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7日

A24夢行者保羅「夢境場景」

Dream Scenario
捏他跟過度解讀有


早上被打斷之前,有重新思考夢行者保羅的整個敘述及發展。


夢行者保羅大部分分類是喜劇/恐怖

但我覺得喜劇成分並不高,恐怖有但是是敘事問題,當作凱吉的個人詮釋作品比較好。這部我覺得是和專注地點在於"保羅"這個角色的心境跟外在變化及交互影響,不建議直接看捏他,樂趣會砍半,

不要在這部尋求喜劇的歡快,那是一種更深刻的刻劃。


----------


大致上而言這是個蠻個人、牽涉群體但回歸當事人的故事。


整個敘事的荒唐點在於,沒有人真正傾聽保羅想要做什麼,只想著他們自己想要做什麼並從中獲利,或者取得它們自己想要的,證明自己,而不是保羅這個人的存在,忽視了這個主體,卻又要攀上關係取得聯繫。這或許也就是為什麼保羅會出現在這些人的夢境裡的原因,因為給他們一個想像,變成了集體作夢跟集體歇斯底里。


這個問題在有包裝宣傳的公司第一次開會就很明顯,保羅被誤會,試圖解釋,但最後選擇妥協,且說服自己並說著言不由衷的話,變成自己也相信了謊言,沒有分辨那是真的還是還未成真的事情。


保羅自己也在作夢,所以他才能夠進入別人的夢境(頻率同調)。


保羅的夢境或許是個受到關注,渴求於他人的理解。

他探索(走在別人的夢境裡而無所作為),他嘗試(在於夢境開始變得比較積極,因言語暗示開始朝某方面改變),他改變(因為構思被剽竊而無法宣洩的壓力全數轉為暴力行為,作為壓力的代償,但因為入侵他人的夢境所以事情變得異常混亂),現實世界開始反饋他對於這些無法處理的壓力(夢境行為)變成別的結果(變得極度不受歡迎),一連串的事情發生以及改變,最終也改變了保羅學習妥協,但他仍然懷抱著能夠跟妻子和好的想法,這就是保羅的願望(故事敘述到此結束)。


保羅在自私跟願望之中掙扎,可以說得上這就是保羅的夢境場景。


自己的願望跟他人的願望糾結再一起,最後揉合成別的產物,不同的樣貌的保羅。


最大的問題大概就是保羅的情緒轉化成共有夢境,變成聯繫所有人的一個符號,而這樣的符號會隨著人的想法扭曲改變本意。曲解,世界/他人的惡意,冒犯,使保羅這個符號(形象)變形了。


其實是個有點私密的議題,當一個人的內在跟欲求跟他人及群體對立時,會產生什麼變化?這些變化透過夢境去消解卻產生更多的問題,曲解意涵,違背真義,當忽視了當事人的意願時會發生些什麼?我認為電影或多或少在討論這個。



整體而言如昨天紀錄,保羅基本上就是一個普通人,但瞬間致富(爆紅)又在很短的時間內破產(形象破壞),如今在SNS社群中難道不也如此?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當一個人的夢境變成群體符號,當眾人熱烈討論這個議題時,這就失去了隱私跟私密性。


結局好不好,我覺得很個人。

至少我覺得是好的,也喜歡這樣的收尾。


群體(他人意識)在於保羅自身已經不重要了,保羅專注著自己真正想要的,也僅不過就是跟最親密(或許是曾經最親密)的人,實現對方的願望,僅僅只是一句口頭對話跟答應。放下了那些覺得穿著很蠢的成見,只是為了要去見到跟幫助。


這個收尾是有意義的,呼應著在事情開始產生爆炸性變異之前,那平凡無奇的心願。


一個平凡無奇的願望,卻是在經歷種種紛亂之後才得以展現它的價值。


這結束太普通了,很多人不能接受我覺得是可以預料的。

所以我才說這是個很私密的,(大腦跟情感上的)有點隱私的「夢境場景」。


原113/12/27觀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