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3日

漆黑夜裡輪轉著梵谷的星夜-臺北梵谷展

今天為了要去看梵谷展,出門前可努力填飽肚子,考慮到因為是拿收集前四天聯合報刊登的印花,可能跟購票入場的有別會要排比較久的隊伍,於是乎一點多出門約一點半到,好在是趕在人潮湧現前排到隊伍上二樓,否則之後就是場硬戰吧.上二樓後繞了一小段路,到剪票口的時候分成兩列,一列是聯合報印花在右邊,一列是購票入場列,進去後則全部擠在一團了.在服務處用購買這次梵谷展的多媒體導覽光碟,二九九送導覽機使用一次.租借完後才正式進入會場內觀賞.

這次梵谷展自今天開展到明年三月,展出內容是梵谷的二十張油畫及七十餘張的素描畫,展出地點在臺北歷史博物館.進入展場後,就被一大群擁擠的人堵住,後面馬上就有人在抱怨什麼叫做有管制,批評這次預售票限定場次跟人數的這件事.不過看完整個展場下來,雖然人很多但還不至於到真的很誇張的地步,上次米勒展入口處幾乎堵住才才可怕,這次有稍微控管還是有比較好一點.這次看展的前面一段以及最後接近出口的幾幅名畫處,還有有導覽機解說的點人會特別多以外,其他地方就還算好,中間走道都還挺有餘裕的,這點或許可以稍微高興一下吧.

這次梵谷展的展出,主要是依照時間序來排列,從梵谷的開始習畫到後來在巴黎接觸印象畫派,到後來自己有自己的表現手法,在到受高更的同儕影響之後精神狀況不佳住進了聖雷米療養院中,最後舉槍自繹.在這一連串時間序中,最明確的分界點是在梵谷到法國巴黎的那段時期,在早期的畫比較喜歡的是海牙一景跟努南的舊塔樓;在梵谷到荷蘭南部以下,接觸到印象畫派第八次也是最後一次聯展以後,還有看到日本浮世繪後,對於有別於高緯度的北國那種陰郁的氛圍有了重大地轉變,開始了一系列的實驗跟原創性的創作,例如餐廳內、自畫像、橄欖樹葉、柏樹和兩個人物、聖雷米療養院的花園、普羅旺斯夜間的鄉村路(別名有柏樹的星夜路),這些都是這次展出中特別不錯的畫作.

這回租借了導覽機有點貴,但用起來還算不錯,用起來有點像是有點薄的大哥大,選畫的按鍵是觸控頁面,在語音導覽的同時也會在螢幕上顯示該畫標題名跟圖畫縮圖方便辨識.不過很可惜導覽機預錄的導覽解說實在是不算好,雖然有些的確有說到重點,但對於畫的解說剖析不夠深入,有時候還會變成干擾,實在很傷腦筋.若是扣掉導覽機花錢,有種被扒兩層皮的感覺,對這場梵谷展到還覺得還可以.這場梵谷展還設置了阻擋人太過接近畫的檔牆,但還不至於感到不快,甚至可以安心往前推擠,也還算不錯.

關於這次的展出,用某檄的衡量尺來衡量,說實在畫覺得普通略好些,展場其實都還不錯,但是展出的畫太少了,票價太貴了些,若是全票兩百五還可以接受,賣三百真的太貴了.會場的畫來得不算多,不過自巴黎時期後的畫基本上都還有可觀性的,特別是看著明暗對比以及用的顏料筆觸厚度等都是一個課題,看到星空時也想了很多,也還算不錯.在出口的時候本想要買些什麼,但很多喜歡的居然沒被做成明信片真是難過,剩下來明天在說了,明天還要再去一次會場呢,就聽陳老師怎麼說吧.

2009年11月9日

陽炎-06、昉

 所以說現在是什麼狀況。


夜深人靜,一人獨處,本該是回歸平靜,反省今日所作所為,把些白天未能完成之是繼續忙到個段落,為翌日鋪陳準備好自己的重要時段,房間裡卻存在著一個非人也不知其名,就連有無實體也不清楚,卻又讓人無法忽視。把房門掩上,將椅子反轉置於床邊坐下,手抵著眉間,隱隱自喉間發出低鳴。持續半刻鐘有,才微微抬起頭,看著一直板著臉看不出表情,始終筆直站立幾乎不動搖的他。起身改坐到床沿,對他指了指空出來的椅子,示意要他坐下。此舉假設可以立足於地,具有某一實在且不被物所穿透的空想。只見他微微地點個頭,動作輕卻有力,不帶含糊而俐落地,比艇端正地坐立於椅上,倏忽為此舉一震,卻又為眼前難解之問題收起那一絲訝異。


「難道截至今日為止,都還未曾為其他人所意識到過嗎?」微微歪頭,已經有點有點放棄思考眼前存在本身就是個大問題,略過此疑惑,換個比較次要的問題切入。只見他似乎稍稍陷入沉思,把頭放傾又歸於置中,才微微點頭,得到這樣的回答大概也如所料。繼續問下去問了名字,見他陷入一片深思,才發出了個單音。那個單音聽起來有些像疏水的疏,順手抄了本字典翻開指認,卻得縣曲阜洙水的洙字。勉強問清楚名字,姓氏等更多的就又得所以然。坐在床邊,繃緊神經,加上一天在外的疲勞,稍不留神就打了個大哈欠,雖然很失禮卻無法不露出疲態。


雖然事情有些超乎預期,但對方似乎須要點幫忙,至少今晚需要有個棲所能安歇之處,因為他選擇了離開前往到另一處,光是這樣的改變或許就是種變革。沒忘了在詢問對方的大名後補上自我介紹,至少交換了名字,方便稱呼彼此,即便對方似乎沒有什麼說話意願,但也該被視為是種禮貌。十三夜的月已經快爬上了天頂,簡略地在地上舖了草蓆放了薄被,除了隨意到外走動及同睡一床之事不被許可外,只要在不影響他人之行為,房間內的物品任憑使用。


把該交代的事情交代完,吹熄了桌上的燭火,爬上床窩入被窩中,背過身面對牆,禮貌性的道過晚安,閉上眼不久便沉沉入睡。半夢半醒間翻了身,隱約從眼瞼縫間,微明的月光透至窗內,有一人影面色平和地望向外面。一陣睡意襲來,拉了拉棉被調整了姿勢,又陷入夢中沉沉睡去。自墨藍深海中逐漸甦醒,無意識緩緩睜開雙眼,四周一片寂靜,視線直識所及微灰白色的濃霧。沉寂許久,才意識到平穩規律的呼吸聲。所能辨識的顏色,灰白自淡金黃轉為鵝黃,一層層堆疊的顏色逐漸加深,視線變得開闊起來。眨了眨眼,意識變得清晰,逐漸看清楚物體及週遭環境的輪廓。


指頭伸了伸,依著手肘撐起側躺的身子,用手撥了額前瀏海,習慣性的望向窗外,窗牖半開,晨光照入,有一人影立於其側,宛若為光所包圍,看不見被對向外的顏面,一時間受到迷惑。直到聽到從廚房那傳來的早膳準備好的打板聲,這才回過神來,不經意地發出了驚呼聲,並迅速下床著衣。目光一瞥,只見他似乎意識到而回過頭來,用著沒有高低起伏的聲調道了早。反射性地接了話,話才一出口,腦海湧現了昨晚一連串的事情始末,下意識地發出了驚叫聲,不知所措地將要拿掛在椅背上外衣的手懸擱逾半空中,足足呆立了半响有。


-------------「昉」

              日初明也。

              始也,昉此。

始98/4/2

終98/6/12

2009年11月7日

兩個世界數個結局的EVA二創佳作RE-TAKE雜言

話說昨天上墨線稿沒有進度,小說幾乎是在有點勉強的狀況,不是聽著篇四開頭的蕭邦雨滴前奏曲,而是在聽EVA的TV版原聲集完成的,部分補充則是今天聽著RE-TAKE的PV完成的.昨天大半時間都拿去看從驢子上載下的RE-TAKE跟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特別是RE-TAKE因為六本全所以檔案不小,偏偏某人耐不住性子會不時預覽看些進度,但到晚上九點多才總算下載完,後續則在不斷找尋相關補充資訊中,勉強是稍微了解到這部作品在EVA的二創作品的定位所在.

關於EVA二創作品RE-TAKE這部作品,曾經在之前似乎是重看EVA的TV版還是在看新劇場版序時,一度興起搜尋看看同人創作曾看到過有人寫的好評評價而有了初步的印象.不過,當時並未直接看到這部本體,也沒有太過認真想要追究,雖然當時似乎是在找些相關資料來看,或許的確有動念想要看看EVA的二創,但內心總有些隔閡跟疙瘩存在,所以中就沒有太過深入.之所以最後就連其他EVA二創都沒有太過認真去找二創小說或漫畫來看,部分原因是因為這部年代已久,當初看的時候距今也差不多十年有了,很多事情不是在當下認知到,以後大概也就不會在涉入.雖然現在的自己會習慣性或偶爾性的去找些正在追的作品之同人來看,不過在內心佔有極大地位的EVA,基本上是不容許被挑戰,即使他人寫的多好多知名,也沒必要刻意去補完那可有可無的部分.

說老實話,對某檄而言,其他作品可能還可以透過二創找到種不一樣的解釋或切入點,但唯獨EVA,幾乎只認定庵野秀明監督的TV及劇場版,以及跟貞本義行畫的漫畫版.至於其他後起跟EVA設定有點關係的那些,只是偶爾支持一下回味一下,從未有能夠取代那可以稱之為本篇的TV及三篇劇場版.不過比較特別一點的是EVA的新劇場版,這部因為還未有確實結局的未知數存在,而且目前只看了序篇且沒有給予高度肯定的狀況,外加還沒看破篇,所以在此議題中是暫時被排除在外擱置的,或者該說這是該花些時間才能知道期間的價值何在.不過雖然庵野秀明在十幾年後出了EVA的新劇場版或許的確有許多變革之處,但,說到底搶錢還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吧,這又是另外個議題了.

基於這樣的立場,在繼續說下去對RE-TAKE的觀點之前,還有個要被提出來的部分,是某檄本身對於EVA這個作品的評價.關於這部作品,記得當初應該是在1998年後中視撥出時看到的,在那之前偶爾聽人說到,但卻未曾刻意追究.當時在中視撥出時,從第一話開始就很熱中的追到最後一話,即使到別人家或出去某處也不忘在放送時間找電視看,幾乎是被人當狂熱者看待.不僅只是追逐的這個作品,當時在人際關係受到壓力有狀況的時候,基本上也是透過於此來提出並尋找些關於人生的關於自己的意義的問題,也因為於此,所以對其後的人格發展有很大的影響,而那些影響至今也深刻地展現著一定的影響力.同時,當時網路發展還不是那麼的完備,有像現在那麼多的資源,當時也僅只是個國中生而已,所能獲取到的資料資源等都是相當的有限.即使如此,這部作品深刻並內化於心裡,是不爭的事實.

EVA這部作品基本上沒有定論,正面評價跟負面評價以及對社會的影響力都難以輕小覷,覺得該被奉為神作或經典或是惡劣作品都有人支持其論點,但單就突破性和成果而言基本上是成功的.正因為作品影響力大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論調及見解,作品本身對於每個不同的個體其感受及體悟到的都有差異,所以就二次創作上也會有很大的差異存在.單單只是喜歡零還是明日香這點就有各式各樣不同的論調,各方面的詮釋更是難以概括,到底怎樣的東西才能被多數人接受,是怎樣的底限才是被認可的,說到底EVA所帶來的爭議性也是相當可觀.

在這樣的狀況下,特別是TV版在第二十五、二十六畫兩話幾乎完全跳脫先前故事的結局讓多數人難以接受,其後又推出AIR跟真心為你還有DEATH的劇場版作為補完,但還是不是那麼讓人能接受,那到底是要怎樣的結局才能被認可呢?於是就有二次創作來補完這個區塊,而其中最為人所接受且好評的就是STUDIO KIWIGABUCHI花了數年完成的RE-TAKE.雖然很多人奉為神作,但在繼續說下去之前先稍微給個閱讀完的評價,這部作品對某檄而言並不是神作,真正的神作是TV版跟其後補完的劇場版,而RE-TAKE只能算是立基點漂亮且有深思熟慮,但還帶了點庵野味的作風,給多數人一個完美的結局的故事,甚至不脫大團圓的期待,即使如此,還是值得一看討論其內容.附註,在看到某幾個點上某檄數度落淚是事實.

RE-TAKE是在講述以真嗣所擁有能夠改變的世界狀況下,一個稍微脫離原作的另外種可能及結果,扣掉該作者似乎相當喜歡在某一合理狀況下的R18的內容外,在故事架構上還是有相當可看之處.該系列共六本全,一到三跟四是本篇故事,零篇是番外篇,但實際上也跟本篇故事緊緊相連,而且是在第四篇本篇結束前的一個要點所在,還有一個後日談後續給了個最終結局作結,另外還有個第一到第二之間的一點五畫作補充,另外在二創本體故事之外還有個RE-TAKE的原聲集.稍微補充一下,除第零篇明日香視點的獨白是六十頁,第四篇結局是兩百頁外,該系列作每本約一百頁上下的頁數,價錢則約一千兩百日幣到一千六百日幣間,若全套收大概要花台幣六千元差不多,但是因為收藏者跟年代關係會更貴也說不定.

基本上這是個兩個世界的兩個故事相融合而成,一開始並不那麼能夠察覺,但是看到後來作者都會交代的清清楚楚,但雖然是兩個故事卻隱含了數個結局,有點像是多重平行世界的概念,但作者也不會非常刻意的強調,而在最後基本上也都給了完整的結局.這個作品對某檄來說,真正好看的地方不是打鬥也不是成人指定的部分,而是在於原諒的這個議題上.那兩個世界的人,特別是真嗣,是如此地無法接受最後的結局到來,所以才創造了那樣的世界,但是因為這樣才有了另外個,或者該說是不斷地在痛苦中掙扎,以致於最後終於願意跟那些傷痛和解,原諒了那些不堪,而那些努力那些痛楚都將被記得,而這也是這部作品好看的地方.

當然,這作者參考大量原作,包含TV版跟貞本版的漫畫場景及故事作為立基,畫作的完整性很高,扣掉偶爾會覺得人物有點變形,但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就算了吧.作者重新詮釋且讓真嗣認清自己站起來,讓一直深陷於過去傷痛痛楚的明日香放下過去,兩人總算能和解回到原來的現實中,而新誕生的真嗣則接納了事實,那個殘留明日香的影子明日香,最後也明白了自己所該追求的事,這些都是原作本身跟其他相關二次創作多不可及之處,也算其作品優點所在.不過,某檄真的不是那麼喜歡真嗣的成人向的行為,這點多少是成為某檄觀看的扣分點,但也勉強能夠接受就是.看到明日香對真嗣以及對美里的我原諒你的和解,真的是有很多感慨,這部分會在認真思考並希望轉化到正在寫關於過錯跟自責的小說作品中,從某這點來看還是蠻高興看到這麼部高水準的作品真好,至於其他想到就再補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