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1日

房間整理浦澤直樹《怪物》雜感

浦澤直樹雖然作品很多,但我只看怪物這一套,剛剛也順手翻了兩三本。大概是年紀跟經驗已經不是十年前的自己了,所以現在回過頭來看最後一集最後一話,約翰問天馬醫生的那段話:當時媽媽是想要把妮娜推出去還是要把我推出去?還是他推錯人了?(*所以本來該被推出去的應該是我約翰嗎?/這句話反問的是我是那個不被媽媽需要的孩子嗎?/這段對話可以視為是約翰雖然能夠操弄人心,卻無法清楚明白自己是不是被愛的,有很嚴重的原生家庭的創傷)

過去的我可能會往比較恐慌的方向去想,但現在的我比照各種資料來看,我會覺得媽媽應該本來就是要推妮娜出去的,因為女性在於創傷處理跟應對上,很多時候應該是比男性來得好,比較能夠去面對(以故事發展來看妮娜的確很努力地在面對自己創傷直到最後)。怪物最後去了哪裡並不重要,因為故事也就到此結束了。

前一部據說可以算是怪物的前身,不過我好懶啊。後來的20世紀少年我自己是覺得很普通啦,不太合我的胃口,不過不是創作出的背景的問題,而是故事中太多的造神(雖然是故事情節)讓我覺得厭煩。怪物我覺得精彩的地方在於,一方面不斷在抹煞人格抹煞個性抹煞情感的最終,最後卻是選擇"人可以變成任何東西,所以(雙胞胎)你們是美麗的紅寶石,不可以變成怪物",浦澤在這整個故事裡面很仔細地講述人際之間的衝突跟變化,那個時候到現在回過頭來看也還是覺得非常精彩。PLUTO這部我沒有特別收但印象中有看過,收尾的時候那沉重的氛圍令人印象深刻,多少應該是把原作的悲壯感也帶了出來。

今天搬書櫃順便重看怪物就是因為想看一下那一段對妮娜說的那段話。現在回過頭來看看這故事也真的設計得非常巧妙,因為設定是在"雙胞胎"身上。雙胞胎的共感性,在這上面徹底地被發揮出來,但比起記憶這件事情,真正讓妮娜分清楚的卻是"肉體記憶(手指被紅玫瑰刺傷的記憶)",約翰則是不斷的反覆咀嚼(其實不屬於自己)這樣的記憶,而成為了怪物。某種程度也印證了,法蘭茲說的人可以變成人任何樣子(只要你想),然後怪物裡面其實我個人蠻喜歡的腳色是葛利馬,這個腳色雖然自帶創傷(511院童)但是卻很善良,做出的選擇幾乎都是為了保護他人而行動。

稍微重看了一下的時候也順便把艾娃的後半段戲份看了一下(14~16間),其實這腳色也成長很多,雖然以前不喜歡這腳色,但現在回過頭來看其實還蠻有意思的,很人性,因為太過寂寞所以做出來的行為結果導致更加孤立自己,可是當遇到了一個對的人(雖然沒有在一起),卻開始活出自己了,故事最後也差不多從心理醫生那邊畢業了,這點我覺得很棒。今天如果這個主要角色不是雙胞胎,其實就會變得不夠有趣了其實,雙胞胎這個設定在怪物中的確是個很巧妙的設定。

天馬醫師在面對自己的身分跟立場到最後自我認同的部分,知曉自己就算去做了什麼,可能有什麼結果,也不需要把後續的責任完全一肩扛起,身旁還是會有人諒解,自己只要知道自己在做的是什麼就可以了,這段路也算走得蠻長的。

2021年4月14日

純粹只是想作為讀者來提提漫畫作品爛尾這件事

很多作品爛尾給人的感覺就是:

『老子我掰不下去了人氣也掉了那就這樣隨便爆炸吧(攤手』

然後作者繼續開新坑挖地雷(下一個未爆彈)


所以後來我看漫畫還蠻挑作者的,挑到合拍的作品跟作者真的有差,會大幅度減少看到爛尾後覺得浪費人生的時間。不管作者跟作品知名度多高,多會煽動讀者,只要養成良好習慣,多少還是可以避免看到最後想丟書的衝動,保持著:『好作品無論完結多久回過頭來看都會是好作品』的心態,遭遇詭雷的機率會大幅降低。

 

不過我覺得這也算是種商業取向問題啦,因為還能賣就會繼續掰,管你作者想表達什麼都不是重點,重點是要作品能夠賣,其他出版社就隨便你去。這種問題尤其長出在愛情喜劇類(各種誤會)跟努力奮鬥成功的作品中,收尾亂七八糟伏筆收不回來真的不意外。然後後來還養成了個習慣:看到作品開始往拖戲的方向前進就會先行中止追,因為通常會沒完沒了。例如C嬸的TSUBASA印象中我滿早就斷追,直到出完了再去找來看,D.Gray-man一開始有對到頻道,但印象中大概2~3開始覺得這一定會拖很快就斷然斷追了,後續也懶得去追蹤。獵人算是例外,因為這部算規格外。

 

通常會有歹戲拖棚的作品多有一個特色,就是黑幕有完沒完的一個個冒出來。然後閱讀到一半的時候會發現,原本一開始的主架構不見了,隨著故事背景不斷膨脹之後只剩下戰力值的通膨,戰鬥平衡整個失衡,這個時候通常就是作品開始拖戲的時候。

 

而且作者本身的信念很重要,作者講故事的能力會影響到連仔的可看性。但作者信念會直接決定影響作品的收尾是否有理據會不會來個大爆炸,這種時候作者短篇作品就能夠略窺一二。題外話,前陣子整理房間整理到CLAMP的CLOVER,這部算是某檄對於她家作品中數一數二喜歡的作品。很嚴格的來看不像是完結,不過停在四本左右也還行。故事簡單也完整的大概就天使領域這類我都覺得還不錯,但C嬸們因為太喜歡作品角色串門子,所以就,各種微妙。


其實戰力通膨這件事情放到手遊也一樣,開始要求要疊卡,卡吃卡的時候就是坑錢的開端,然後說要關服你的時間跟摳摳也一起掰掰了。有些時候還是有可能追到大長篇連載作品,我就可能去掉中間只收前面跟有相關聯的部分收結尾,例如房間有三分之一套的犬夜叉,會收只是因為殺生丸X小玲這配對實在太棒了。

看大長篇作品,我覺得如何設定停損點(?)也是有訣竅的,有些時候故事前面開頭好就收前面就好,後面就任由作者隨意發揮,反正喜歡那味的讀者就會瘋狂去追沒問題的,反正就各憑所需。

2021年4月6日

時隔十年後的迴轉企鵝罐RE劇場版企劃始動及雜談

企鵝罐十周年預告
「輪るピングドラム」の10周年をみんなで祝いたい!
「僕たちの命は、とても危うい奇跡の線の上に存在している」
我們的生命(現在活著的這件事實),是在非常危險邊緣的奇蹟線上的存在

 

 

企鵝罐官方募資頁面
https://ubgoe.com/projects/20?token=a480e2d711944a94a502e3cab71fa3d2


目標額は1,000万円です。
集まった応援金は、劇場版「RE:cycle of the PENGUINDRUM」制作費用
!!

 

問:我在日本境外可以參與專案嗎?
Q:Is it possible to back from outside Japan?
答:非常抱歉,我們僅限於居住在日本的人參加這個專案。
A:This crowdfunding project is limited to backers with residence in Japan.
ORZ

我也想看企鵝罐劇場版啊啊啊啊啊!!

 

-----------


*古狗大神翻譯*

那天,我們的日常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一種從未有過的失落感。 我認為這個國家的許多人是這樣。
我對自己、我的生活方式和感覺都搖擺不定。
到目前為止,我積累的工作似乎毫無用心,我被小說的無助所震驚和顫抖。
我明白了
"我們的生命存在於一個非常危險的奇跡線之上。

"企鵝罐"與當時的感覺一起。
十年過去了。
我們仍然處於混亂中。
在這個時代,我想再次見到他們。
我想感受他們的生活。
現在,我認為這有意義。

きっと何者にもなれないお前たちに告げる
我會告訴你,你永遠不會成為任何人。


------------

 

網頁翻譯得其實蠻妙的(直接偷懶用web翻譯)
(印象中)但是作為口癖最常被翻譯成:終將一事無成的你們。

覺得需要複習作品,前提是要先擠出時間來…(不對你還在這邊廢

 


不知不覺,已經快要過了十年了
跟十年前的自己和解了嗎?
跟二十年前的自己握手言和了嗎?
人生還有幾個十年呢?
不知不覺的。

 

 

 

『きっと何者にもなれないお前たちに告げる ピングドラムを手に入れるのだ』

其實我個人傾向於:

 

『宣告 至此你不能成為其他人的你們』

比較想傾向於存在主義的論調吧?成為這種用法。
沒差啦,反正我日文已經不知道跌到哪個異次元去了。

 


回過頭來看,以前看熟肉會覺得
"終將一事無成"這樣的翻譯饒富趣味,因為就一整個諷刺。
但現在的自己可能會傾向於"無法成為其他人(所以你只能成為你自己)"

 

 


https://togetter.com/li/660496
『輪るピングドラム』 「きっと何者にもなれないお前たちに告げる。」の解釈

這裡有些其他人的見解,但看起來比較傾向於"因為結尾沒有未來所以不成為人",可是從最終結尾卻是"成為另外種存在而已,不是人也沒有問題"。我覺得單純地用原罪論來論述高倉兄弟是個切入點,但這樣感覺只看到過去,沒有未來。
看來定義會落在"何者",但存在本身只會成為自己(所想要成為)的樣貌,不會變成其他人,或者第三者。

 

 

https://amberfeb.hatenablog.com/entry/2014/04/25/200011
きっと何者にもなれない人のための「生存戦略」――『輪るピングドラム』感想 - 宇宙、日本、練馬

 

 


如果用"終將一事無成"來解讀,大概是因為某檄本質而言是個悲觀主義者,所以覺得不會成為什麼也不會怎樣,一事無成其實也沒什麼不好。日子總還是要過的。但是如果用這句話來解讀,前後句
きっと何者にもなれないお前たちに告げる ピングドラムを手に入れるのだ,你雖然被宣告一事無成 但你還是要去入手那個"蘋果罐"(去改變命運),這不是很有趣也很諷刺嗎?

你無能但你有必須要去做的某件事情 難道這就是沒有價值嗎?
你能夠去做某件事情,難道不代表你本身也有成就這件事情的價值嗎?
結果這完全是反論吧(笑
你真的若什麼也沒辦法去做那就根本不會成立吧?這個議題。
差不多就跟絕望谷底還有一線微弱光線在那邊搖曳一般的存在吧?
水晶公主的一絲仁慈。


什麼都不去做才是真正的"一事無成"
做了那麼多即便沒有結果,但是總還是有過程跟體驗
我覺得光是這來看就不會是"一事無成了"
不要想著只有成功,其他就是失敗
做過的事情,是會成為前進的力量的
即便沒有被選上,成為透明的存在
也還是有可能得到其他救助或者自力救濟的

 

 

..雖然自己是個偏執的傢伙,也常常覺得自己一事無成就是OTZ
至今的我,會覺得能夠活著的這件事情多少還是值得感謝的。
雖然不喜歡跟討厭的事情很多很多,但是也有貴重地令人不捨的相遇,不是一無所有。

 

 

「かけがえのない関係性」自体は唯一無二のものではなく、失ってもまた再構築していくこともまた可能でなのである。そういう意味で、この「生存戦略」は不確かでかすかな光のような、それでもそこにあると信じたい希望のようだと思う。
"不可替代的關係"本身並不是獨一無二的,即使丟失,也可以再次重建。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認為,這種"生存戰略"是不確定的,就像微弱的光一樣,似乎仍然希望相信它在那裡。


這段覺得這個人寫得很好,很有感覺。不過這邊也有一個沒有提到的事情,本來桃果是跟多路在一起的,但是桃果離開後,這個關係被百合取代,而不是蘋果。意思是就算失去本來的關係性了,也不會是誰去取代誰,而是自然還是會有一個因緣一個適當的人去填補那個位置。
這個也是業力不可思議嗎?


不要忘記,企鵝罐是個關於"愛的故事",背後也隱藏了"犧牲跟奉獻"
絕望之中也存在著希望
希望之中也隱藏著絕望

 

 

其實有點聯想到水星領航員ARIA的晃跟藍華的一段對話。藍華對自己不抱持信心,想要模仿成為誰,結果被晃教訓,你不會成為誰(但你會成為你自己),我覺得這個切入點比較正向。

可惡,真的有想看幾原想要再針對這個故事訴說什麼,很久沒有那麼痛恨沒有辦法去追的事情了,因為要看到可能是很久之後,EVA新劇場版:||則因為看了亂七八糟的捏他(不可考真實性),明日香受到劍介幫助→其他選項(不是真嗣),其實想想這也的確比較好。比起要跟誰在一起,成為自己其實不是壞事。

 

 

當然還有一種解釋,那段話本身就是"命運"(跟宿命)
所以高倉兄弟兩位都很痛恨的"命運"(及背負的原罪)
但是卻透過了自身的自由跟選擇去決定了某種未來
(自我解讀是種自由,選擇要做不做也是種自由,即便是命運之下也還是有選擇的自由,只是結果可能難以掌控罷了)跟命運與之對抗的未來。

 


陽毬跟蘋果則是喜歡命運這個詞,但蘋果其實也做了很多抵抗命運的事情(主要是前半部劇情)

 


倒是有點想到了歐帝娜
選擇了跟世界既有的概念跟架構與其反對的革命
賜與我世界革命的力量

對抗什麼跟與之共處
與之共處首先也要接受"那個自己"
結果
到底是為了對抗命運還是自己自身所束縛的概念呢?

 


終將一事無成
這到底是自己給自己的束縛/詛咒
還是為了成為他人的期許而得到落空的結果?
或許的確什麼也不是
但覺得這句話可以套用在"所有人"身上
也就是說,價值最終還是要自己去認定、自己去探求,最後做出命運般的選擇
所以是自我認同跟外界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