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了特休,去常去的戲院,看了『代表日本角逐第98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的《國寶(こくほう)》。精彩,劇中有不少出色的畫面跟演出,有空應該會多看幾刷。
這部非常吃畫面成色跟音響演出,強烈建議在符合此二條件的影廳觀賞。
本劇不用刻意補原作小說或歌舞伎相關知識也沒問題。
吉田修一於2018年9月發行的小說《国宝》青春篇跟花道篇兩冊為底本,由日籍韓國導演李相日執導,腳本奧寺佐渡子,攝影突尼西亞籍Sofian El Fani等一時之選,拍攝了長近三小時(174分鐘),以歌舞伎為主題的長片。片長較長,但敘事節奏較快,不會像部分日本電影走超慢讓人昏昏欲睡(例如役所廣司的八犬伝),而是極盡可能的將歌舞伎這項傳統技藝,透過大螢幕滿版呈現。
感謝ifilm傳影互動代理發行了那麼一部精彩的電影。除了中英雙語字幕,亦相當地用心,為劇中每段歌舞伎劇目,做了精準且不失優美的劇情簡介摘要(黃字),讓原先需要些文化底蘊才能深入了解的演出,變得易於觀賞,這並不容易。正片翻譯沒有讓人看得出戲的地方(至少首刷沒看到),跑工作人員清單的主題曲也沒有遺漏。參與這部片的翻譯人員肯定為此煞費苦心,辛苦了。(英文不是某檄的強項,英文字幕就不能確定了)
以《國寶》這個主題來看技藝,更深層面的部分,講的是『文化』,講的是風土,歷史,記憶,以及傳承。日本通俗文化傳承(相對於能劇),歌舞伎的技藝傳承,技藝世家的家業傳承,血脈傳承,無一不是『承先』、『啟後』。
劇中有多齣戲,若不熟日本傳統戲劇與其影響力,感受到的應該會減少幾分,但翻譯字幕很細心的有做註記,真的幫了大忙。某檄自己知道的不多,頂多就知道道成寺(清姬)跟曾根崎心中(殉情),多是在動漫畫作品中提及、帶過而有點印象。能夠只花一張電影票錢,便能窺見這些歌舞伎精彩演出,怎麼說都是值得。
劇中所提及的歌舞伎曲目為『積恋雪関扉(関の扉)』、『連獅子』、『二人藤娘』、『二人道成寺』、『曽根崎心中』、『鷺娘』等作。其他一句帶過的有『曾我兄弟(復仇事件)』、『忠臣藏』等。
提到歌舞伎,就不能不提到他它帶來的影響,其一正是浮世繪。浮世繪其一主題是歌舞伎,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就像是演員生寫真(差不多就三十年前曾流行過的角色護貝卡),而浮世繪作為廣泛傳播的日本美學,間接影響了西方美術跟印象派(如:梵谷)。不得不說,歌舞伎這庶民娛樂,除了養活了很多繪師跟版畫業從業人員,也帶來了許多影響深遠。
劇中幾個地方簡略提一下。覺得劇中不刻意說明這些演員們,究竟是真喜歡歌舞伎,亦或是厭惡歌舞伎?未見到這些角色們說出喜歡或不喜歡,我認為這是很高明的處理。無論是血緣關係,亦或是因為才能而站上舞台,還是因為沒有其他出路可以走,只能做這行才做,我覺得是都有。無論是否喜歡,都還是在舞台上演出,竭盡全力的演出。
畫面剪輯相當出色的一個點,第一次演出二人道成寺,卻沒有秀出亮相那一幕,這是別有用心。劇裡面有些安排是有其道理,演出過程並不會覺得很刻意,即便以敘事結構而言他仍有某種公式,但那不重要,重要的是所感受到的美跟各種情緒激起的水花,濺灑至觀眾心中的波紋。
最後一幕,稱得上是褪去死去的皮囊,羽化升仙。直到這一段演出,才確切明白為什麼片名被定為《國寶》。
工作人員清單後沒有額外畫面,主題曲好聽,適合沉澱一下在走出影廳。
------------------
(不建議未觀影者繼續閱讀)
------------------
其他,跟劇情有比較直接關係的雜言。
俊介跟春江最後走在一起劇中沒有刻意明說理由,但前面放了躲雨的畫面,暗喻這兩人先前在台面下已有許多互動,知道對方住哪裡,有心思要見上一面。女人往往在意識到對方心專注於他方,尤其是事業,沒能完全留在自己身上後,就自然而然地退而其次,找其他的容身之處了。一些狀況下,女人圖的是一份安全感,一個真正能把目光停留在自己身上的人,而不是這個人是否真的適合自己,或自己真心喜歡。這兩人的確都因為高攀不起,再怎麼追趕都追不上,俊介跟春江走在一起,或多或少有互舔傷口的成分在。
劇中,『誰討厭歌舞伎』這件事情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無論喜歡或討厭,決意留在業界,就只能全心投入地做。看看那個成天說自己討厭畫畫,但卻在桌前拼命刻圖的宮崎駿吧,打從內心厭惡就不會選擇待在業界了。就是因為就算知道自己沒有上蒼眷顧,卻無法擺脫像詛咒般的束縛,讓自己困在其中,可又令人心生憐憫及愛憐。
原作如何不清楚,但在電影《國寶》中,喜久郎那段他真的是逃離業界嗎?沒有,他跟當時的相好兩人在有戲可演的地方就演,不在意是否真的有人看。喜久雄他叛逃了嗎?不是沒有。認為自己可以在擺脫業界關係後仍能靠此吃飯,某種程度也是種傲慢。歌舞伎界怎麼說也是靠人脈資源相互支撐著,別人要他稍微低著頭,等風頭過了就可以擺脫跑龍套繼續演,他不要,硬是做了點什麼(攀關係),而被業界放逐。
業界的事情往往事在人為,金主要捧誰,看是登上大舞台是贏了全面好評還是一敗塗地,一部分是靠有錢跟有宣傳就能決定演員未來,但一個演員真正能擁有的,唯有磨練洗刷的技藝在身。萬菊不捨人才流落在外,最後還是找到了喜久郎,命他(繼續)跳舞。
「ここには美しいものが一つもないだろ。妙に落ち着くんだよ。なんだかほっとすんのよ。もう良いんだよって誰かに言ってもらえたみたいでさ。」
(非官方譯:「這裡沒有華美之物。(卻)玄妙地讓人感到平靜。感覺輕鬆(自在)多了,彷彿有人說了已經足夠了。」)
「我現在身邊沒有華麗的物品,但唯有這樣才感到自在。」萬菊真正擁有的是他這輩子所累積的體驗,最後擁有的是超脫自在。不需要用華麗的裝飾來點綴、提高自己的身價,不需要用他人的稱讚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即便在簡陋的小屋內,他擁有的扇子束在枕前窗邊,看似窮途卻顯得隨意自在。
那一幕,實在不覺得他是想要逃離歌舞伎,即便說了:「只有在此覺得平靜。」卻不覺得他真的想要逃離什麼。這邊的「ここには美しいものが一つもないだろ。(這邊沒有華美之物)」,或多或少也在影射萬菊自己,早已失去美貌,跟周遭破舊的屋子一樣看起來粗陋,不那麼美麗了。一輩子費盡心力往高點爬,爬了那麼久的時間,褪去了華美的裝飾,真正擁有的事物是什麼,人生在世真正追求的是何物?名聲也好,地位也好,皆是死了帶不走的外物。萬菊擁有的是自在。
劇中第二段的《曾根崎心中》。聽說原作小說那一段放的是《隅田川(隅田川物)》,詳細沒特別查,但我認為電影內用兩段曾根崎心中就已經很足夠了。兩人早已不是當年的東半,而是半半。喜久雄當年為了要登台而苦練,雖欠缺經歷但仍用極其出色的演技彌補了不足,俊介當年未能拿到角色演出,因見了喜久雄在台上的演出,深刻明白自己的不足,但在經歷了十年在外討生活及萬菊拉拔,用不同方式詮釋同一部戲,好似看到了什麼,真正想傳達的卻是在口白中。
即便不捨,還要告知自己無法親口面對面說出口的事實。兩人心繫同一件事,用演戲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在舞台上當個演員,燃燒自己,照亮整個舞台。吾以為,俊介跟喜久雄沒有實質的相恨,即便有,頂多也只是身世跟才華的忌妒,可那不是要毀滅對方的恨,而是怨嘆上蒼捉弄人。
次之,誰揭了喜久雄的底。在圈內基本上很難不知道喜久雄背後的刺青跟其他做為,業界人士很多是知情但裝作不知,因為這無關於戲迷,但事情扯到檯面上,勢必有些因由。引述他處所見:「原著裡爆出喜久雄黑料的主使者是三友公司的竹野。」不意外,重點是要炒熱話題。誰是祭品,一目了然。一部分是要拉俊介回歌舞伎業界,一部分則是要喜久雄安分待著,但喜久雄並不真的安於室。跟著喜久雄的爺的女兒應該的確是看在他的才華才陪伴那麼久,後續沒有特別提起但我覺得就那樣吧?這類人際支線並不是這部戲主要要談的事情。
這部戲我覺得導得好不好有個重點,瑣碎的人際支線要留要刪其實是頗有難度。戲的本身講的是技藝,而不是人際,人際的部分看起來有點渣,但拿到現實生活中,比喜久雄渣的比比皆是,這還算是很普通、小兒科的程度。有人會覺得角色刻畫不夠深,但我覺得點到為止就很夠了,我比較在意的是歌舞伎(戲曲的推廣)跟世代的起落。故事背景世代的起落演出了一些,雖沒有深度刻畫但仍能窺見時代變化,景色,人的互動,或多或少還是得以看見變化的痕跡。
故事背景跨了五十幾年,如果是日本人應該會比較有感,畢竟是生活在那個時代,從昭和跨到平成,一些生活景色跟風土民情或多或少還是日本國民比較會有共感吧?
最後,綾子那段安排太刻意了,很容易猜到他接下來想說什麼或想幹嘛。那段比較想單獨看獨舞,導演想放入穿插也不是不行啦,境界稍次之。
※補二刷後確認的事情
在第一次獨自登台演出《曾根崎心中》時,化妝室內空蕩蕩,唯一束花是他原本的夥伴,也就是一起合演《關之間》的那位德次。原作小說一直支持著喜久雄的那位男性,來自德次的獻花。
看電影過程首刷很快就意識到,二刷進行確認。喜久雄大多站上手(面對舞台右手側),俊介大多站下手,這也多少暗示兩人的能力所及之處。俊介(半彌)的動作較大,比較未經琢磨,露出的笑意格外明顯,喜久雄的動作則較為細緻,表情較為內斂,但用眼神演出。
雖然官方都是寫俊介居多,但實際上片中稱呼喊俊寶比較多。英文字幕的部分再俊寶的部分統一都是SHUNSUKE。覺得這部的英文翻譯應該不好翻,應該會比日翻中還要難一些。日文是曖昧的語言,有很多地方模糊不清,翻譯在一些很簡單的問答用字上應該是不容易挑選出貼近日文原意,只能簡略處理。
第一場《曾根崎心中》由喜久雄演出時,在舞台對應的德兵衛穿的是綠格樣式。台下的春江正巧也是穿著是穿著綠色為基底的上衣,對應舞台上的德兵衛,由春江拉著俊寶離開現場。這段剪輯對應衣服對應很出色,很容易讓觀眾更加投入戲裡戲外兩件事情的連結。
補個個人認知(非醫療專業),糖尿病不只是跟入口的糖有關係,跟『酒』還有生活作息也有密切關係。
在前期兩人登台時,俊寶也常常喝到爛醉,快到時間了才開始準備。喝酒對他而言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會後宴會中,提到就算要借錢也要辦宴會,只要夠可愛、夠招人喜歡、能得金主的喜愛就好,此時他的心態完全就紈褲子弟。
而電影最一開頭的部分,花井半二郎為了要跟立花組打招呼而參加了新年宴會,在宴會上也喝了酒。這基本上也說明了,作為演員,應酬是必要的,喝酒是必要的,這帶來了很大的傷害。能夠站上舞台並非只有技藝跟血脈傳承,更多的還有跟金主以及維持人脈的交際緊緊相連。電影只用很短的篇幅帶過,很容易被忽視。
然後是本篇無關緊要的地方,對於被打到流鼻血那段。車子是左駕車,但日本基本上是右駕,大概說明那台車是進口車吧?車子前方的冷氣出風口孔,好久沒看到這種古老設計了。後面一點的爆胎事件,輪胎是石橋牌(普利司通)。
-------------
國寶 (小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C%8B%E5%AF%B6_(%E5%B0%8F%E8%AA%AA)
国宝 (小説)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5%9B%BD%E5%AE%9D_(%E5%B0%8F%E8%AA%AC)
查了攝影跟其他工作人員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7%94%B0%E4%B8%AD%E6%B3%AF
国宝(2025年6月6日、東宝) - 小野川万菊 役
2025年 文化功労者 文化勲章・功労者の業績
https://www.nikkei.com/article/DGXZQOUD175LF0X11C25A0000000/
田中泯(たなか・みん、本名田中捷史=たなか・しょうじ)舞踊家。欧米の主要な芸術祭や劇場に出演し、国際的な評価を確立した。80歳。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CXRAsQcxm/
田中泯:「舞蹈和演戲一直都是在同一條道路上的延伸。」
摘自ifilm/傳影互動《北齋:浮世繪傳奇》訪談
撮影Sofian El Fani (ソフィアン・エル・ファニ) 突尼西亞籍(北非)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ofian_El_Fani
https://www.imdb.com/name/nm1384878/
索菲安·埃爾·法尼自1990年代末以來一直擔任攝影師和攝影助理。自 2005 年以來,他一直作為獨立攝影師活躍。
覺得他的拍攝掌鏡精準、很美。
在拍攝田中泯的畫面相當敏銳,透過拍攝肢體動作,眼神跟整體,給人很強的印象。
剪輯大概是這位
編集 今井剛
怪的是居然沒有被列入?
https://www.imdb.com/name/nm0408039/
https://www.tbsradio.jp/articles/97702/
作品の上映時間は3時間近くと異例の長さですが、李監督はあえて映画館での公開にこだわりました。「ストーリーを紹介する意味なら配信もありえると思うんですけど、描くべきはこの喜久雄という国宝になる人間の生き様をどれだけ濃密に描けるか。それと歌舞伎を見ていただくのに、やっぱりスクリーンの音響と映像、大きな画面で没入していただいてこそ」と語ります。
最初の編集バージョンは4時間半もあったというこの作品。「前編後編にすると時代がどんどん飛んでいく。50年という長さを一気に駆け抜けるイメージがあった」ため、1本の映画で完結させることにこだわったそうです。
(機翻)
這部電影的片長少見地長,接近三小時,但李導演堅持要在戲院上映。「如果能把故事講清楚,我覺得串流媒體也是一種選擇,但我真正想展現的是喜久雄這位後來成為國寶的人物的一生,我能刻畫得多麼逼真。而且,看歌舞伎真的需要沉浸在大屏幕上的聲音和畫面中,」他說。
這部作品的初剪版長達四個半小時。 「如果分成兩部分,時間跨度會很大。我想把它想像成一次跨越50年。」所以他決心用一部電影完成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