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9日

蜂巢架構中的愚者幸福《暴蜂尼亞(Bugonia)》

上映過了幾天了來寫感想。《暴蜂尼亞》上映當天就去看了,可那時寫感想應該會影響到別人的觀影,壓著幾天才來寫。目前沒空二刷,只能針對第一次觀看的印象進行梳理。



強烈建議還沒看就請直接進場看,知道太多會影響觀影感受。


下收捏他跟觀後感


(沒看過這個導演的相關作品,之前很有名的那部可憐的東西沒興趣看,暫時不補)


從結論來講,觀影後感想是『箱庭世界』及『造物主與被造物的相似性』。


箱庭世界,這很像日本同人遊戲常出現的設定,劇中也多次暗示『這個世界跟現實生活有些不一樣』,尤其是那個顯示倒數月蝕畫面,扁平狀的地球,很難不注意到這個世界的異質性。這部片有營造一些獨特的氛圍,封閉的關係(非常接近cult支配跟被支配的關係),明確的階級制度,支配跟被支配,榨取等。這部人物近距離特寫的非常多,非常吃演員演技。個人蠻喜歡演出唐的艾丹·德爾比思(Aidan Delbis),那感覺不太像演技,而是他本人既有的特質,查了一下資料是素人演員,且演員本身跟演出角色都有自閉症傾向。泰迪的演員是傑西·普萊蒙(Jesse Lon Plemons),看過他演出的片是《遊戲夜殺必死》的那個警官,但這兩部片的感覺落差頗大。。


唐這個角色算是本齣戲的良心,官方訪談則是說明該角色是該電影的靈魂(soul)及邏輯之聲(voice of logic)。我認為這是合理的,因為即便再受到不公平的對待,因為不當的施藥在快要發瘋的邊緣,他也沒有開槍,遵循命令但沒有觸及道德下限。與之相對的是泰迪,他用仇恨克服了支配,但最終被仇恨吞噬。選擇殺人這件事,並不是沒有轉圜餘地,但他選擇殺害別人來維護自己的立足之地的同時,他就已經不再單純,且漸漸失去理智跟判斷力,於此之後發生了保冷劑事件,不意外。劇情後半揭露蜂后為什麼選擇滅絕一途。


覺得蜂后不會因為綁架而選擇滅絕一途,也不是單純的失控,最終選擇毀滅的關鍵落在於:理解了被造物跟造物主之間無法割除、根植於本能地醜陋。為了生存而掠奪,為了成功不擇手段,為了保全自己而說謊,剝削他人以成就自己,殺害同族而不是友愛同族,無一不是醜陋行為。這醜陋行為很可能是造物主本身既有的,而不是單純的病毒擴散,導致被造物全部染上了某種病徵。如果造物主是尊貴的,那又為何會選擇說謊呢?說自己跟被造物太久了也有點被同化了,但難道不是與深俱來的一部分?這部分我認為有討論空間。


在唐做出決定後,蜂后在跟泰迪的對話中坦白,說他的確就是從外星來的,他們來到這個地球但無意間也將母星的病毒帶到這星球上,他們試圖阻止跟製造解藥,但病毒太頑強了殺不死。這一段究竟是真的還是假的,無從證實,覺得這部分一半一半吧?一部分是的確是他們帶來的,一部分則是與生俱來的。劇中有多個看起來像是單方面陳述的對話,沒有給出太多實證,就連證實有外星人支配著這個世界這部分,泰迪有逮到推估兩個實際上是外星人研究並支解,有出現畫面,但我覺得沒有特別關鍵的點,只是在那個時間點應證了泰迪是個瘋狂到不惜犧牲別人,只為了證實自己是對的,有非常極端、殘暴的一面。


雖然電椅測試證實了蜂后並非常人,讓唐眼見為憑,相信了他們抓來的真的不是普通人,極可能是掌握著同胞生殺大權擁有進言權的貴族,但於此同時也證明了泰迪跟唐基本上也已經不再是平凡人了,他們已經做了超過一般人道德限界的失控行為。如果今天這個人就只是個普通人,或者蜂族的肉體是非常脆弱的族群,他們的越線之舉也只是荒謬的證實他們自己的辯證法及大前提(認為他們向工蜂一樣庸庸碌碌且族群正在衰弱)全部都是錯的。雖然這部的主題不是道德倫理,但以一名普通人(某檄)的觀點來看,這部作品遊走在失控邊緣事件很微妙的事情。(如果他們抓錯人殺了人,那就會是普通且名符其實的CULT片了)


蜂后決定停止被造物的生存機能,除了泰迪的反抗跟虐殺了蜂后的同胞,覺得蜂后自己應該也意識到了自己正在說謊,這可能也是他下決定的理由。唐跟他約定,轉達能一起離開但希望他能幫忙轉達(唐)對他(泰迪)的關愛及感謝。但蜂后並沒有轉達,雖然說出了一部分的實情,或許是真的(被造物史可能是,上太空船的密碼跟地點是正確的),或許不是(藏在後車廂內終止計劃的藥)。蜂后或許也意識到,自己已經被這些比他低下的種族漸漸同化,偏離了當初的目的(再造一個不小心毀滅的生態及文明),種族滅絕是憐憫嗎?或許只是種傲慢。無論爭論的結果為何,只有事主才能明白箇中滋味。


仔細想想,暴蜂尼亞的故事裡面似乎混了一點人性跟神性的探討。某種程度而言,泰迪是個想成為比他現行位階更高的存在,蜂后則是混入了蜂群之中支配蜂群,甚至說出了待太久了,我受到了影響。兩方本來不會有所交集,泰迪綁架了蜂后,脅迫蜂后為了蜂群的利益而談條件,但卻在終於有機會談條件時,選擇以性命相脅要求蜂后解放蜂群讓蜂群不受支配。


泰迪在綁架蜂后,雙方幾乎沒有像樣的對等交談,雖然有蜂后影響的特殊性在內,但實際上泰迪眼中看到的真的是他所想像的那樣嗎?他真的是想要談條件用以幫助群體嗎?即便知道對方可能是這場談判過程中重要的人質,卻沒有真的將對方當作談判籌碼看待。泰迪的仇恨跟自大最終毀滅了他自己,或許他不使用炸彈背心登艦,或許他真的能見到真正的蜂后,並以對等的身分談判也說不定。


若以遊戲的觀點來看暴蜂尼亞,泰迪跟唐的人生,『死亡』也是一種合理的結局。


暴蜂尼亞要討論的並不是道德議題,在於支配跟被支配的這件事上做了相當份量的論述,順便諷刺了思想時尚(下班時間到了,忙完工作就可以下班了,問題就工作做不完誰跟你下班啊);公司體系內部失能(員工受傷了但不敢請假不敢提工傷,群體製造出某種你不能給別人添麻煩的氛圍,剝奪個體發聲的機會);公司上層高貴之人給予的社會地位(被抓的時候馬上提出威脅,說明自己身份高貴很重要);時尚社會必須要多元化(但實際上畫面上看到的盡是充滿規矩跟整齊的樣貌)。諸如此類社會時事諷刺,但那很重要嗎?好問題。


這部若要下副標題,會下『愚者的幸福』,但這就說得太白了。泰迪究竟是拯救整個群體擺脫被支配的命運的救世主?先知?覺者?我想充其量大概只是個為了至親跟失去之物(包含他照顧多年的唐),選擇犧牲他人來證明自己是被害者,但同時他也是個加害者,對整個不公的世界復仇,換取了最為平等的結果,一視同仁的死亡。


被造物依循造物者所制定的樣貌及規則存活於世,被造物帶有造物者的某些特性,依照那樣的特性活著。當被造物停止運作,草木依然根植於大地,花朵依然盛開,蜜蜂依然活著,貓狗等動物存活於世,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



其他,看片的時候有個地方讓某檄很出戲,雖然艾瑪·史東演得很出色,但那個紅色翻領外套跟光頭造型,很難不讓我想起盜賊榮耀的紅袍索菲娜,某些特質也挺相近的,嗚呼。片尾那一段會讓我想到MIB星際戰警,貓脖子上的迷你星系,那一段演出時,即便那是1997年上映的電影,那個轉折仍然讓我讚嘆不已(MacGuffin用得非常出色)。暴蜂尼亞的後半段的轉折(從救護車上脫逃開始)讓我有類似的感受,但一些設計外星人的互動跟演出,不知道為什麼也讓我覺得很有90年代的好萊塢風,可能是某種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吧?或許。


暴蜂尼亞是翻拍劇本,原作是2003年上映的韓國片《拯救綠色星球!》,那部片沒看過就不評論原作了。看完電影後覺得這部片可能是屬於邪典電影,很可能會是小眾愛好者會喜歡的一部,不容易大賣,有但成本應該不低,尤其最後幾個鏡頭大概是特別燒錢的,大量的臨時演員跟治裝,僅僅只用了數秒連貫成數分鐘的畫面。後續查了資料,官方帳面預算為四千五百萬美元,但實際花費可能高達五千五百萬美元,回本線推估在全球一億一千美金以上,算中高成本製作。


暴蜂尼亞的片尾收錄環境聲音,動物叫聲跟風吹草動,最後則是遠雷跟濕潤的降雨。工作人員清單至中的那一條用特殊字體加強放大,非常顯眼,但也很不容易讀。


-----------


https://tw.news.yahoo.com/%E9%9F%93%E5%9C%8B%E3%80%8C%E8%A2%AB%E8%A9%9B%E5%92%92%E7%9A%84%E5%82%91%E4%BD%9C%E3%80%8D%EF%BC%9F%E5%B0%A4%E6%A0%BC%E8%97%8D%E8%A5%BF%E8%8E%AB%E7%9C%8B%E5%AE%8C%E3%80%8A%E6%9A%B4%E8%9C%82%E5%B0%BC%E4%BA%9E%E3%80%8B%E5%8A%87%E6%9C%AC-%E7%9B%B4%E6%8E%A5%E4%B8%9F%E8%89%BE%E7%91%AA%E5%8F%B2%E6%9D%B1%EF%BC%81-160359960.html?guccounter=1&guce_referrer=aHR0cHM6Ly96aC53aWtpcGVkaWEub3JnLw&guce_referrer_sig=AQAAAGe7IPMXKbxR5oT1WSjcxxa0frZ42U_7z4-LmEXf1P4csCVzOWcVnf4csj6QQUgwMX9mvC7aNWJJU0wk8M3TmaKekDtxIrK8bGFYzaC8tkyJdSU24u5i6drAcmOLyqBg4cOfktsSBFgfyVhP502gNqJnl5ScPtlF8ZJd6AhapaP0


《暴蜂尼亞》故事講述兩名深信陰謀論的年輕男子,綁架一位冷酷女執行長「蜜雪兒」,認為她是企圖摧毀地球的「外星人」,並關入地下室逼供,一場關於權力、信仰與偏執心理黑色對決就此展開。尤格藍西莫直言,這部作品比他以往更具現實感,「自從我四年前讀到這個劇本以來,感覺這部電影貼近現實的程度越來越高,雖然這有點無心插柳,但或許也因為我們人類正持續把自己推向邊緣。」




Aidan Delbi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idan_Delbis


Both Delbis and the character Don are on the autism spectrum.

德爾比斯和唐這個角色都屬於自閉症譜系。


Lanthimos described Delbis's debut as central to the film, calling his character the project's "soul" and its "voice of logic".

蘭斯莫斯稱德爾比斯的首次亮相是這部電影的核心,並稱他的角色是該項目的「靈魂」和「邏輯之聲」。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ugonia_(film)

主要拍攝於 2024 年 7 月 1 日在英國奧克斯肖特和海威科姆開始。拍攝也在喬治亞州亞特蘭大進行,並於 10 月在那裡結束。對於虛構的 Auxolith 總部,迪頓公園的聯合辦公空間 Botanica Ditton Park 被用作拍攝地點。導演希望在雅典衛城拍攝《布戈尼亞》的結局場景,但希臘中央考古委員會拒絕了他的請求。希臘米洛斯島的薩拉基尼科海灘被選為替代地點,拍攝時間為 2025 年 5 月。這部電影的預算為四千五百萬美元,然而,Deadline Hollywood 的一份報告表明,這部電影本身花費了五千五百萬美元,使其成為蘭蒂莫斯最昂貴的電影,超過了《可憐的東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