,透過光影跟黑白以及幾些特殊顏色的點綴,可以看出導演在描述故事跟表現情緒的獨到之處。尤其是黑白濾鏡畫面下的酒吧的西洋棋地板,酒吧外的昏黃街景,逐漸加入的顏色跟有關水的取景,租屋處的那盞瀑布燈及吊燈,背景跟小配件的使用傳達出對比般的不安跟某個共同追求之物。

當張宛在全片約四十分前後出現後,說了一口流利的帶著台北口音的普通話,總算是讓某檄有種可以醒來繼續看下去的明亮感,而這樣的明亮感在整齣戲的最後也曾閃爍。張宛而隨即很快就切入重點,提到了該片所想探討的事情核心之一:沒去過才好玩。在抵達目標前的路途是好玩美好的,張宛這一句跟一開始黎耀輝跟何寶榮兩人驅車前往阿根廷跟巴西邊界上看伊瓜蘇瀑布,結果卻是迷途折返,最後的最後總算搌夠了錢,趁回香港前單身一人開車前往看瀑布的黎耀輝這段有強烈對照。

黎耀輝曾經如此包容,試圖原諒提出保持距離又說重新來過,惹麻煩以致為所欲為決定兩人關係的何寶榮,即便曾經妥協允許那些行為,以至於到最後決定割捨捨棄這份關係,決定要回到祖國跟家人身邊,但說到底即便難過也還是這樣捨棄了。何寶榮一而再的挑釁,任性而有些狂妄的消費著兩人之間的關係,只有在需要黎耀輝的時候收起了爪子,受過的傷好了就開始發作,或許只是像小孩子吵著要糖不斷的確認些什麼,但有些東西禁不起揮霍,尤其是情感跟信任。

其實黎耀輝是需要這個被照顧的何寶榮,承認喜歡受到需要,照顧受傷何寶榮的這段時間是美好的。也正因為明白傷好了就不那麼需要他,所以才藏起了何寶榮的護照,或許他只是再等一個道歉和好的機會,但也沒機會了。他們的戀情終究沒能走在一起,或許這也是一開始就注定的,太過靠近的熱戀結果就是燃燒殆盡化成了灰。

該慶幸的是,黎耀輝跟何寶榮在一起的生活比較像是不斷墜落,割捨曾經深愛的戀情是痛苦的,之後回國面對家人雖是困難重重,但黎耀輝為了生活不斷地工作,或許還是能夠重新站起,這點稍微讓人欣慰。何寶榮在表現戀愛中脆弱寂寞的那一面雖然寫實,但嚴格說起來不覺得他為黎耀輝作過些什麼事,甚至作了偷竊結果被打得遍體鱗傷,說是用這當作手段賴著黎耀輝說實在話不可取,但戀愛本來就是盲目的,這也實在說不了什麼。片尾劇末,何寶榮仍然在漆黑的夜裏滑落向下墜落,這也或許是黎耀輝不歸還護照的理由,兩個人在一起又會繼續互舔傷口繼續向下沉淪。

總體而言,春光乍洩是齣挺悶的片,當然他有他精采之處,只是不那麼合某檄的胃口。劇中最喜歡的角色應該是張宛,用那雙耳朵聽見黎耀輝的心情,或許也曾適時地支撐了一下,離別時那種好兄弟的擁抱,或許給了黎耀輝下定決心割捨的勇氣吧。劇中代表兩人戀情的物品是那盞何寶榮買的伊瓜蘇瀑布風景畫燈,瀑布本體則是體現最後的結果,黎耀輝當然不捨,但蝸居於自己世界的何寶榮,似乎只能獨留於回憶中無法前進。

這部片若在某檄大學時看,應該會連續數日沉溺在那樣殘缺美中;現在看這片覺得悶的成分比較高,寫完感想抱怨完就可以放一旁了。說得坦白直接些,會喜歡這部片並奉為最喜歡的一部分人,或許喜歡沉浸於墜落途中,或渴求崩壞邊緣界線上,正如把自己放在一個岌岌可危的懸崖邊準備墜落,這種感覺其實不那麼好,雖然美卻不踏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