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

電影製作關稅雜談

早上看新聞,某人說要讓米國再次偉大,不在米國製作的電影,將徵收100%關稅才能進入米國市場。


以貿易保護主義而言,聽起來合理,但這項操作恐怕只會加速失去優勢。只要不考慮進入米國市場,在哪裡做都沒差的話,那麼就不要進入米國市場,把米國排除在上映的對象,製作不需要迎合米國市場的作品就好。甚至可以壓低製作成本,因為現在各地都為了招攬電影製作,給予減免或者退稅機制。


年初就有一個很好的範例,雖然裡面參雜了愛國主義,但哪吒的確是只依靠內需就打進了2025年全球電影票房冠軍。當時雖然很多公司企業包場,寧願病死也要拿醫藥費支持這種偏激荒謬的行徑,但以電影市場而言,他的確是可以不依靠米國市場達成目的。


因沒有看哪吒故不評論電影本身,但的確是不容忽視的個案。只要能夠證明沒有米國,其他經濟體系也能夠維持這個產業,這個產業不再米國製作也沒差的話,勢必就會往其他地方移出,尤其是製作成本更低廉的地方,以確保製作完成的作品有足夠的收益。一旦當電影這種或多或少會夾雜製作者及出資者的意識型態,變成沒有交流沒有互動,分庭抗禮,長久下來大概不是什麼好事。


好萊塢跟川某人有過節(整體而言,好萊塢相對支持民主黨),川的隨意言行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這一手或許很高明,趁機搞倒好萊塢產業。


川的做法,在電影狂人法則裡面已經有演過,以概念而言就是:先吹牛,把本來價值不高的東西炒高價值,進而進入談判.遭到懷疑時一律否定(這點就無賴),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但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並不保證其結果必然會往預期方向前進。


川此一行為基本上也說明了一件事,好萊塢已經不再像過去作為文化輸出國有優勢,必須透過關稅保護主義來維護主權。三四十年前將移民美國一事說明為文化融爐而驕傲,而今卻是個四不像。


如果真要說的話,我個人不看美國產的電影也沒差,因為小時候就是被日本動畫培養的宅宅,只是剛好這兩三年在比較關注電影而已。而且電影也只不過是娛樂的一部分,他從來就不是民生必需品。或許以產業而言有碩大商機,但如果沒有足夠市場支撐(外銷),這項決策恐怕只會帶來苦果(電影從業人員何去何從)。


這問題會進入:當米國衰退,下一個主權強國是誰?


而且,課稅這件事,製作跟片商不可能把自己的利益縮減,最終這筆額外的支出,終究還是會轉嫁給消費者。電影票會漲價,電影院也會出現經營困難等問題,每個環節都是環環相扣。


補一下,前面缺了一個論述。因為這是預期米國對在米國上映的電影,包含米國本土產業但在海外拍攝製作的電影,這些電影將被課稅,而希望打入米國市場而必須支付相關稅始能在米國上映,這會勸退一定程度的製作團隊,放棄將電影在米國製作及上映。這些電影預期會是走亞洲市場跟歐洲市場,以及其他不是米國(可能不包含對美國關稅採取抵制的楓葉國)的國家。


人與人之間是互相的,國與國之間也是互相的。如果川真有意要這樣搞,這簡直是假愛國之名,間接摧毀很不喜歡川的好萊塢的傑出一手。




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作家塞繆爾·詹森博士:「愛國主義是無賴最後的避難所。」

(Patriotism is the last refuge of a scoundrel)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88%B1%E5%9B%BD%E8%B4%B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