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名古屋城 大天守一樓展示區當期展
附近稍微繞一圈,黃金水井戶枠模型拍個照,隨後就登樓梯上樓。很喜歡名古屋天守閣的這個樓梯,兩層螺旋設計,旁邊的裝飾簡單又好看,而且有點大正風之感。大天守一樓展示區有三大區域,主要展當期文化財、刀劍展、名古屋城相關常設展。這次一進門旁邊,可能有上次沒注意到過的展設,主要是展出名古屋戰爭相關的古物,陳設了水壺,軍隊手帳,千人針,印有軍印的破碗等物,部分由愛知名古屋關於戰爭資料館提供。
上洛殿三之間的襖繪
『本丸御殿於慶長20年(1615年)完成。現在,已經復原公開的玄關、表書院、對面所、下御膳所,於此時所建成。寬永11年(1634年),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的上洛(作為都的延伸)整併,本丸御殿施以大規模的改修。為此,大部分的建物拆除,重新建蓋了上洛殿等處。
上洛殿為將軍專用的接見面對面禮儀之場。天花板繪,欄間雕刻,裝飾金具等,施以在本丸御殿中最華美地裝飾的建物。另外,重於襖繪的格式,以水墨為基底施以淡彩,簡明地描繪著。筆者為幕府的御用畫師之高明的狩野探幽(1602~1674)。
三之間為將軍與面對面接見之人所入之房間,周圍圍繞著四季花鳥圖。東側為寒冬,北側是早春,西側是夏,南側秋冬的景觀之描繪著。四方合計18面的襖繪免於戰災,皆現存。』
(名古屋城的本丸御殿,德川家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曾住於此,所以這裡只的上洛,推想應該是指將軍落腳處所延伸出的政治意涵。)
(逃過戰災是指名古屋市的職員在空襲前將此些襖繪搬出並藏於乃木倉庫及灰寶神社,逃過了戰火。)
柳鷺圖
江戶時代前期 寬永11年(1634年) 狩野探幽 畫
上洛殿三之間南側 名古屋城藏 重要文化財
『佇於枯柳上的鷺鷥,最左端有尾長鳥飛著,描繪著秋冬的風景。作者為探幽,有別於玄關及表書院所見濃厚、豪壯之風格,畫面上大量地留白,創造出簡明的安定感之作品。』
當期展出的本丸御殿障壁畫展出的是上洛殿的狩野探幽畫的柳鷺圖,原設置於將軍下塌的上洛殿三之間南側。依照解說牌的說詞,南側為秋冬之景。狩野探幽是狩野派重要的代表人物,在留白跟施以金繪的技術之高超,畫面安排跟描繪出的美真的無懈可擊。雖然已經是很久遠的障壁畫,但真跡的真的很美,但可見邊緣留白處還得見金箔閃閃發亮,沒有多餘的筆觸,不管是白鷺還是柳枝都很有勁道。
柳鷺圖右二枝間藏了一小鳥,最左畫面上有一長尾白鳥飛舞。引手的部分,可以看到德川家的家徽,引手兩兩之間有固定或磨擦過什麼的痕跡;障壁畫的框緣也細緻的畫了裝飾花卉。為了要拍攝全景,整個人卡在柱子旁邊,還試著在畫面上調整櫃子的框架,並等待路人賞閱後通過,花了很多時間。
名古屋城本丸御殿的天井畫(天花板畫)
『本丸御殿其內,為了恭迎將軍而建造的上洛殿,在天井上緊連地鋪滿了描繪各種花鳥跟山水的畫。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與襖繪一並取下並於各處疏開安置故得以免於燒失。
現在,計700面的天井板繪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保存著。(繪製本丸御殿天井的)筆者,同為繪製上洛殿襖繪的狩野探幽一門。可見老手畫家(達者な画家)跟年青畫家(若そうな画家)等能力所及之區別,是很有趣的狀況。又,這是(日本)全國性少見的例子,是為貴重的作品群。』
戰災燒失前的本丸御殿上洛殿一之間(照片)
昭和17年(1942)~18年攝影 名古屋城藏
『右側為一之間北面的寫真。襖繪其上有豪華的雕刻欄間。於其上,可見天井板繪,折上格天井。左為天井從正下方所見的樣子。角材配置成格子狀,格緣塗以黑漆,交叉部分施以辻金具裝飾。』
滝圖 (瀑布圖)
江戶時代前期 寬永11年(1634年)
上洛殿一之間 名古屋城藏 重要文化財
『本丸御殿上洛殿為寬永11年(1634年),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將於此宿泊而增築。六間房間構成了將軍專用的面對面儀禮之場。此片貼於四房間中入側(廊下)的天花板,650枚的天井繪貼於此處。
竹圖
江戶時代前期 寬永11年(1634年)
上洛殿一之間 名古屋城藏 重要文化財
『一之間為上段之間的南面之處。城主等級的上級武士,於上段之間坐著將軍面對面的房間。天井上,陳設著一枚一主題相異共96枚的板繪。』
山水圖
江戶時代前期 寬永11年(1634年)
上洛殿一之間 名古屋城藏 重要文化財
『一之間的天井板多繪有山水、花鳥、代表祥瑞的植物等為畫作主題居多。此為描繪了自險山流出的川水,依於其上宣流而下,松枝蔓延的風景。中國風的山水圖。』
IMG_5265.JPG - 2018 0429-0503名古屋DIR行
IMG_5271.JPG - 2018 0429-0503名古屋DIR行
IMG_5275.JPG - 2018 0429-0503名古屋DIR行
IMG_5278.JPG - 2018 0429-0503名古屋DIR行
飛燕圖
江戶時代前期 寬永11年(1634年)
上洛殿一之間 名古屋城藏 重要文化財
『一之間的示以高挑之格式,是為折上格天井。折上部分為,此依於曲線狀的天井板繪嵌入。此型的天井板(支輪)透過拼裝組合成曲線狀的一段,嵌於天花板上。』
現場展出四件天井畫,皆為重要文化財,作者不詳,分別是:滝圖、竹圖、山水畫、竹圖。雖然照片中高掛天花板看起來小巧,實際上卻不小,目測尺寸約為40cmX60cm左右。事後查了名古屋城出品的障壁畫圖冊,兩本都沒有標注天井畫的尺寸,殘念。看起來這些畫作,為了更長久的保存,似乎都換過作為支撐底層的木板層,畫在紙上的跟裝裱的布料有被蠹過的痕跡。用墨筆勾勒出輪廓,用較淡的墨色施以紋路,施以金箔裝點。滝圖跟山水畫完整性較高,竹圖感覺受損嚴重,飛燕圖不很確定有無換過支撐畫作的基底,可能沒有換過也說不定。
-0502-名古屋城 大天守一樓展示區當期刀展
旁邊的長廊是刀劍展,這次展出了十件刀劍,包含:「刀 無銘(則長)」、「刀 銘 繁慶」、「脇差 銘 同作彫之 長曽祢虎徹入道興里」、「刀 銘 武藏大掾 藤原是一」、「短刀 銘 藤嶋友重」、「脇差 銘 於南紀重國造」、「短刀 銘 備前國住長船 与三左衛門尉 祐定作之」、「太刀 銘 親次(青江)」、「短刀 備中國住 次直作」、「脇差 銘 於武州江戶 源正次」等。
這陣子已經不那麼沉迷於刀劍,這次展出中也沒有特別有名的刀,但有幾把還是蠻有趣的。
在刀身上似乎是雕了天王像的「脇差 銘 同作彫之 長曽祢虎徹入道興里」,刀銘「本國越前住人至半百居 住武州之江戶盡段治之工精爾」,白鞘上的文字「虎鉄」傳為伊藤博文書。長曾禰興里為石田三成的領主,生於近江佐和山城下(現滋賀縣彥根市。慶長5年(1600年)關原戰時逃往金澤,其後為甲冑名工為人所知。超過了五十歲後,移居江戶後開始刀鍛治。兜及古釘等,用古鐵融鐵重新鍛治刀為得意技,會註明古鐵入道。其後依於中國故事改稱虎徹。隨著年齡增長的高超技術,寬文年間(1661~1673)年結束開始到延寶年間(1673~1681)初為絕頂期。長文銘刻入「越前國出生的我今已半百(50歲),住於江戶於鍛治的工作精進」。
光是看說明就覺得長曾禰興里是很不得了的人物,刀也實在沉穩鋒美。網路上可查到這把刀的資訊,看來是把名刀。另外覺得很不錯的還有「刀 銘 武藏大掾 藤原是一」,很喜歡他的鍔,用金漆在刻有花草紋上點綴。另外,「太刀 銘 親次(青江)」為了防範地震,所以展示方法稍有不同。說是稍有不同,但看起來也只有刀的本體跟別的刀不一樣方向放置,實際上有什麼差看不出來。「短刀 備中國住 次直作」的刀鞘上有四季草花蟲紋,細緻的嵌在刀鞘各角落上。
大致看完本期刀展,一樓展區附近就只剩下常設展。一樣還是花了些時間在常設展的區域逛逛,不管是當年已經被列為國定古蹟,為了實測拍了很多照片跟做了各式各樣的測量,留下了不少照片,讓人覺得真的很佩服,同時也對於留存著戰火燒失的各種殘骸,依舊能夠讓人想起戰爭的可怕及可畏。逛完一樓展間,從上行樓梯繼續登天守。這樓梯間真的令某檄相當喜歡,如果週遭都沒人就更好了,但有困難吧。
參考資料:
長曾祢興里(ながそねおきさと)(入道銘 虎徹)
https://kougetsudo.info/nagasoneokimasa-kotetsu/
-0502-名古屋城 特展名古屋城的名品之一
上二樓,意外發現平常不開放的二樓展間,正在展出特展,毫不猶豫的就進門參觀,然後就發現了新世界。二樓展示間正展出「名古屋城的名品」(免費參觀),展出時間為平成30年3月24日至5月六日間,也就是說,這是為了天守閣將封閉整建的特展,展出內容為平常甚少同時展出跟名古屋城歷史密切相關的各式器物。事前沒有特別關住到這個展覽,只覺得像是撿到寶一樣,超幸運。
名古屋城的名品 導讀介紹
『名古屋城依德川家康下命築城,天守為慶長17年(1612年)落成。昭和5年(1930年),做為城郭建築被指定為國寶第一號。理應代表日本的巨大天守,於昭和20年(1945年)因空襲而燒失。
想要復興足以代表名古屋的符號,市民們的聲音廣大迴響著。昭和34年(1959年)至現在的天守,透過鐵骨鋼筋的混凝土造的將天守外觀復原。內部變成了歷史博物館,擔當著傳承名古屋城的歷史及近代武家文化的角色。於其中,積極地蒐集免於戰災燒失的本丸御殿障壁畫、武具、繪畫、歷史資料等,並逐步對外公開。又,障壁畫、刀劍的修理復原等,及資料的良好狀態保存,為了傳承於後世而致力於此。
本展為現在的天守重建以來,將近六十年來蒐集保管的收藏品中,選出最能代表的器物展示於此。其豐富展件,若能明白現在天守閣過去所擔任的重責的話是如此令人欣慰。』
一進門,右前方的展示櫃即陳放本丸御殿玄關附近大廊下的「竹林豹虎圖」真跡,超有魄力的陳設於此。毫無疑問的,這絕對是真跡,有別於現在本丸御殿展出金碧輝煌的複製件,雖不見金箔妝點,卻展露出無以言喻的氣勢,真的讓人很感動。真跡之美穿越時間跟空間,見於此障壁畫者多出聲發出了讚嘆。
本丸御殿障壁畫
『名古屋城本丸御殿為慶長20年(1615年)完成。寬永11年(1634年),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的上洛兼併於此,多數建物拆除,增築了上洛殿,成為將軍專用的宿館。德川家康與大坂城的豐臣秀賴對立之深的寬永期的慶長期,與江戶幕府支配體制進入安定期的寬永期的建築及障壁畫共存於此,此為他處沒有辦法見到之特色。
昭和5年(1930年),本丸御殿與天守等建物,被指定為城郭建築國寶第一號。昭和20年(1945年)於戰災中燒失,但襖繪及天井板繪被取下帶出,分別疏開安放故免於燒失。現在殘存1047面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幕府御用畫師依於狩野派描繪的障壁畫,其總量、美麗、來歷都相當的明確,價值極高。』
竹林虎豹圖
江戶時代前期 慶長19年(1614年) 大廊下東側(玄關境)
名古屋城藏 重要文化財
『杉戶是為柾目的杉板,施以黑漆塗裝的框(外框架的木)圍繞的板戶。於建物與渡廊廊下之境,在建物的入側(廊下)區隔空間之用。此為玄關與大廊下安設使用。玄關的障壁畫,以竹林中成群戲耍的虎跟豹做為統一主題。』
竹林虎圖
江戶時代前期 慶長19年(1614年) 狩野長信畫
玄關一隻間南側 名古屋城藏 重要文化財
『玄關為公家的來客最初會通過的地點,與城主面對面接待的建物。建物內的房間與南側的走廊下,用障子戶做了區閣。障子的下部(腰)也貼了描繪的畫。身體膨起,幽默滑稽地虎描繪其上。於玄關描繪的虎,本來是為了施以威壓與來客之人(以表城主之威嚴),卻也有幽默可愛的姿態。』
旁邊轉角陳設的是四聯的窗門,依稀看得到施以金箔的痕跡,主題是竹、虎、花卉、庭院石,此為狩野長信所繪。肥肥的大貓,貓科類果然很可愛。
-0502-名古屋城 特展名古屋城的名品之二
繼續順行觀賞,旁邊陳設的是櫻花雉子圖。雖然是櫻花雉子圖,可這件跟兩年前所見的似乎不是同一件,或許是背面也說不定,沒有特別解說說明。主題是野雉、櫻花,流水跨過三面障壁,最角落還有喜慶的紅白薔薇,金箔保存得仍十分完整,可見上方留存了金箔間的餘白,相當的貴氣。
櫻花雉子圖
江戶時代前期 慶長19年(1614年) 表書院一之間東側
名古屋城藏 重要文化財
『左為八重櫻,其右依序為雉子、溪流、紅白的薔薇描繪於其上。表書院為城主與來客行於面對面之禮儀的建物。一之間為來客中身分最高的人才能入內,與上段之間的城主面對面。表書院得見尾張德川家的底力之同時,被美麗的障壁畫圍繞著,在最好的空間展演著。』
感覺這次展出的櫻花雉子圖因為較大件,少了一點緊湊感,印象中兩年前看到的是兩面障壁的尺寸,感覺有差。櫻花雉子旁放了一件大作,讓某檄僅僅只是看一眼就差點叫了出來,而且直覺這應該就是狩野探幽的大作,也果真如此,狩野探幽「雪中梅竹鳥圖」。其實也部很確定有沒有看過這件作品的資料,可是這件作品所展現出的魄力,遠遠超過於前面幾件作品,感受到的美跟力道,讓人再三讚嘆真的是三生有幸。更棒的是,現場還是可以在不開閃光燈的狀況下用相機手機拍到爽,真的超棒的!
蒼勁有力的梅樹橫跨了整個畫面,留白之處積滿了白雪,跟點綴其間的白梅,竹子頂上被白雪壓得枝頭都矮了,小鳥在最橫側面的梅樹枝頭,五隻小鳥蜷縮於此,還有一隻準備飛落,畫面最左側還有一長尾飛鳥飛翔著。施以金箔鋪陳於其後,也不過就是為了映稱出堆了積了白雪的梅枝,是如此的意境深遠。毫無疑問的,沒有燒失於戰火中,又得以親見這貴重的真跡,真的是讓人非常的滿足。雖說如此,空間不足以讓某檄完整拍下整件作品,沒有辦法用自己的方式完整紀錄,也讓人深感懊惱。
雪中梅竹圖
江戶時代前期 寬永11年(1634年) 狩野探幽畫
上洛殿三之間北 名古屋城藏 重要文化財
『上洛殿為將軍入名古屋城時,為行以面對面儀禮之建物。三之間描繪了四季花鳥圖。此為雪落於老梅的樹枝間端,尾長鳥徐徐飛起,早春的景色。作者是探幽,與玄關及表書院所見濃厚、豪狀氣魄的作品相異,大量的留白,爽明明快地表現出安定感。』
另註:
「水墨画は三之間から。雪が積もる梅の木にキジが1羽、尻尾を残して切り取られた部分を補筆した「雪中梅竹鳥図」がある。」
(狩野探幽作品中)於三之間開始的水墨畫。雪鐘梅雪鳥圖,梅木上的積雪有一隻雉鳥,尾部被切到部分,有補筆。
雉子躑躅圖
江戶時代前期 寬永11年(1634年)
上洛殿上段之間入側 一之間西入側境北側 名古屋城藏 重要文化財
『本丸御殿的杉戶繪,合計66面現存於世。其中置於上洛殿的16面特別地精緻,鮮明地描繪著。豪華地施以彩色、金銀的砂子。此為上洛殿西側的入側(廊下)的分隔,但週為的天井板繪、裝飾的金具等,陳現出莊嚴的空間。』
拜見了狩野探幽大師經典之作後,往旁邊繼續看下去,就稍稍顯得索然無味了些。旁邊所見為沒有特別標註作者的兩件式的障壁畫,雉子躑躅圖。老實說這個安排有點不那麼好,在大師的作品旁放一件整體感略為低了一截的作品,到底是想貶低誰呢?這個配置真的有那麼點不夠爽快。不過,單獨來看雉子躑躅圖仍是一件好作品,明朗的山景跟棲於林間花中的雉鳥,長久的蝕入木色的顏料,整體風格也變得跟檜木一般,變得有點像是木板畫的獨特風格(註,此件為杉戶繪),也不壞。
只是,放在明快有勁留白的雪中梅竹圖旁,真的遜色幾分。另外有個小缺點,雉鳥雖然畫得好,色彩鮮豔且羽色描繪得很仔細,山卻畫得很平面,花雖然畫得很仔細但也讓人覺得力道不足,有點小家子氣,真的非常可惜。其實,會場只需要把這件雉子躑躅圖跟雪中梅竹圖兩件作品互調位置,問題就解決了,會這麼安置可能也是空間不足所致吧。
最旁邊角落處,放置了四連障壁畫,有別於所見過的障壁畫花鳥主題,是比較少見的以建築物跟人物事件為主題的作品,讓人意外的是,這居然也是狩野探幽的作品,「帝鑑圖[褒獎守禮]」。老實說美感已經有點乏力了,在方才接連不斷的洗禮之後,對於比較不感興趣的主題就變得有激不起興致。不過不虧是狩野探幽,似乎都難不倒,就算是這種人物跟建物主題也能夠得心應手的表現,也真的是大師。
整體而言,帝鑑圖的風格很像傳統中國式的宮廷院落的畫法,格式上也很像,但仍不失細緻的描繪。左半邊為近景跟遠景,描繪遠山跟府邸前的守衛,右半邊為中景,描繪漢宣帝褒獎官吏,可見皇帝居於屋內,前有跪謝領受賞賜的官吏,下官則捧著皇帝的打的賞賜要遞前。作品本身放置在上洛殿的一之間東側,為將軍接見的人得以見到的障壁畫,多少有些意指為居於此處的將軍也會如此對待臣子一般。另註,漢宣帝為西漢皇帝,因出生遭累入大牢,但逢廷尉監丙吉相助,多年之後輾轉登基,在位期間甚能體察民生疾苦,極其留意吏治,極盡可能剷除貪官汙吏,使百姓好度日,是為一代明君。
帝鑑圖[褒獎守禮]
江戶時期前期 寬永11年(1634) 狩野探幽畫
上洛殿一之間東側 名古屋城藏 重要文化財
『上洛殿的上段之間至一之間的障壁畫,總稱為「帝鑑圖」。此為中國皇帝的善政等流傳佳話為描繪主題。漢宣帝傳招了守禮(地方官),於此馳走的畫面描繪於上。守禮是與民眾最靠近的存在,舉出功績者,給與厚遇。此為理解民心而守禮者輩出,皇帝深得民心之逸話。』
展間內光是第一區的障壁畫就讓某檄駐足非常久,時間也已經是下午三點,而且走走停停大量拍照了大半天已經很累了,後面還卡了一個西北隅櫓,所以接下來就加快動作大量拍照,用眼睛跟相機努力紀錄資料。
參考資料:
漢宣帝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1%89%E5%AE%A3%E5%B8%9D
漢宣帝的兩位大恩人
http://www.epochtimes.com/b5/16/9/5/n8268681.htm
狩野探幽「帝鑑図」の復元模写 名古屋城本丸御殿で公開
https://www.asahi.com/articles/ASL6G7WFTL6GOIPE02C.html
名古屋城本丸御殿重造紀錄(素人)
http://teramatiisejosai.travel.coocan.jp/honmsrugoten.html
-0502-名古屋城 特展名古屋城的名品之三
第二區是武器與武具,再次陳設不少日本刀,也展出了火繩槍跟甲冑跟頭盔,大部分都是某檄不大熟悉的部分。
武器與武具
『刀劍、甲冑、火繩槍等,日本傳統的武器武具等,是名古屋特別著重重點的蒐集並公開的分野。日本的武器武具,跟他國相較多有獨自的形式跟製法,發展得相當完整。特別是戰國時代的量、種類之豐富,質地也飛越性的向上。其後,德川政權下長期的和平,鎖國時代的延續故,直到幕末時期還保有傳承著傳統的形式,持續著使用。
刀劍本來為殺敵、護身的武器。另一方面,閃耀著美的光輝,此為其他武器所沒有的特徵。為表以自身的強悍,優位性的表現,產生了各式各樣的形式,匠的意念也投注於此。武具中特別被重視,好比於寶物般貴重。其樣貌之美,即便為生於現代的人也給與了相當高的評價。』
似乎有別於一樓展間的刀劍展,這區展出的刀劍歷史似乎有別。會場展出尾張德川家16代當主德川義直所用的刀「刀 銘備州常傳久光」(名古屋城藏 平尾建氏 寄贈)、「刀 銘以南蠻鐵筑後守藤原包則」(名古屋城藏 木子節子氏 寄贈)、「刀 銘粟田口源廣綱」(名古屋城藏 木子節子氏 寄贈)、「脇指 銘長曽祢興里入道虎徹」(名古屋城藏 木子節子氏 寄贈)、「薙刀 無銘」(江戶時代 名古屋藏)等五把。
稍為岔題,在名古屋城天守閣所見之展件,時不時即見「木子節子氏 寄贈」或「木子コレクション(木子收藏品)」(註,木子氏的讀音為「きご」),兩年前就已經懷抱疑問,事後查了資料才略得窺見一二。木子家的代代先祖們,擔任為日本皇室宮中修理職的棟樑,自明治維新前即在宮中奉仕服務,傳於木子清敬(1913~1995年)時,除了幫宮內修復建物,如青山御所、皇居、御用邸,也擔任了日光東照宮及東大寺大佛殿等修復工事。在東京都立圖書館,留存建物內裝相關的大工木子家傳承的資料,蒐羅江戶中期到昭和初期的建築資料群,約兩萬九千件的資料。昭和50年時,東京大學的內田祥哉和稻垣榮三郎教授勸請木子清忠寄贈東京都立中央圖書館,於後設立了木子文庫。
因木子家的工作,蒐羅了大量的建築物資料。平成5年(1993年),在居住名古屋的木子進發氏,將長年蒐集的刀、鍔等刀劍收藏品,全數寄贈與名古屋城,其數約八百件。名古屋城因收到如此龐大且貴重的收藏品,便以交替展示的方式公開。雖然實際出處不祥,但有找到「故木子進發氏収集資料 木子節子氏寄贈」之說明,木子進發其妻於夫進發過世後,寄贈了此些收藏品給名古屋城。依於這個緣故,名古屋城的展間時常常得見「木子節子氏寄贈」字樣。
再次離題。覺得自己跟狩野派還蠻有緣的。第一次去日本(2008),跟團去看了二条城,那邊開始首次接觸狩野派。歸國後開始查資料,發現根本沒有狩野派的中文wiki,自己還費力的寫了翻譯,丟在自宅[當時還在無名小站的歸處]中當紀錄。第二次(2016)、第三次(2018)前往日本,都在名古屋城親見狩野派的大作,甚至有幸得親眼見狩野探幽之大作,實在是很感動。後來狩野派的中文wiki也有人去補完了。
甲冑與兜
『甲冑為了防範來自攻擊身體弓、槍、刀等的裝具之總稱。保護胸口的稱為鎧(胴),保護頭的稱為兜(中略)。戰國時代,火繩槍登場故,甲冑的防禦力也跟著強化。(下略)』
(有些關鍵字不好翻,等哪天有研究甲冑有相關知識之後再翻吧)
欣賞完障壁畫跟刀劍,後面僅接著是甲冑與兜。現場展出多件足以武裝全身的甲冑,雖然看起來製作精良,但一想到曾經裝備這些甲冑的人可能在戰爭中戰死,老實說實在不那麼想要好好研究,至少今天沒太多時間了,下次吧。卡在接下來還要趕行程,還沒登上天守最上面的賣場,腰也在痛了,所以就用最快速度一路拍照拍過去,用眼睛大概抓重點,把特別喜歡或特別在意的多花一點時間看過便匆匆帶過。
參考資料:
名古屋城に行ってみた・・・その2(お城の中とか)
刀剣関係はほとんどが「木子節子氏 寄贈」、いわゆる「木子コレクション」だ。
いろいろ調べたら「木子家」は内裏の作業に係る家柄のようで、東京にも「木子文庫」があり、木子家が代々携わってきた建築物の資料が沢山あるようだ。
木子家の方々、どう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とこっそりお礼を言ってみる。
https://blog.goo.ne.jp/shi-denko/e/2b58f5a854091c3775f7a9b1b2f9fc95
木子文庫(約29,000点)
内裏の作事に関わる大工であった木子家に伝えられていた資料で、江戸中期から昭和初期までの建築関係資料群です。なかでも明治期以降、帝国大学の建築学の講師や教授を勤めた木子清敬、幸三郎関係の資料が多く、建築図面や建築写真など約29,000点の資料があり、明治宮殿をはじめ近代の宮殿建築の主要なものをほぼ網羅しています。昭和50年に東京大学内田祥哉・稲垣栄三郎両教授(当時)の助言をうけて木子清忠氏(1913-1995)から東京都立中央図書館に寄贈されました。
https://www.library.metro.tokyo.jp/collection/features/catalog/kiko/
木子清敬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6%9C%A8%E5%AD%90%E6%B8%85%E6%95%AC
-0502-名古屋城 特展名古屋城的名品之四
甲冑跟兜很快就就一路拍照拍過去,但有一件羽織卻很顯眼的陳設展示,名古屋城第十六代城主德川義宜所用織物,時年六歲的德川義直就任城主,但隨後就迎接了明治維新,在幼少期所穿的「葵紋付陣羽織」外觀是黑絹,羅紗地的背後繡了三葉葵紋,內裏為絹地,繡了龍、鳳凰、花等華麗紋樣。這件葵紋付陣羽織的確是做得非常的精美,只可惜沒有太多時間可以更仔細的欣賞。
火繩槍
『天文12年(1543年),一搜中國船漂到了種子島(現 鹿兒島縣),此艘船的的乘客持有葡萄牙人的火繩槍,自此日本傳來了鐵砲(有異說)。數年後,日本國內開始製造火繩槍,隨後於全國廣泛的流傳開來,合戰的樣貌也大幅度的改變。之後,三百年來以上的時間,直到洋式輸入鎗替代為止,火繩槍的生產跟使用都持續著。
火繩槍的有效射程為100~200公尺。可攻擊比弓矢還遠的敵人,使用上也相較簡單,受過短暫的訓練後即可有強大的效果。若提及弓矢較難做到連射,命中精準度會降低。雨中火繩若碰水沾濕便無法擊發,此為火繩槍之弱點。』
火繩槍的部分,因為沒有太多研究,雖然知道歷史上有這樣的東西,也知道有些地方會有火繩槍示範演練,名古屋城也有火繩槍表演,表演現場會實際發砲,而且聽說很非常大聲,不過今天也沒有太多時間可以仔細端詳,每一件都大致拍照紀錄,繼續移動。轉角過去是築城期、江戶時代的名古屋城,其相關紀念物,包含木雕雕刻及人物畫作掛軸,殘念的是,對德川家康沒那麼感興趣,照片資料紀錄完,快速移動。同區,亦展出名古屋城的建築資料,為數不少,如果時間充裕當然想好好的看看,但還是用很短的時間快速拍照紀錄,繼續前進。
較後面區段有一小塊是某檄比較感興趣的部分,展出了宮內省發給名古屋市,名古屋市市長大岩勇夫殿的一封書信,此為「御沙汰書」,昭和5年(1930年)12月11日,名古屋城(元名古屋離宮土地建物)被下賜給名古屋市之書信,非常具有歷史意義的存在。旁邊另有昭和6年中日新聞社,從名古屋城本丸南方處拍攝的名古屋城照片。及一組天皇使用的座椅,另付照片「本丸御殿上洛殿一之間南側」拍攝的照片。
御沙汰書
昭和5年(1930年)12月11日 名古屋城藏
『名古屋離宮的土地建物,自宮內省下賜給名古屋市的昭告文書。此日的官報,發表了廢止名古屋離宮,將其土地建物下賜給名古屋市。2日後,公開告式元離宮的建物24棟,被指定為國寶。(名古屋城)做為城郭建物國寶第一號之指定。』
黑漆塗菊紋散肘掛付椅子
明治 名古屋城藏
『此應為在名古屋離宮時天皇所使用的椅子。黑漆塗於木頭部,在金蒔繪(在漆上描繪紋樣,乾燥之前鋪灑上金粉之技法)配置多個菊紋與唐草紋。(天皇使用的器物)與名古屋離宮的土地建物一同,於此使用的大多是備品、調度類物品也一同下賜與名古屋市。這些物品大多於空襲中燒失,但考慮到此些是皇族使用的物品,共有21件也一併(同障壁畫等)疏開安置,得以免於燒失。』
朱地金襴七寶繫文卓掛、机
明治 名古屋城藏
『來自宮內省的下賜品。桌几(机)為三件,此紋樣的桌掛(桌布、桌巾狀的布)現存兩件。此為依於展件上方的寫真所見,本丸御殿上洛殿之間所放置,天皇的玉座一併公開。在照片中所見有限,同樣紋樣的布有三件之多。除此之外,現已不存的調度類物品也多有留下照片紀錄。』
展間中唯一一組家具類的展件,非常的精緻華美,鋪灑細緻金箔金蒔繪跟黑漆嵌金蒔繪菊花手法之高超,桌巾的紋樣也相當細緻精美,難以想像這居然只是皇室家的調度類或備品的程度,無法想像日本皇室是多麼的高雅的環境空間,資質平庸的某檄實在難以想像。只是,單單只是陳設於此,得以透過重重高超技術製作出有如藝術品的日常用品,想到日本處處存在著職人匠人無比堅持對於器物的製作技巧及美感,深感佩服。
後面有一區是戰前期的國寶建造物調查,蒐羅了大量的書面資料,包含當年被列為城墎建築國寶第一號後拍攝的大量乾版寫真及乾版片,以及燒失之後現場蒐集到的殘骸。其中最喜歡的大概就金具的設計圖,最喜歡的則是長押釘隱金具,六角狀的樣是在本丸御殿內都能看到,卻十分精美。展示的昭和實測圖會覺得這些紀錄真的很珍貴,且製作者非常用心精密的描繪。同時展出數件遭受祝融的金具殘骸,雖然被燒成黑炭狀,但還是能依稀見到當初上面繁複的花紋。
玻璃櫃內展出金鯱的鱗片,是遭受空襲天守炎上時,鱗被吹落到附近的松林間,於現在的天守閣再建的地質調查中所發現之物。除了更後來才發現的金鯱鱗片,現場也展出「市旗竿頭」跟「丸八文樣鯱環付真形釜」。大天守因戰災燒失了金鯱,雌金鯱殘6.6公斤的金於進駐軍接收,但於昭和42年(1967年)歸還名古屋市,用此金製成名古屋市旗的竿頭跟金的茶釜。旁邊展出了「丸八文樣鯱環付真形釜」,但是因為一樓展間常設展區也有展示一件複製件故,兩個其實還真的蠻像的,搞不清楚這件到底是真品還是同樣只是仿造物。覺得放出仿造物看一樓就好了,可是如果是真品只有這樣的保護夠嗎?是大量的金耶?搞不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