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幻之交(IF)》(Imaginary Friends)觀後感
(電影看首輪,二刷,但沒空整理,拖到現在才放這紀錄)
幻幻之交的開頭應該會打趴一掛人(直接
派拉蒙撐著點啊!(製作成本1.1億美金)
全球票房
https://www.boxofficemojo.com/release/rl3731915521/?ref_=bo_da_table_20
Soundtrack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Lv3qeuV3YDr0-DH071U0t-76fvJg4aTs
看完好看,也在哭哭,有被觸動內心柔軟的地方。
這部從一開始的畫面取景都處理得很好,覺得很多地方的敘事刻意處理得比較模糊,呈現出孩子的回憶,但音樂有做出很好的引導。
在前往那個遊樂園門口,想辦法要進入那段對話,新就已經就被揪住了。
最後收尾那段也哭得很慘,很慶幸電影院到最後一幕放完前都沒開燈,還有點時間可以收拾情緒。
這部個人蠻建議二刷的,會看到更多細節跟緣由。
不知道其他人看電影習慣如何,但這部建議要看到最後一個畫面,有致意對象。
這部要選的影廳:不會在進入工作人員清單時就開燈趕人的電影院(不喜歡有些連鎖品牌電影院,剛進入工作人員清單就開燈趕人);影廳畫面越清晰少色偏;高音不可以破,低音要厚實的音響,看這部片看起來就像是在聽演唱會一般。
我喜歡幻幻之交開頭那個派拉蒙山,為此特別重新製作一個動畫,真的做的超可愛的!
還蠻慶幸常去看的總督數位在片尾處理得很好,直到出現最後一幕,甚至是到派拉蒙山再次登場前都沒有讓影廳的燈亮起來,讓大家沉澱心情且看到最後一幕致意對象。(去年看燈火闌珊也是差不多處理方法)
那一段用了畫面跟敘事,直接帶過了女主角碧的創傷跟過往,母親生病離世,所以碧對於父親住院需要開刀感到害怕,進而導致情感上封閉及疏離。那一段畫面處理我個人還蠻喜歡的,很精彩。這種處理方式,我想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因為那是用小朋友的思考邏輯跟視野去拍攝為出發點。沒有拿捏好就會被說是濫用拍攝技巧或矯情。
父親是愛著母親的,看書的書籤是碧畫給母親的畫(※那個是重要提示/後面寫了給MAMA),但他的愛是淘氣的(但並不輕浮),到最後會知道父親的幻想朋友是誰。故事收尾也有將開頭敘述做了處理(及格)。
泰迪熊路易很重要(直接
話說回來他好像翻譯用了OO英靈來形容他(詳細稱呼我忘了),應該有對應到片尾最後的致意對象。
幻幻之交並不是一部從頭到尾都很歡快的動畫電影,但他還是有很多地方很不錯,在細節上更重視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以及跟自己的聯繫,比較多的是期許跟願景,而不是將注意力放在那些會壓跨自己的重擔上。
『幻幻想法。』
翻譯將這句翻譯得很可愛。
覺得這部不錯的點在於,他並不否定那些童年時期所體驗到的真實感受,即便在旁人眼裡覺得那只是幻想,但感受是真實的,其實是不需要否定或者美化或者質疑,他就是那樣,單純用感受,接受他。
認真仔細聽,OST收錄最後一首(24.IF 2024 Soundtrack | The ALTERNATIVE IF Suite - Michael Giacchino |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core |)的確就是工作人員清單撥放的曲子。因為有電吉他彈奏主旋律,跟正片撥放內容調性略有差異的明快感,多了一些搖滾
。
覺得這個演出很好,雖然突出但不突兀。
二刷後,會注意到特定角色為什麼會在那時有那樣的對話,很有趣。
回頭來看IF幻幻,配音真的有夠強大(至少有很多名字聽過知道是超大牌)
…只可惜我認不得幾個OTZ
夠熟悉演員們各自特色,或許可以找到很多梗吧?有很多個性演出都很有趣。
大概是友情客串請來的吧?否則根本支付不了那個出場費吧…
這部動畫其實做得很細膩,一些毛髮動態做得很生動。
沉澱了一下。這部的客群可能是落在9歲↑
並不是因為有演出了什麼,而是差不多在9歲這個階段,可能比較容易對小主人翁比較容易有共鳴。
導演自己跳下去演Bea的父親(其實真的很鬧),一直被絆倒,一直喊諜影重重,到底是多愛這部片啦wwww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