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第8屆台灣設計博覽會 實踐善念設計
http://designexpo.boco.com.tw/
全台規模最大的年度設計盛事「台灣設計博覽會」12/11~12/19在臺北市松菸台灣設計館熱鬧登場!
2010第8屆台灣設計博覽會以「善念」為展覽主題,精心規劃了10個展館,要讓大家走進松菸台灣設計館具歷史性之優美建築的同時,更要讓大家看見台灣設計的善、設計師的真,以及體驗如何用善念設計來愛護我們共生共存的生活環境。
今年的「年度主題館」,延續2009年博覽會的精神,邀請台灣來自各領域的51位設計師,以各自精湛的產品詮釋展覽主題「善念」,帶領民眾一同來感受善的設計內涵。此外,代表台灣產業活力與動能的金點設計產品
,今年也將以高質感、兼具參觀者互動的展出方式,讓各位感受金點設計產品的優質與美學。每年大家注目的焦點:充滿活力與熱情的設計玩家們,今年也要帶來最新、最夯的創意,絕對也是大家不能錯過的精彩內容。其他還有來自日本、德國、法國及英國的設計新鮮貨,也要讓大家一窺地球村裡最新鮮的設計潮流。
-------
從捷運五號出口處走到了松山菸廠,也就是這次第八屆台灣設計博覽會會場.過去松山菸廠基本上是不開放給人參觀,但卻是個被列入台北市市定古蹟第九十九號,今日總算有幸能進去參觀,也算是個很不錯的郊遊活動吧.二零一零年的第八屆台灣設計博覽會,展期從十二月十一號到十九號只有一周,但是看得出來展出都很棒也都很有趣,總算是讓某檄能夠實際摸摸看這些過去只在雜誌看看過的東西真好.
本次台灣設計展,主題是實踐善念設計,內容包括環保議題,關於人的事情等許許多多.不單只是展出得到獎項的作品,另外也展出許多業界合作,以國家作為總合企業展出,設計新銳作品展出,綠色概念展等,該活動的主題展,總之都相當有看頭.個人最喜歡的大概是德國DMY設計的作品,日本區則是很瑣碎但也都很有看頭,法英製品比較沒什麼共鳴.除了設計可以看以外,還可以參觀松山菸廠裡面的巴洛克式庭園,感覺也很不賴.該次活動最讓某檄深感興趣的大概就德國展區的製品,以及太陽能燈和部分環保製品,有很多東西看起來的確不錯,但是實在是太瑣碎了點,很多現成有的東西就很夠用了,所以今次沒有花到車錢以外的半毛錢,某種程度來說是好事吧,或許吧.
寫日記前總算記得要把昨天拿回來的場刊拿起來玩,玩的是免費拿取的場刊內附贈的二位條碼.把今年設計官網上顯示的實境圖案,用電腦攝影機對上二位條碼,拿起來玩,結果是個很可愛的圖樣,也就是這次展場的主題,用愛心關懷地球的善念的動畫,該顯示可以用電腦的顯示畫面儲存拍下,還挺不賴的說.期待明年台灣世界設計大會的展出,明年再見吧.
2010年12月18日
對地球付出善念的第八屆臺灣設計博覽會
2010年12月3日
二十世紀跨二十一世紀少年雜言
剛剛在看二十世紀少年時,本來以為二十二集應該就要完結篇了,但卻不是如此.二十二集也只不過是結束了起承轉合的轉而已,最後面的合則是要靠最後兩本的上下冊才正式的將整個故事做個了斷,說實在話還蠻長的,但也不壞.看到最後一集時才知道,原來是「二十世紀少年~二十一世紀少年」,不過這也只寫在二十一世紀少年的下冊跟標題上,原來如此啊.直到看完才注意到這件事,二十世紀少年只到第二十二集,二十一世紀少年分上下集,不過因為是下載的所以沒那麼認真的去細分,不過好險都有下來,才不至於飲恨.
該怎麼說呢,二十世紀少年跟二十一世紀少年,果然裡面是滿滿的浦澤直樹的風格,有少許幾個地方已經在結果出來前讀到了後續脈落,多少也該歸功於怪物看太多次的緣故吧.平均每一到兩年間就會把整套怪物拿出來看,因為已經看得有點熟了,所以若是在太短時間內就拿起來翻閱,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後半段的閱讀樂趣,所以間隔的時間會有點長,但基本上是被列入於某檄房間內,會定期閱讀的整套漫畫.
浦澤老師在二十世紀少年裡所提到的議題,基本架構是昭和懷舊風,嘻皮,機器人戰鬥,英雄主義這幾項要件,跟怪物的很純粹營造出來那種被未知的黑暗所包圍,比起怪物更厲害的怪物挺身而出的故事又是另外種不同的樣貌.二十世紀少年基本上主架構分為三個年代,同年時期到兩千年,兩千年到二零一五年,之後是友曆,最後兩本的二十一世紀少年,基本上可以單獨拿來討論,可以被視為是整篇故事的正式收尾,也總算是把該交代的人事全放到到這裡好好地做了說明,這樣的架構在怪物裡面也看得到,只是這次把年代叙事做了很明確的切割,這點跟怪物倒是有些不同.
看過了浦澤老師的三部作品,怪物,冥王,二十世紀少年到二十一世紀少年,基本上已經很熟悉了這樣的模式,一開始會陷入很深的迷團,但幾乎在一開始出現的人都不大會是有什麼問題的人,比起隨便相信問題點,還不如更在意主角們的去向.雖然重要人物會在很早就出現,但基本上也都不是什麼壞事.在怪物中給的不明確結局,到了二十世紀少年二十一世紀少年中,卻給了很明確的結局,而且也闡述了三代間的轉變,這點大概跟怪物有點區別.浦澤老師還是很喜歡闡述關於人的情感的問題,而且是很深刻地說明,特別是恐慌跟存在感等議題,這有空有力氣就再說吧.
二十世紀少年雜言少許吐槽補
在看二十世紀跟二十一世紀少年時就在想,果然創作這東西就是全然由作者所操弄著,一點也不意外但也會感到些微地為難.暫時屏除作為重新詮釋的冥王這部,二十世紀少年跟怪物比起來,某檄個人比較喜歡怪物,多少是有些原因理由在裡面.當然,二十世紀少年在日本似乎是比怪物有更高的人氣,記得當時在許多雜誌上也看到對浦澤老師的訪談,尤其二十世紀少年裡有許多日本人的共同記憶,若是比怪物更受歡迎也不無理由.
之所以喜歡怪物勝過於二十世紀少年,多少是因為某種程度而言,怪物的發展比起二十世紀少年更加地合理之故吧.比起二十世紀少年,怪物處理得很好的地方是兩方面都不斷地在維持一定的距離,直到最後的逼近.在二十世紀少年中,在中段就出現了朋友之死,之後有朋友的替身朋友的介入,但最讓人稍微有點無言但也不意外的是,賢知的復活.與其說是賢知的復活,還不如說是賢知在第一部最後的接觸對決沒死成還失憶,第二部完全被跳過後發展了神乃彰顯能力的成長篇,在第三部其他因果都成熟後加入些新角色並讓真正的主角復活.雖然可以明白這是作者的佈局,不過還是會覺得如果不要這麼做或許會比較好些.
該怎麼說呢,也不是說這麼做不好,但是一但這麼做之後,感覺就變得沒那麼有趣了.二十世紀少年簡單來說就是小孩子們的英雄主義,但是若要成為英雄,就會有個相對於英雄的惡勢力,所以在一開始這個惡勢力從賢知想到的預言之書被他人所實現,然後原英雄就出來拯救世界,但英雄卻被抹黑變成了惡勢力.故事的第一部就停在英雄覺醒到集結同伴要拯救世界,第二部則是英雄被抹黑然後當時的英雄死亡,第三部則是英雄復活與真正的惡勢力對抗,第四部二十一世紀少年則是把第三部結束後,做些反省跟後續交代.
雖然一開始標題就寫得很清楚,說這是科學幻想故事,也就是SF架構般的故事,理所當然很多現在沒有的東西在故事裡頭都可以不被懷疑的使用,但在後期多少會覺得有些為了劇情發展而創造出來的東西有點交代不清,最重要的一個點就在於朋友為什麼能夠那麼明確地創造出,一個過於完善可以知道全部事情朋友世界的晉級關卡,再那台虛擬實境電腦裡面可以產生出當時所有的可能性組成的世界,單單只是依靠一個人的腦似乎是有點太過火了,即便加上後面那位朋友也是如此,而後系統居然還可以跑出一個後續發展,但若只是人寫出來的系統,若是遇到這種事情應該是會判斷成BUG而無法運行吧,這也是期間微妙之處.不過,這個時候就要說,因為這是被創作出來的故事,所以就看作者怎麼畫就是怎樣,作者就是世界觀,就因為這樣所以才會覺得,某方面而言,二十世紀少年不比怪物完善,這是某檄的個人觀點.
2010年12月1日
誓言將北回歸線種滿綠樹的男人
稍微引用中華電信MOD影片資訊的簡介來介紹《種樹的男人》這齣紀錄片。
種樹的男人
演員: 盧銘世
導演: 林育賢
下片日期:2010/12/23
路徑:電影 > 紀錄片 > 紀錄片
價格:0元 24小時
影片簡介:一個誓言要在北回歸線種滿樹的男人,盧銘世,因為一本書(書名即是《種樹的男人》),以及一趟普羅旺斯之旅,讓他在嘉南平原展開至今長達九年的種樹計畫。在執行過程中,有很多人給予協助支持,也有人認為他「吃飽閒著,做憨工!」。但是盧銘世卻不在意的說:「愛著卡慘死,我熱愛自然,所以我種樹。」他相信這個世上沒有到不了的夢想,他也知道北回歸線種樹計劃,或許是這一代無法完成的夢想,但下一代可以繼續執行,重要的是一定要開始做。只要有人願意做,一定會成功。
http://mod.cht.com.tw/MOD/Web/content/content.php?id=138641&PHPSESSID=1476c7b7186054475d24be458fb0dc64
純粹只是意外,百般無聊地在自家的MOD絕大多數頻道都是付費才能閱覽之中,努力去尋找只是看預告片就滿足的樂趣。平常尋找過程中偶爾會發現不錯的好東西,若真覺得很不錯卻得要付費,通常就是上驢子找或者是透過其他方式或是放棄,而放棄通常是最簡單沒有負擔的選擇,但若真的遇到好東西卻不能放棄可就傷腦筋了。無意間在電影到紀錄片的路徑裡面,找到了《種樹的男人》這齣紀錄片,此片入圍了2008年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第一先是對這個主題喜歡,第二是免費,自然就歡歡喜喜地開來看,結果看了還蠻感動的。
與其說是感動,還不如說是一掃陰霾的愉悅,看到盧銘世找到自己一輩子能持續做下去的事情,反觀自己,雖然現在還沒找到那樣的事情,但若哪天若是找到了,大概也能像他一樣開心的持續做下去吧,這是我的目標。其次,某檄本來就喜歡植物,只是不敢到花市買太多植物回來養,理由很簡單,因為某檄是個很容易會忘記去澆水或者是澆太多水的人,所以現在那些還活在家裡的植物們,必定是得忍受無數次的飢渴跟缺乏營養等難關,不過通常能活下來的植物就是非常厲害的意味,不管怎樣都還是很感謝著他們。
目前家裡有台灣欒樹,小棵的樟樹,九重葛,榕樹,超小棵的桂花,長壽梅及其他雜七雜八的花花草草。雖然現在很想要種新的植物下去,不過似乎還不行,現在天氣太冷,很有可能種下去也活不了,可能要等天氣暖和些穩定些,或許要到早春的時候才行,總之還是先排定個種樹計畫吧。多少也是受到這個紀錄片影響,但更多是想說既然有棵種了六七年的台灣欒樹,或許是該在這時在種下新的一棵,不過若是種成功長大了又得要煩惱了吧,不知道家裡哪裡可以放啊,傷腦筋。
是說看種樹的男人這齣紀錄片感覺還不賴,可以看到那麼有生命力想要去實現什麼的感覺,多少也被感動了。而且也看到有人能夠對一個社區做出那麼多的好的改片跟舉辦活動,把藝術也放進到生活之中,能做到這點是很不容易的,所以相當佩服。如過台北社大有或者是哪裡有這個人的演講,某檄想要去聽,總之就先把這人的名字給記下來吧,種樹的男人,盧銘世。另外盧銘世說的一段話也很坦白也很可愛,值得放在心上:「其實夢想是可以即知即行的。把樹種下去我絕得是最划算的,因為你把樹種下去,不管你在上班或是睡覺,它都在成長,他不會依賴你,他就一直長。所以不管什麼時候,把樹先種下去就對了。」對某檄來說,果然還是要有一塊地能拿來種樹那就在好也不過了吧,希望哪天能買得起一塊可以種樹的地就好了。
種樹的男人
The Man Who Planted Trees
作者:尚‧紀沃諾/著,徐偉斌/繪
譯者:李毓昭/譯
出版社:晨星
出版日期:2005年07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574555771
裝訂:平裝
*法國當代最著名的暢銷小說
*普羅旺斯的綠色奇蹟
*傳述對大自然關愛的雋永之作
《種樹的男人》是一則關於種植希望和幸福的故事,是法國當代文壇作家尚‧紀沃諾最著名的暢銷小說。在法國的普羅旺斯地區,一個孤獨的牧羊人,將內心深處對家人的思念,轉化成對大自然的關懷與大愛,將餘生投入造林的工作。他以雙手和無比的毅力,每日種下一百粒橡實,持續了三十四年,讓原本乾旱破敗的荒蕪之地,重新散發出健康的光芒,成為可以讓人們安居樂業的園地。然而牧羊人始終保持沉默,不求名利和回報,在事成之後悄然離開人世。牧羊人愛樹、種樹以及奉獻無私的精神,創造了新的生命與生機,更豐腴了人類與大自然互動的生命力。相對於眾生喧譁的現代社會,像牧羊人這樣愛樹、種樹以及無私的奉獻精神,委實是鳳毛麟角,也正因如此,這個故事才能跨越地域和時空,扣動了所有讀者的心弦。
作者簡介
尚‧紀沃諾(Jean Giono 1895~1970 )
1895年生於法國普羅旺斯的馬諾斯克鎮,父親是鞋匠。在父母的調教、普羅旺斯的自然環境和希臘、拉丁古籍的薰陶下,培育出文學的素養。1929年出版《丘陵》頗受肯定,從此屹立法國文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因拒絕徵兵運動和通敵的嫌疑而二度入獄,但在戰後又陸續出版《屋頂上的輕騎兵》等作品,而再度受到?目。終其一生著有三十本小說、大量詩文和電影劇本。
2010年11月9日
陽炎-07、昨
你看著我,我看著你,兩兩互看。其一方神態色然,另一方卻一副強迫自己必須面對現實的尷尬窘態,不知所措地佇立在那。若非門外有人催促著,恐怕一時半刻都還會維持現狀,直到因為其他原因介入才得以改變。原本愣在那的女子,聽到了催促聲,顧不得眼前具體呈現卻又有點難以致信的存在,匆匆背對換上了衣物,轉頭交代了維持現狀不要離開房間,快步出了房間並不忘帶上房門,先到大廳上香問安才到飯廳用早膳。即使家中沒什麼大事,用早晚膳的時候都會聚在一起吃飯,特別是家中人少時越是要求一家人要聚在一起,這樣才能團聚家中的向心力,若有急難狀況下才能發揮互助的力量。據說這是在曾曾曾祖父那一輩就定下的規矩,至今也還確實的被實行。
昨天才去親戚家探喪,用過早膳後隨母親到市集買些日用雜貨,中午過後才得以有些空閒。一身疲憊無力的打開房門走進,雖然房內有點悶熱卻還是順手把門帶上,脫下外衣坐在床沿,抬頭看向桌邊,那位有點透明卻有具體形象,沒有佔據空間的實體卻又還在那裡。雖然不很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但在下意識裡似乎已經有那麼點不在乎了。早上被嚇到過後,用早膳和外出時,腦海裡拼湊著片段記憶,也努力思索有什麼相關聯的線索和定義,結果只是搞得更加混亂而已。印象中,沒聽人說過類似的際遇或話題,也未聽說過身邊有誰真的遇到過死去的先人之類等事,稍稍打探家附近街頭巷尾那些不很可靠的傳言,也沒有誰看到或知曉有誰認識留了一頭白長髮身著異服的外地人,以及有誰失蹤不知去向的消息也沒有。單單只是煩惱著這件事,就連飯都快吃不下去,更何況桌上還堆了疊待處理的文件,想到就只能長嘆口氣,沒有心情處理堆在眼前的事。
「吶,所以真的什麼也想不起來嗎?除了名字以外什麼都好,總得有個明確的什麼才好著手。今天在外嘗試找些線索卻未果。雖然不明白的事情還很多,但若能幫上忙的就多少幫一點。雖然自身也快難保而已。」已經放棄用幾乎只在書面用的敬語,直接用口語說出內心話來,手上翻弄著攤著的被子,有點有氣無力的陳述現況,說完還大大地嘆了口氣。實在很難裝作若無其事,維持一直都很努力的樣子,特別是好不容易才對書院告假回鄉,還沒休息到,倒添了不少事,尤其面前這個不知道該如何形容,找不到適當名詞定義的存在,而且還不小心請回家,變得在自己房間裡也無法放鬆,疲勞不見些許消減。
回到房間後,只記得「洙」這個字的他,或許意識到該歸還位子而起身,回到昨晚到今晨就一直待著的窗邊,剛剛也就維持這樣的距離說著話,但看不出他聽能否懂個幾分,臉上仍不見明顯的情緒起伏,那雙有點像玻璃珠透明的眼依舊茫然,不過比起之前完全狀況外好了點。雖然反應慢了點,但在自言自語後半响,他輕地點了頭應了聲,對已經沒有多於心力再追究,幾乎躺平在床上的人來說,沒來由地得到了一絲慰藉。
躺平於床上蓋上被子,有著好天氣的午後氛圍太過舒適,不過只是閉眼瞇一下,醒來時以過了一個時辰,太陽已見西沉,但待處理的文書卻沒有任何進展。慵懶抓起袍子穿上坐到桌前,趁著照進屋內的陽光還充足時翻閱相關文獻,苦思如何寫篇文情並茂的公文,雖然沒忘房間內有位安靜到幾乎不存在的洙先生,但明後天就要送出去的公文還沒起個頭的問題不小,顧不得對那存在的觀感,對著堆積的公文哀嚎。沒防備地,一個平板聲調竄入腦海中回響。訝異地轉過頭,只見他就站在身側,直視著攤在桌上的文書,明確地說出個未曾聽過卻沒來由地,帶有強烈真實感案例發生年及地點並附上人名,而那正式手上這份資料所欠缺的佐證案例。
-------------「昨」
乍然,往昔。
始98/9/21
終98/10/27
2010年11月8日
超越天元突破的天元突破紅蓮螺巖劇場版
天元突破劇場版螺巖篇,接續前篇的紅蓮篇,兩部合在一起基本上就等於天元突破動畫版27話的總集.天元突破劇場版在許多地方上為了連貫而做了些許修正,最終戰也很精采,果然是神作品.很久沒有看到這麼好的作品了,甚至到了落淚的程度,雖然最近也會看些有的沒的,但就是沒有看到接續EVA跟天元突破等級的好作品.雖然劇場版基本上是以動畫版作為立基,但螺巖篇在細步上做了修正,死傷人數大量減少,但該走的也還是走了.
螺巖篇妮亞大出風頭,透過妮亞給卡米那形式的日記跟願望,妮亞自身的改變跟自覺,妮亞的存在最後將要如何,妮亞比起動畫版更加地立體富有情感,不虧是第二部的女主角.雖然有點可惜但也不壞的是比拉魯的戲份跟動畫差不多,不過對於忠心的部分一樣可愛,雖然少了點比拉魯獨自思考的味道,但也不賴,更加確立了原反派第一配角的地位.奇坦的死一樣讓人覺得沉重,那一段甚至影響到接下來的情緒,好在最終戰佔了該篇四分之一,所以還能挽回些情緒.
最終戰反螺旋的大捏他算是有別於動畫版最主要之處,因此有了些許不同的發展,螺旋對決,相似於無限的樣貌,有點投射鏡裡鏡外的本質意味,並且加以突破,再個人跟全體上的意義,從全體變成個體戰又回到全體戰進入一對一對決,非常地有力量的結束.在結局收尾上,比起動畫版更加地明晰,透過妮亞的願望西蒙的繼承,意志繼續被流傳著,天上的光亮皆是星星.當初知道有劇場版卻沒認真去追,沒想到有緣在驢子上看到真是太感謝了,能夠看到個不單只是熱血,而是有更多能夠想要去突破的東西,大概在短時間內很難看到有這樣的作品了吧.繼EVA後在某檄心中的神動畫作品天元突破.
2010年11月3日
歌唱的樂符如歌的野田妹
嗯,某檄總算是看了交響情人夢了.
實在很意外,也明白了為什麼一套有點搞笑的以音樂跟人跟戀愛做為主體的故事,為什麼那麼受歡因的原因.交響情人夢的原名其實應該是翻譯成如歌的野田惠,不過實際上劇情並非專一以主角野田惠為主軸,而是以野田惠身旁的千秋當作主軸還差不多些,並且以這兩個人為中心發展故事擴展人脈,千秋的煩惱跟決定基本上也決定了故事的主軸,反倒是野田惠的進展就比較薄弱許多,但因為作者很漂亮地處理了人際跟在一些音樂上的表現,很有種作者本身散發出來的獨特魅力及張力,或許說是底韻也說不定,然後加上很多很有感染性的搞笑跟正向思考,所以這套漫畫其實相當有收藏價值.最近打算要收的漫畫中,交響情人夢應該是最想收的一套,有機會看到二手的應該會優先購入,至於房間要怎麼塞就再說了.
思考交響情人夢這部作品,發現到這個作者故事不但安排的很好,另外一個重點是幾乎每個出場的角色都有被善加使用,也都有好好表現的時候,這點的確不容易使劇情停擺,而更能有新的調味料不斷在這鍋大鍋飯裡面攪拌動,這才是為什麼這部會那麼好看的理由啊,真是太棒了呢這個.另外,交響情人夢好看的另外一個理由,是因為二之宮老師把很多某檄過去想畫的感覺跟人物場景畫出來了,所以不管怎樣應該是收定了,只是還不知道是會在哪個時機點就是.
最近在看的交響情人夢,看到野田惠在受到許多人幫助後的成長也這麼想著,或許一個班級一個年級裡面總會有許多這樣,無法單用單純且死板的教育體制來協助,實現,成全的孩子們.或許這些孩子們真的不壞也沒有什麼大問題,甚至很有才能卻懷才不遇,那麼或許需要一些可以跟這些孩子們溝通,或許有點奇怪但能夠英才施教的老師也說不定.說是這麼說啦,某檄是沒去學學程,也沒特別打算當老師,只是最近在想,比起建設一堆有的沒的,還不如讓人心正向改變,遵守秩序,建立起適當的人際關係,對於某檄本身而言也會是個很好的議題,就只看努力加油的續航力吧.
2010年10月23日
陽炎-08、北
或許只是湊巧,或許就是那麼剛好。洙隨口說出的名字和案例,正巧是手邊苦無佐證下所能得到的最佳案例。雖然只是種直覺,當時在訝異之餘不忘提筆記下,該晚同於前晚,在不影響彼此的狀況下各過各的。說是這麼說,實際上他只是倚在窗邊,沒再說半句話,也不見有睡眠的需求,安靜的在房間一隅,幾乎就像不存在一般,可是又真實地存在著。隔天一早到公館附屬的書庫裡,嘗試找尋近五十年前的案例,果真還真有其人其事,且連帶地找到其家譜副本,以及另外幾份相關資料及案例,足以作為呈報辦事處的官員之有力事證。
一早進了書庫裡翻閱文獻史料,過中午才離開。回家的路上在路旁攤販買了幾顆包子充飢,順便買了些正是盛產季節而便宜賣的蘋果,到家前就吃掉兩顆,其餘拿到供桌前供奉著。回到房間,房門大開,吃了一驚。記得出門時有把房門關好,不知道沒有告知家人就帶了個外人回家,還跟未出嫁的女子共處一室,話若傳出去可就不得了。一個箭步跨入房門內,迅速將房門帶上並落鎖,身體貼著門,腦袋一片空白。
「令慈入室掃除,取走置於桌上用過的杯具及擱置在椅上的衣物外,別無他事。」腦海某處幽幽現起,那沒有表情近乎透明的聲音。進門後,原先站在窗前背對房門的洙,聽見開門聲後回過頭,微微點頭示意。看到人和簡單回報後,雖然還不很習慣,但倒也因此鬆了口氣。放下從公館書庫所找到的資料,脫掉外衣和鞋子,攤坐床上背倚牆壁,心想沒被發現應該就沒事了。只是靜靜維持鬆懈的姿態,目光茫然地注視著這個再熟悉不過這房間內的一切,許久。
休息了一會,回過神後就拋開種種閒雜事,將桌上堆積只剩今天從公館書庫找來的事證整理統合,寫成了上呈的公文,於用晚膳前請當家的奶奶呈正,無誤後暫擱置於大廳案上,次日一早將送官府,只盼那戶貧苦人家的孩子,能得到適當的安置就好了。用過晚膳洗過澡回房,桌上雖然還放了幾份待處理的公文文書,但最棘手又有時限的已在稍早完成,剩下來的就按部就班,在回庠之前完成就好。
跟上庠告假歸鄉時就料想到,除了探喪之外,應該也少不了要幫左鄰右舍處理些跟官府公館打交道,卻沒料到其中竟有要認祖歸宗,有點像在對抗有權勢者之事。雖然找到了些先例,卻沒有十足把握,不知道能確實讓手上這份將要上呈官府的文書,為了鄰居家盼能爭取到認祖歸宗之事,發揮出預期的成果。不過,做多少算多少,能幫的也只有這些,或許有些地方設想還不夠周全完善,更多就只能聽天尤命,看他們自身的福報了。即使如此,想到那麼照顧自己的一家人,有機會得到他們應有的,心裡不禁覺得有點激動。雖然裁決權掌握在當權者手上,但不試一試怎能知道可不可行,但也就盡力了。
好不容易才把大麻煩處理掉,今晚不再想碰相關事了。一鬆懈下來腦筋理事一片空白,一陣無所適從的空虛感油然生起,想要就寢又嫌太早睡不著。正因為沒有其他事情好做,這才靜下心來回響昨晚那個轉折。今天一忙起來,幾乎就忘了房間內個不可思議的存在。除了早上出門中午回來外,記不得今天和他有過什麼互動,而他也只是維持靜靜的待在窗邊,無聲無息到幾乎和房間融為一體,而現在也還是一樣,沒有什麼不同。自前晚在巷子裡相遇後,沒頭沒腦的把他請進了家且進了房門,甚至是少許干涉到自己的生活作息,有種說不出的微妙感。
不過這麼說也不大正確。感覺不是人卻有近似於人的樣貌,洙似乎沒有維持生理機能的最低需求,不吃不喝甚至不睡,多數時間或站或坐地待在房間一隅,注視著窗外或是盯著書或是往哪裡看。排除洙那似有若無的存在問題,其實還比較像是從外面搬進了件傢俱,放在牆角堆著,對生活作息並沒有太大的影響。比較讓人在意的是,為什麼一個記不起關於自己的任何片段,卻知曉五十年前那麼久以前所發生的事情,而且連名字也都記得,怎麼想都覺得很奇怪。看了點閒書打發時間,熄燈睡前再次問了洙有沒有想起點什麼,但得到的仍是「想不起來」「沒記憶」「不知道」這類回答,實在讓人有些挫折,但那又怎樣呢。既成事實,那也就只好接受了。把自己包裹在厚重的棉被中,一夜夜轉涼的寂靜夜裡,聽著遠方夜鷺低鳴,懷抱著模糊的千頭萬緒入眠。
-------------「北」
相依,相背。
始98/11/3
終98/12/17
陽炎,別篇
窗外正下著雨。
雙手捧著茉莉香片,細細品味著空氣中的氛圍,一股清晰如泉水的濕氣,浸蝕著鼻腔內側,沉浸於其中。坐在作為書房同為寢室的房中,桌上還攤開本書經,靠牆的桌角,端放著一尊人偶。那尊人偶現在也只是安祥的靜靜地,目光朝向著沒有目標的他方注視著而已。
存在本身不帶有必然性的意義,端看連接著物自體的形象與名相,及對於概念的描述,使得該存在產生更進一步的,確實地作為被認知之實在。外在之實在,反應出內心自我的輪廓,因為如此,使得區分出不同和相同。盛開的花,即便凋謝了也仍是花;人的內心或外在改變了,仍具有人的形狀。思念在千千萬萬的砂中世界存在,隨即覆滅,趨於無限。
窗外的雨下著,雨滴在屋簷上敲出了連串的跳動。秋末寒露過後近霜降的夜裡,些微冰冷潮濕的空氣裡,充滿了近似林間瀑布流水洗滌的清爽。內心裡憂愁絮亂的思緒,深秋的夜雨,撫平了不安的躁動。
安祥的夜啊,雨正在下著。
-------------「溦」
小雨。
始終99/10/19
2010年10月10日
異地評論突變病毒般擴散著
異地評論突變病毒般擴散著
比海溝還深的溝
想要拒絕著接觸
放棄進一步接近
嘶吼也到達不了的聲
喊了也沒用
倦了累了
忘記了很多事情
忘了飛翔而墜落
可從未在天空飛翔過
只是在泥地上爬行著
發生的事情在不知到的地方
超乎想像地過度擴張膨脹著
核融合大爆炸
過度呼吸二氧化碳過少
只是體溫偏低有點酸麻
笑著說著我沒事
99/10/8
2010年7月18日
鍊金術士系列的世界是什麼
今天就是一整天傭傭懶懶沒有趕稿,一直在玩鍊金術士艾莉,然後調查相關資訊一直掉在裡面爬不起來,真傷腦筋.稿子已經堆積如山啦.說是這麼說啦,但其實今天還是蠻有收穫的,主要是因為實在是太久沒能好好玩這遊戲,很多細節都忘得差不多了,另外把一些資料整理出來滕抄起來,這樣才能在沒有電腦的時候也能好好地創作,不用老是在那裡翻來翻去找資料而浪費掉過多時間.
在燒錄的資料堆中找到了山形伊佐衛門繪的南國的留學生,上下兩本全,還不錯看,只可惜台灣並沒有發行,所以是在很久以後才得知這件事情.曾經有想過乾脆集資團購,但最後卻因為懶散而沒這麼做,不過最主要還是因為在驢子上找到了該部漫畫的全部內容,所以自然就變得沒這個必要非得要買到不可了,但有機會能入手還是會想買來收藏吧.該漫畫是全彩漫畫,下冊後面還有些許空間是被作者拿來畫些設定及資料,這才發現官方畫過換衣,不過還是跟阿魚來玩一次吧,畢竟沒有足夠的梗呢,傷腦筋.
若不是因為時間不是很充裕,還真想把其他幾款也都全部拿出來玩一玩,但玩一次最快也得花上四個小時的時間,而且是盡量已穩紮穩打的方式進行的速度來計算的.若是以什麼也不做的最壞結局一跟二,那當然是很快啦,不過那就一點意思也沒有了.今天玩艾莉仍然是照普通進度來玩,目標就是把能完成的都盡力完成,結果是雖然打倒海龍且到了海的對岸,但是因為鍊金學分沒有拿到普通以上的及完成其他條件,所以最後只得到最普通的普通結局,也就是七號的普通結局.
其實七號普通結局差不多就是最基本最正常的結局,南國的留學生基本上也應該是以此結局作為架構而繪製的,所以後在下冊才會有艾莉找了道格拉斯一起去海對岸那邊,然後總算是遇到了瑪莉,然後有了一段對話.今天定下心神來看內容才明白,艾莉的確是把瑪洛娜當作目標,而瑪洛娜則有點害羞,不過卻在之後說了不能夠以此作為目標,同樣的道路到最後是相同的,所以[艾莉]你要走出自己的道路才行.
對話結束,艾莉也毅然決然地要回去,帶著委託的一大堆貨物跟道格一起回去.不過道格拉斯倒是小小地抱怨了不是很喜歡搭船渡海的旅行,不過艾莉似乎沒聽清楚.兩個人回去後有趕上莎柆的演奏會,作為鍊金術如何使人幸福的命題的成果會,結果是不錯的,最後艾莉還被邀請上臺一起獻唱.鍊金術士系列雖然調和跟採集及戰鬥都做得很棒,但某檄認為遊戲裡面在討論鍊金術是什麼也很有趣,即便有了既定的答案但或多或少還是希望讓玩家思考這件事,如果拿到現實生活中那大概就是人生是什麼,差不多這樣的命題吧.就因為這個設定,所以才更顯得真實且有意思.真希望有些時間能好好玩一回,不過連趕稿的時間都沒有了,總之還是只能加把勁努力吧.
2010年6月27日
費城美館經典展從印象派到超現實畫派
昨天去看從美國賓州費城的費城美術館,出借五十八件美術品到北美館的「從馬內到畢卡索」,展覽時間自六月二十六日到八月二十六日的兩個月間,展出馬內、竇加的雕塑作品跟畫作、畢沙羅、莫內四件畫作、雷諾瓦四件畫作、塞尚、高更一件作品、梵谷一件努南時期的作品、羅丹的雕塑品、馬諦斯四件畫作跟一件雕塑品、畢卡索畫作跟雕塑品、卡夏爾、莫迪里亞尼、米羅的畫作、杜象、歐姬芙等人的作品.這次展覽展件不算太多但也不算不少,就北美館的場地來說算是剛剛好,只要人不是過多的狀況下,即便殘障人士坐輪椅或推嬰兒車進場空間也還算綽綽有餘,能夠以很舒服的方式看展覽真是太好了,只是冷氣真的很冷,建議帶件禦寒薄衣會比較好些.
關於費城美術館,是美國第三大的美術館,同時也是美國最早的美術館,建於1876年.美國第一大則是紐約大都會美術館,第二大是華府的國家藝廊.費城本身在美國也是有歷史份量的城市,雖然美國建國才兩百多年,但費城是美國獨立戰爭脫離英國統治後,十三個州代表在費城的獨立廳開會通過投票通共獨立宣言的所在,於1776年七月四日宣布脫離英國的統治,建立了美利堅合眾國.美國建國之初,費城是美國的臨時國都,許多美國重要憲法都在此起草,至今費城是美國第六大城.費城美術館收有近22萬5千件的藝術品,但有近九成的作品是捐贈物,涵括於許多不同國家不同年代,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的繪畫與雕塑、中國瓷器、建築裝置跟當代藝術品,也有許多典藏的家具,其中又以為數眾多的印象派藏品及畢卡索和馬諦斯,以及許多美國本土畫家的收藏著稱.
因為最近很久沒跟惠君如玉碰面,所以上午上完班下班後就趕到北美館,接著中正萬華社大下課後的下午場,吃過飯後去聽北美館下午一點半專人帶領看展.昨天是展覽的第一天,會場人不算多,但是要參加賞析會的人就七十餘人,足以把北美館的走廊塞滿,但也是個很有趣的經驗.昨天帶領參觀導覽的是美國費城美術館的館長,堤莫斯.魯伯(Timothy Rub)先生,另附一位中文口譯逐句翻譯.昨天這場賞析會算很不錯,或者該說有這樣的機緣還真不賴,能夠讓美術館館長替人解說畫作也算難得.該位館長自己也說,一般美術館館長少有解說畫作的實務經驗,但是她本人則是在MOMA擔任過解說員,又因為身高很高而在所以在解說上畫作上這點可以放心,而實際上也正如他所說.
堤莫斯先生的確是還蠻有解說經驗的,從館內的畫作擺放比較及畫家自己的畫作演變,到畫家們相互影響與畫派變遷等都有做了淺顯易懂的說明.展出的四幅莫內跟雷諾瓦的畫作可以看出莫內的畫風改變及不斷嘗新找新技法,竇加畫作題材的都市性.以提莫斯先生說明印象畫派的特色,畫家本身不斷嘗試新的創作,在作品畫面把重點移到旁邊提升空的空間等.印象畫派後來走向野獸派跟立體派,更之後則有超現實畫派把佛洛依德的潛意識學說表現出來,捨棄了傳統繪畫技法描繪現實世界,以各種方式想要呈現出世界的真實.這場展覽本身因為展出許多知名畫家跟畫作就已經很不錯,但有那麼棒的解說更添色不少,兩百五的門票還算值得.關於這場的導覽手冊做得還算不錯,只是部分畫有色差是無可避免之事,部分繪畫作品未被收錄,但買明信片多少可以補其不足,扣掉色差問題較少,較可惜的是畫面會被裁切.畫冊場刊兩百五,單張明信片二十元,另外好想用那六百多的教堂窗傘,但是真的好貴啊.
2010年3月20日
筆記-川渕圭一 不要叫我醫生
稍微筆記一下最近看的書,川渕圭一寫的不要叫我醫生這本.這本書是在圖書館還書臨時堆放架上發現的,本來是想看看裡面有沒有跟不完全有關係的參考物,但後來倒是撇開這項看得很愉快.意外發現川渕醫生的個性其實跟某檄還蠻合拍的,很多想法總覺得很有意思,都是那種因為看不慣群體而選擇自己道路的人,比起那些不必要的人際往來,以自己的方法面對事情這點很能理解,不過在多數人眼中,這種人真的是無法被理解的怪人吧.
回歸於醫生的原點是為了為病患著想的醫療,光是這點就很讓人感動不是嗎?還有很多對體制的質疑,雖然應該無法帶來實質的改變,但是多少還是讓人欣慰的.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就在想著,比起幾本知名跟醫療有關的作品,醫龍或者是白色巨塔之類的,雖然這本只是普通人的作品,不過若是改編成大概十來集的日劇其實也還不錯,很多事情都可以在深入討論,比起一些假的形式,這種故事或許更能感動人也能發人醒思吧.不過啊,這傢伙大概跟某檄真的是屬於同類型的人吧,都是那種似乎人生路就是不大平順,偶爾需要多拐個幾個彎才會找到路的那種,雖然現在還在質疑能做些什麼,不過也會稍微努力一下吧.
不要叫我醫生,一個實習醫生的真情告白[研修醫純情物語]/川渕圭一/2003/城邦
這個世上,由人類所製造出來的不自然的物質,老早就達到飽和了.人類那種打算支配大自然的自大想法,早已徹底摧毀了自然界的平衡,甚至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了.然而,那個自大的想法繼續入侵醫療的世界.
為什麼人類必須違反自然來求得進步呢?為什麼大家不能往回走呢?儘管我自己也蒙受文明的恩惠而生存,但是有必要在物質方面追求更豐富,更方便嗎?已經夠了吧?已經很多了吧?
醫療的世界不是也一樣嗎?儘可能地減緩多數人的痛苦,為能過更舒適、更富裕的生活而努力,這是我們醫師的職責.但我覺得,最近醫生與患者都將過度的檢查,明顯被認為違反自然的治療方式視為理所當然,而開始接受.我絕不認為自由地運用人工臟器、複製技術,讓每個人都能活到一百歲以上是件好事,我甚至覺得人類的壽命已經不應該在延長了.
人類如此長壽,對自然界來說很顯然是不幸的事,而對人類本身而言,這樣究竟是幸或是不幸,都還是很大的疑問.與其胡亂地延年益壽,還不如注意如何使有限的生命過得快樂、充實.所謂的醫療,不就是協助人類,讓其有限的人生,儘可能不痛苦、更快樂地度過嗎?
任何生物都會自然地面對生命的終結,不能只有人類長壽,我們應該注意自己違背自然,恣意延長壽命的那份自大,重新意識到自己也是擁有有限生命的自然生物之一.雖然對個人及週遭的人來說,這是一個難以接受的事實,但不管生什麼病,壽終正寢一定是很自然的.
算了吧,盡想著這種事,永遠也無法意識到自己是醫生.
2010年3月3日
+Kathedralenfenster(聖堂の窓)二創本 教堂窗小說試閱+
教堂窗本內共有八篇小說,各有其連貫性和獨立性,有點像是散文獨白式的小說,同時也是百分之百某檄寫法的小說.各篇小說字數千字上下,各篇都有附一張小說插圖.以下列出該篇標題及試閱.
「盤旋高空之鷹」「vorwärts」
「原野上的落果」「immer mehr ins Adagio übergehend」
「不間斷下著冰冷的雨」「blassem Ton」
「眼瞼下的寂靜與黑暗」「ruhevolle」
「勾勒出軌跡的微明」「sehr ruhig beginnen, allmählich steigernd」
「穿過搖曳海波的光」「viel Ton」
「颳起霽色的寒風」「wühlend」
「綻於早春的窗景」「Zeit lassen」
「當意識到時,身披的黑長袍早已吸飽了冰冷且沉重的雨水。」<br /><br /> 發現當下的處境是如此地艱困不利,卻是如此地期盼能有個意料外的轉機。前有埋伏,後有敵軍逼近,後援受困他方未能及時發揮預期成果,情勢開始朝著艱難的方向發展,卻無力阻止這般劣勢持續惡化。不知道何時下起了雨,打溼的地面變得泥濘難行,身上的衣物吸附的水氣逐漸飽和,不但溼冷更增添了重量。吸附過多水分的衣物緊貼在身上,當有所動作時就會牽動因為濕漉貼黏起的衣角,使得行動變得更加不便,耗費了多餘不必要浪費的力氣,加速消耗著殘存不多的心力。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被如同薄霧般的不安和些許疼痛所包圍。視線變得有些模糊,看不清眼前的道路。每當想要突破現況,脫離這進退不是的處境時,彷若受到無形的阻撓,一而再地錯過脫困的最好時機,並增添了些不必要的負擔。越是焦急地想要強行突破逆境,越是使得處境更加艱難,能走的路也越來越窄,開始懷疑起是不是在哪裡走錯了岔路。
明明是如此地堅信著,希望有朝一日能實現埋藏在心底的願望,但實踐起來卻是困難重重,受到的磨難也比預期來得更多且難以跨越。到底是不是有什麼地方搞錯了,或者是方法用得不是那麼恰當,無法筆直地朝向既定的目標前進,就連要實現和那人的約定,也只是漸行漸遠。就如握起一把砂土,細砂不斷地自指縫間流逝,幾乎無法維持一個穩定的樣態,最後手中幾乎什麼也沒留住,是如此地讓人難以置信。正因為如此,才更是焦急地想要掙脫被束縛住、被不安的薄霧所困的處境。
只是,雨一直下著,身上的衣服和長袍吸了過多的雨水,同身上流的血水及汗相混,即使維持不動,想要保持現狀,卻還是不斷地消耗著心神氣力。不知道怎樣才能牢牢地抓住那些即將從指間逝去的那些,也不知道留下來的會是什麼,單單只是想要保護什麼不要改變,竟是如此困難。不明白還有多少磨難跟考驗在前方等待著,看著持續降雨的陰暗天空,不知道這場雨何時才會停歇。
-------「不間斷下著冰冷的雨」
始98/10/22
終98/10/23<br /><br />
*注,神羅篇.1618年~
2010年2月20日
關於60年出生的幾位日本漫畫家跟90年創作雜談
接續昨天日記裡最後想說卻沒力氣沒空間可說的事,關於兩位1960年代的日本男性漫畫家,附加一位同年代的日本女性漫畫家,想嘗試從中找到些什麼觸動的東西.在三個漫畫中最早接觸到的應該是1967年3月15日出生的武內直子,因為入籍的原因而現名富檻直子,小名直子公主,接著是1966年4月27日出生的富檻義博,以及1964年5月24日出生的藤田和日郎.這三名作者現今都都還在世且不斷在創作,連載的作品也多為人所知.
武內直子為人所知的大作是美少女戰士,這是某檄小學二三年級發生的事;富檻義薄為人所知的大作是幽遊白書跟獵人,前者大概是某檄國小四五年級左右的事情,後者差不多是高中發生的事情;藤田和日郎為人所知的大作是潮與虎,別稱魔力小馬,以及魔偶馬戲團,前者約是國小開始連載但到國中才接觸到,後者則差不多是國高中以後的事.這些作品並不因為已經有了年代而失去了閱讀的樂趣,反而是在現在眾多漫畫中,可以被視為是回顧該年代的代表作,而讓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回味著.
以這三位作者設定範圍,在這些作品中,有部分可以窺見,在現實的東西如何轉化成漫畫的課題,所以時常能見到比較寫實系的畫風,那種真實的感覺,在時下流行的多數作品中幾乎被捨棄.約是1960年代的這三位作者,在1990年左右的創作,那時還沒有像現在那麼多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不斷在推成出新,但是也因為不受限於那些不斷在改變的器物,而有更直接坦率紮實的故事.因為故事背景沒有受到太多不必要的設定跟干擾,所以能全心地發展故事,很難三言兩語說個明白給個明確的描述雨具,或許只是一鼓腦豁出去畫出可以對自己交代的作品,所以才會有那種明確卻容易讓人感動的熱血跟對作品的迴響吧.
比起現在時下常見大量賣萌刻意放入大量殺必死的作品和角色,有些還刻意塑造出一種能立即被動畫化的人物造形跟風格,在故事上的創作品質下降了,刻意營造出來的某中氛圍讓人一眼識破,或者根本無心力去追逐.當然這跟二次創作多少也有些關係吧,越多二次創作者創作該作品就代表該作品的人氣,為了迎合,創作出曖昧的角色跟關係製造話題,失去了實際上原創漫畫者可以發揮的實力,也讓人逐漸忽略了本質.雖然很難過,但聽到身邊友人說著畫面美型比起故事本身看得更重要,實在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在看漫畫的過程中,最讓人能感動的應該是作者營造出來的氛圍以及故事鋪陳及發展,有時突破了一般人的思考邏輯而帶來不一樣的轉變不是很讓人興奮嗎?不過在為了要有更多突破但卻設定出更多無所謂、不必要的,甚至是不合理的鋪陳及結果,為了要改變而變得不成樣,這大概是現在多數創作難以避免的弊病吧.如何要讓作品創新又不失本氣,即便是老梗也能有新花樣卻又不能濫用,這實在是個很困難的課題,只是想著不想要刻意追逐潮流,但是有多少人能意識到這些呢,想到這又不禁想要嘆息.
補充,在某檄眼裡這幾位1960年代出生的漫畫家,在1990年代這段時間創作的作品有幾項粗略特徵:
畫面紮實不馬虎,空白頁面少,甚少用大幅度的跨頁,故事發展穩定,會發便當但不會故意製造議題,偶有讓人讚嘆的神來一筆之作,偶有寫實系的畫風,特別是在黑長髮女子不刻意表現出完全直順的不真實感,氣氛營造得很有味道等等.
2010年2月19日
因為回憶而私自頒為榮譽特別賞的魔力小馬
昨晚也算是賭一口氣,因為都已經到最終戰,不看完很受不了,所以即使疲倦還是忍不住撐著身體拼到最後.好不容易一口氣看完了,最後結局卻有點不太能接受,但稍微認真思考一下卻還是得接受.潮與虎這個故事,本來就是蒼月潮跟阿虎搭檔,跟旅行中遇見的人跟邀一起打敗最終敵人白面者,最終敵人被打敗了故事也把幾千年的因果也解了,最後阿虎的訣別也是沒辦法的事,但故事或許也是因為這樣才好吧.事情都結束後大家生活也都回歸常軌,故事也沒了之後,但這樣就好,該交代的也都交代了,外傳則是補充阿虎跟部分人的過去.
魔力小馬最終戰的壯烈,算是現在作品中少見的有頭有尾又熱血,發便當不手軟但又適當,整體來說都很棒沒什麼好挑剔的,成為某檄的漫畫排行榜內被頒為榮譽特別賞的漫畫.之所以魔力小馬被頒為榮譽特別賞有幾項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應該是過去的記憶,一直記得在平溪日式老房子內放的陳舊漫畫雜誌中,讓某檄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此,幾乎是每幾次去都會把雜誌依照期數分好重看過,只可惜年代過久,中間又有缺而且只是一部分而已,直到今日總算才能看清全貌.
若依循陳舊記憶來看,或許當初看到的部分是漫畫第十七集關守日輪跟小馬一起合作進攻,以及部分小馬跟阿虎搭檔一起對抗敵人的部分,可能還需要有其他佐證才能還原實況,但這已經不是今天該做的事情了.因為房間空間有限,實在是沒辦法在那個已經很擁擠的房間內塞入全套麼魔力小馬,所以稍微挑了一下若是有看到有散冊可以收哪幾本,17,19,25,33,外傳.其中若是看到十七跟十九和三三最應該收,外傳則是收了可以補第一集跟最後說明.
這套漫畫雖然已經完結很久了,當時看得不多也不完整,但某方面來說也算是啟蒙某檄之作吧.看著魔力小馬,雖然一開始有點不習慣,畢竟這已經是將近二十年前的作品跟風格,卻不像現在某些漫畫老愛在裡面塞入番外填充拖戲,實際上是個不管是故事內容還是畫面都很紮紮實實的好作品.本篇全三十三本加一本外傳中,很難在裡面看到放水混水摸魚的地方,沒有賣萌也沒有殺必死,有的是實在的角色魅力,即便故事簡單卻直率,偶有地方深入人性也不錯看,閱讀的過程中能感受到厚度跟難以言喻的感動,這是現在該用氾濫形容的作品中,少有的好作品.
藤田和日郎的魔偶馬戲團曾稍微看過一點但沒看完過,或許下次找機會找來看看吧,但全套四十三本還真不少,或許08年開始連載的月光條例追起來會比較輕鬆點吧.若還有力氣,想說些在看魔力小馬時,對於藤田和日郎及同時期富檻義博,生於1960年這兩人畫風相近跟故事發展比較等事,若還有力氣的話,至少也是明天以後的事情了.
2010年1月9日
近日啃食武裝鍊金、通靈等漫畫雜記
努力看完了一騎當千,感想是果然是男性向漫畫,女體裸露跟小褲褲裸露之類的服務還真不少,但說實在話看不出個所以然也看不出來好看的點在哪裡,果然不同電波感覺不對就差很多.吐槽一下,某本附錄作者的四格漫畫中有個很大的錯誤,作者到臺灣龍山寺懺悔說把關羽畫成學生制服迷你裙的樣子感到抱歉,但是龍山寺主神是觀世音菩薩啊,搞笑啊,主神是關公的是行天公啊.其實漫畫可能還不難看,但實在是受不了作者的那種微妙癖好,所以拜託哪個人趕快把這套帶走啊,這套不能往圖書館送也真的是大問題.
在啃的是通靈童子,這套很久以前就知道,房間漫畫堆中也少少收了幾本二手買來的散冊,結局也大概略知一二,只是從來沒個機會從頭到尾看完過,所以藉此機會扛整套回來看.雖然現在沒看完,不過其實已經沒太多耐性啃食了,三十二本真的太多了.故事主軸就是一路打下去,主角群們面對更強的人能力升級,出場人物也多,所以很容易有疲乏感.雖然主角個性懶散,在該努力的時候還是會努力一下,但是微妙的地方在於作者的微妙冷笑話真的很難引起共鳴,太刻意了啊.結果這部是只要跳著看幾本在看完結篇就可以了解正個故事的作品,雖然富檻脫稿嚴重但故事好歹很有進展,好歹有獵人試驗篇友克鑫篇GI篇等,而不是老是就只有一個目標一路到底,相較之下通靈沒意思的點就在這.看了該套漫畫時總算知道,裡面說的通靈人其實就是薩滿[是宗教學系的就該知道],搞笑啊吐血啊,又是部電波不大合拍的作品.
今晚應該是不會再比昨晚更晚睡,只要不啃漫畫其實就還好.不過武裝鍊金這部其實還蠻合某檄胃口的,雖然簡單來說劇情就是直線熱血友情愛情勝利的JUMP系定律,但是比起某通靈的超直線緩慢進度,武裝鍊金雖然看起來緊湊卻恰到好處,扣掉有些伏筆被刪除跟結尾,那個有點無視先前的設定突破及微妙有趣的壞掉感外,但熱血跟想要追著看的感覺到是很不賴.雖然武裝鍊該作品有些明顯的缺陷,但看起來是比神劍跟西部神槍手這兩部作品都更純熟,也看得出來努力過的感覺,或許就是這份感覺渲染了某檄,即使之後可能不再喜歡這部作品,但是也不想忘記一口氣追了四五本看到完結的感覺.
回到武裝鍊金上,這部的笑點通常都放在還蠻恰當的地方,還不至於出現像是通靈的那種很難笑的冷笑話,說實在話某檄真的很難理解通靈的很多笑點在哪裡,介於太認真吐槽太奇妙的中間而難得到共鳴,但和月比較擅長歡樂的對話之類的,所以看得很愉快部分也是出於此.不得不提到看這部的一大樂趣蝴蝶面具,壞掉的地方很多很糟糕,但是就是因為壞掉才可愛,從某方面而言還真是口嫌體正直的表現,雖然很想拋棄什麼卻還是很耿直很熱血,果然是部少年漫畫.至於和樹跟斗貴子果然就是一對實在沒什麼好說的,但還蠻喜歡這對閃光彈.
關於這部作品,雖然部分地方有看到封神的影子之類的,不過在故事原創性跟一些道具,例如斗貴子的核鐵就很棒,許多道具的實用性也很有意思,不難回想起當時在紅的感覺.不過這部作品多少還是看得出好壞評,在第十集末也寫了對短篇漫畫讀者的觀感等也略窺一二,只是這部作品最後還是止於和月的堅持,或許就是這份堅持才保有點什麼也說不定,就如同作品所呈現出來神劍的整體感和西部神槍手的悔恨部分轉移到武裝鍊金中補完,也算是不錯了呢.總之,這部已經決定成為某檄房間內漫畫堆的一員了,之後在想房間空間要怎麼清出來放呢,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