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螺大橋雲林側下方走走,有西螺媽祖的造像跟特大電視螢幕,下方有蝴蝶公園,以蝴蝶形象作為步道主體,平面看不太出來,但空拍機從空中拍就看得很清楚。西螺大橋底下有給小孩玩沙的設施,有踩水車等,父母可攜帶幼兒至此遊玩。旁邊有空地,此地適合放風箏,假日的時候許多人在此遊玩。
西螺大橋有維基頁面跟很多人留下來的資訊,這邊就不加以贅述。但是,西螺大橋本體的雲林端出口很有趣,中間有分隔島,甚至可以讓人站在那邊拍照。西螺大橋雲林端的出口會有一個十字路口的號誌燈,斜前方還會有一個夏季會有的西瓜產季販售盤商店家。雖然有點不好意思,但某檄平常是不太喜歡闖馬路的,第一次走其實有點猶豫,但朋友卻走得很隨意,哈。可之後鼓起勇氣後就豁出去拍照了,拍了蠻多張西螺大橋雲林端的鋼架架構(下承式華倫式穿式鋼桁架),蠻開心的。天氣還不錯,雖然有點霾害灰白了些,但整體而言還是拍了幾張覺得還算滿意的照片。
在西螺大橋雲林端這側有陳誠的落款,其實是有點訝異的。陳誠就是執行「耕者有其田」政策的行政院長,很多大地主其實很痛恨這位行政院長,所以在農產立縣的雲林看到陳誠的落款在那麼顯眼的地方上,其實是很訝異的。這項政策讓許多大地主失去了土地,本意是如同字面上「耕者有其田」,鼓勵大地主在保有部份土地的狀況下,將超額的土地採取徵收補償,由國家發給交由佃農承租耕種,一部分是協助開公司或者是發給股票,但不會操作股票的結果就是變成壁紙,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題外話,認識一位朋友,老家在松山區跟信義區曾經是當地的大地主,當時那裏是大片的田地跟荒地,因耕者有其田政策,大片的土地換到了後來變成壁紙的股票。雖然有這項家族歷史,但他本人跟家族也說不上真的恨這項政策,但提到多少還是會覺得很感慨,因為那些土地在現在已經成為買不起的土地,在當時取得那些土地的人變得很有錢。朋友家並沒有因為失去了大片的土地而家道中落,仍然是好手好腳的工作著。
在西螺大橋旁,有設置濁水溪揚塵防治及改善的看板,從這裡可知道,基本上規劃了五區域進行不同的防治措施,此地則為西螺堤防108號越堤道。西螺堤防108號越堤道屬於揚塵管制第五區,採去化河堤沙源,挖出橫向土堤以達到水覆蓋,製造出蓄水池塘以減少揚塵面積、培厚種植防風林及草種綠覆蓋工法慢慢地變成綠地。西螺大橋採土堤攔砂,往上游處的溪州大橋採取河中島防塵網覆蓋,且以植保機撒草籽,更上游的中沙大橋則使用稻草蓆覆蓋。
濁水溪的越堤道分南北兩側:北側是彰化,彰化側的越堤道以單號排序;南側是雲林,雲林側的越堤道以雙號排序。兩邊的編號越靠近出海口數字就越小。
在堤道較高處的且無人的空地,在這邊做了空拍機飛行準備。空拍機前方對空定點繞圈進行指南校準,同時確認起飛天氣可偵測一定數量的衛星(似乎是七或八顆),跟空拍機保持距離,空拍機偵測確定無障礙物無人狀態起飛。先是看朋友操作,因為很久沒使用了所以多花了些時間進行校準,但起飛後簡單說明了操作方式,就將空拍機的遙控器放到某檄手上了。
說是說得很簡單啦,但很少玩搖桿跟握把遙控器之類的東西,所以其實不是很能夠順利上手,光是搞清楚前後左右就花了點時間。朋友習慣的操作設定是「美國手」設定,消化過後,比較簡單的記法是左邊搖桿是Z軸(垂直移動,包含上下跟定點環繞,拍攝鏡頭的上下移動),右邊負責X軸(前進、後退、向左飛、向右飛),右上角按鍵是拍攝,輕按定焦,深按拍攝,左上是啥的按鍵有點忘了,直接返航?好像是。
Z軸可以直接垂直上升到一定高度,但有設限制,距離也是有一定限制。最佳狀況是天氣好且無多餘障礙物的狀況,如果有高壓電塔,務必要飛得比高壓電塔還高跟保持距離。該系統方便在於,雖然一顆電池大概只能飛三十分鐘左右,但正常狀況下就安心飛,不知道怎麼飛回來也沒關係,螢幕有返航模式,按鍵也有,跳提示的時候就可以直接返航,該款空拍機會預留返航電力,就算是第一次操作,只要記住這些重點就差不多了。該系統好像也可以錄影,但當天並沒有使用這項操作,單純就是空拍機高空拍攝。
天氣說不上好,雖然接近中午但高空拍攝有點暗,看不太到遠方,應該是霾害影響,如同搭高鐵經過台中時看到一片灰茫茫一樣。即便如此,至少沒降雨,空拍機還能飛就該謝天謝地了。拿到空拍機後就稍微降了一點高度(Z軸),以西螺大橋為主體,往中央山脈的區域拍攝,很可惜只能拍到溪州大橋,遠一點依稀能看到中沙大橋。
雖然朋友講得很順,一口氣講出了西螺大橋旁的土堤那邊已經看不到當時蓄水池的狀況,但還是能看得出來土堤的樣貌。但老實說,還在摸索空拍機操作的這個當下根本無法吸收,直到很之後,在整理照片跟整理朋友給的其他補充資料才稍微瞭解「喔,原來是指那裏喔。」這種感覺。朋友有拍了幾張照片,但他主要會把拍攝重點放在裸露地的部分,果然是做過相關計畫人的觀點。
飛上去拍可以在西螺大橋將近一半的部分拍攝河面狀態,以及可以拍攝到對岸彰化側的灘地耕作。如果時間更早些應該是可以拍攝到芒花遍布的景象,可惜好像不是時間。用空拍機往回拍雲林,可以看到蝴蝶公園跟雲林市區這一側,雖然能見度不高,但畢竟是親自拍攝的,多少有些感動。可惜往回拍的時候有點快沒電了,就開始返航。最後整理照片時,覺得沒有拍攝從西螺大橋往彰化側完整拍攝是很可惜的事情。若有機會還想再去拍,想去補拍照片。
----------------
追加資料
西螺大橋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8%A5%BF%E8%9E%BA%E5%A4%A7%E6%A9%8B
陳誠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9%B3%E8%AA%A0
耕者有其田(政策)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8%80%95%E8%80%85%E6%9C%89%E5%85%B6%E7%94%B0
1952年11月,行政院會議在陳誠院長指示下通過「實施耕者有其田條例草案」。1953年1月26日,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以總統令公布「實施耕者有其田條例」。「實施耕者有其田條例」規定,地主可保留水田三甲或旱田六甲,其餘由政府用徵收補償方法交佃農承租耕種。地主免徵耕地,政府強制徵收地主超額之出租耕地,附帶徵收地主供佃農使用收益的房舍、曬場、池沼、果樹。
-西螺延平老街散步
礙於時間有限,沒有在西螺大橋停滯太久。時間也近中午,開始來敲要吃什麼當午餐,可先在附近的公廁解決生理需求。還不錯,附近就有一座不小的公廁,但停車是直接停在公廁前方空地上,沒有停在停車格內,以外地人的觀點來看這到底也太超過了一點點,但鄉下地方沒影響到別人好像就都沒問題,真隨興!令人訝異。快速有效率的解決生理需求回到車上,回到西螺市區,把車暫時停在丸莊醬油第一晒缸埕旁,雖然此行沒空去參觀但看到也很開心,從外面拍了數張照片。
走在小巷子內,很快就到了今天午餐所在地「西螺 三角大水餃」店(西螺鎮觀音街10號)。據說只有在這裡能吃得到像是肉丸類型的大水餃,名字像是水餃但其實一點也不水餃,萬萬不可像是點水餃點個十棵十五顆,會吃到吐,差不多一個人點兩、三顆就差不多了。跟朋友各點了兩顆,加上切海帶切豆干等,然後就是異常漫長的等待。
店家生意很好,坐在包水餃桌上只能等,趁空還在討論工作上的事情,但最後決定放任那個定點的傳輸異常問題,反正就沒績效還能怎樣,但後來似乎連線障礙好像自己就修復了,隨便啦。明明人在外面玩,在吃飯時居然在討論公事,搞笑啊!因為生意太好,剛到的時候似乎是新的一鍋水餃下去蒸,所以等得異常久,哀傷。水餃本身基本上就是肉丸的立體三角形版,內餡是肉跟切丁的筍乾等,還不錯吃,其實可以吃三到四顆應該沒問題。
用完午餐就在西螺延平老街附近走走,本來只是想稍微繞繞看一下,結果因為看到冰店,朋友就想到有間很好吃的冰店就說那很好吃,因為某檄錯誤判斷以為很近想說如果不方便停車就用走的吧?結果就是在這段行程消耗掉過多時間,導致接下來的行程變得有點緊湊。
不過,也沒有不好,因為在前往朋友特別推薦的冰店的路上,也將西螺延平老街走了大半,除了西螺老街的街景看了一些也拍了一些,路過了西螺福興宮太平媽西螺媽祖(始於1717年),雖然沒進去參拜但至少也從外面拍了廟門,有機會在進去參拜。西螺老街上很多都是老房子新店面,不虧是很早發跡的區域。走了一段路才到朋友特別推薦的目鏡仔麥芽酥行,在還沒決定要吃什麼的狀況下朋友已經迅速點好了招牌冰品,同時還有其他客人也才剛點,所以也花了些時間。
店家端上來的是有如餅臉大的一大碗冰,上面鋪了各種甜料,煮紅豆,綠豆,小湯圓等大概七、八樣,最上面是店家經典的傳統麥芽酥。結果,朋友用超快速的速度把整碗冰吃完,而本來吃就不太快的某檄就只能慢慢吃慢慢吃,才剛吃完午餐還要把整碗冰吃掉是有點辛苦的,但的確是不錯吃。其實本來也只是說說,只是想說很久沒吃綿綿冰之類的傳統冰品,想讓味覺回憶起來,卻沒想到朋友卻認真起來,超認真的那種。事後才知道,他老婆不特別愛吃,而小朋友吃不完就會變成大人要幫忙吃,但他偏偏特別討厭冰溶化的狀態,就演變變成只能約朋友路過去吃冰。
花了比預期多的時間在吃飯跟逛老街,但還是很不錯的。買了飲料後,兩個人就趕回停車的地方,上車直衝下一個定點。離開西螺延平老街大概是下午一點四十左右,原定計畫是直接前往八號越堤道,但各種因為所以,實際上是96號,74號,40號,8號越堤道一路過去。
其實也只是因為今天用的剛好是公司車,就這樣一路巡查過去。其實西螺大橋不是巡查點,之前工作上不太會在這邊飛空拍機,但朋友果然是喜歡有趣、喜歡嘗試跟實現想法、喜歡多方面了解事情狀況的人,後來有些不是工作照片的資料,被當作報告使用的照片一部分是他拍的。
在車上閒聊時,因為閩南語不流轉且聽不太懂平常沒有接觸的單字,消化不良而當機,因為這件事情被笑,很單純的發自內心覺得很有趣的那種笑,知道沒有惡意所以也沒怎麼發作,反正這種反應也見怪不怪了,哈。在副駕駛座上,看著朋友開車這些陌生的水道路,在這段路聊了很多關於濁水溪巡查的事情。
另外,也曾多次在道路旁遭遇亂燒垃圾的狀況,但因為都不是當下發生不能直接告發,大多只能先行回報。路邊的確有很多燒過的殘跡,但也就那樣吧。在這段路上,聊到化製廠的稽巡查的經驗,對於他做過這些事情深感佩服。或許那些都只是工作,但會覺得那些都是認真且腳踏實地去做,才會有這些可以講的事情,聽一聽也覺得增長不少見聞。
----------------
追加資料
西螺福興宮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8%A5%BF%E8%9E%BA%E7%A6%8F%E8%88%88%E5%AE%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