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ísabet Ronaldsdóttir: The Mastermind Editor Behind This Summer’s Blockbuster 'The Fall Guy'
伊莉莎白·羅納度提爾:《特技玩家》幕後主要策劃剪輯師
Published on Wednesday, May 29, 2024 at 9:00 AM
發表於2024年05月29日(星期三)
-------------
版權所有為原訪談者,此篇僅為推廣用翻譯,非營利。
如有侵權請告知,感謝。
-------------
廣告時間
2024年06月17日一般版上串流(臺灣時間),ITUNES等平台都有上片,歡迎付費欣賞這部片子。全球於2024年7月23日上4K、BD、DVD實體片。4K版跟BD版收錄加長版,以及更多的幕後花絮。
-------------
原始出處:
-------------
Elísabet Ronaldsdóttir (伊莉莎白·羅納度提爾)
Elísabet Ronaldsdóttir(生於 1965 年)是一位冰島電影製作人,在英國接受教育。她在電影和電視行業工作了 20 多年,主要從事剪輯工作。
------------
伊莉莎白·羅納度提爾,她因善於出色地剪輯高強度動作片而聞名,她為了2024年夏天備受期待的作品《特技玩家》在幕後提供了無縫敘事的創造力。大衛·雷奇執導,萊恩·葛斯林和艾蜜莉·布朗這對充滿活力的二人組主演。這部電影講述了寇特·席佛扣人心弦的故事,他是一位經驗豐富的特技演員,在一位明星失蹤後,回到了好萊塢高風險的世界。憑藉著《子彈列車》、《死侍2》和《極凍之城》等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伊莉莎白她精確地帶有標誌性說故事的能力,融合到《特技玩家》中,加強電影中那些發自內心演出一連串的動作及情感深度。
PH:什麼原因使你在最初規劃就加入《特技玩家》這項專案,是因為考慮到過去時常和大衛·雷奇合作的經驗?
伊莉莎白·羅納度提爾:考慮了很多面向,與我最喜歡的導演和製片人合作,是因為深知他們勇於說故事且樂於嘗試(創新)。這是一個很棒的劇本和宏大的演員陣容!且,最重要的是,它是一封給特技界的情書。在過去的十二年間,我作為剪輯師大都是以特技為基礎(※伊莉莎白負責剪輯作品多為有特技演出的動作片)。我有很多需要感謝他們的事情。重要的是,特技藝術(應以)奧斯卡小金人的形式,獲得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認可。
PH:《特技玩家》被描述為動作和懸疑、有如驚心動魄般的結合。您是如何在剪輯過程中調和這些元素的?
伊莉莎白·羅納度提爾:《特技玩家》就像大衛·雷奇經手製作過的那些電影一般,是有層次的。其中有愛情故事,電影中製作電影《金屬風暴》,一個謎團,一場謀殺案等。這是關於所有能讓你遠離你一生摯愛的許多事。因為我們轉化了一部可執行拍攝的腳本,編寫成適合拍電影劇本,使用了一種完全不同的語言。(在剪輯過程中)重要的是要仔細觀察對話,並刪除任何已經透過演員肢體語言中描繪、說明的贅詞,以及需要確保不會因為長時間停留(畫面)而忘記正在發生的事情。
PH:您能向我們介紹一下您在《特技玩家》剪輯期間,與大衛·雷奇合作及其創意團隊成員嗎?
伊莉莎白·羅納度提爾:製作電影時,合作就是一切,透過開放對話進行跨部門合作,將使每個故事變得更好。儘管大衛·雷奇有很深的特技背景,但我們之間的對話總是著重於故事和角色。經過十年的共事,我更瞭解他的願景,以及他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若要討論大衛·雷奇的電影,就不能不提到超級製作人凱莉·麥考密克、攝影指導強納森·塞拉(Jonathan Sela)、製作設計師大衛·休伊曼(David Scheunemann)。當然,還有87North特技團隊全體人員。
馬特·阿布舍爾(Matt Absher)是我們第一助理剪輯師,而且我們在主要拍攝地澳大利亞雪梨當地有一組出色的發佈團隊,(主要拍攝完成後)在加州洛杉磯有一組出色的後期製作團隊。
多明尼克·路易斯(Dominic Lewis)是作曲家,我們有兩位出色的音樂編輯,丹·平德(Dan Pinder)負責編輯樂譜,安吉·魯本(Angie Ruben)負責所有的音訊翻錄處理(needledrops)。我們也透過後期主管肖恩·斯特拉頓(Sean Stratton)與環球影業密切合作。
儘管《特技玩家》中的特技演出很實際,但仍需要透過視覺特效(VFX)來移除鋼絲,處理天空的完整延展,並增強一些實際演出的特技。我們非得為第三幕創造一個完整的場景鏡頭,幫助我們再三確認發生事件的地點地理環境。
馬特·斯隆(Matt Sloan) 擔任製作VFX視覺特效主管,凱特·莫里森-萊昂斯(Kate Morrison-Lyons)擔任VFX視覺特效製作經理,克里斯·麥克林托克(Chris McClintock)擔任VFX視覺特效製作人,所有人都有自己的辦公室各司其職,它使工作更加緊密連結且優化有效率地。傑米·魯(Jame Lu)是我們的VFX視覺特效剪輯師。
馬克·斯托金格(Mark Stoeckinger)是我們的聲音編輯總監,和他的團隊福爾摩沙(Formosa,Formosa Group)團隊中負責聲音設計,其中包括了保羅·蘇切克(Paul Soucek)和賈森·弗里曼(Jason Freeman)。喬恩·泰勒(Jon Taylor)和弗蘭克·蒙塔尼奧(Frank Montaño)則負責為這部電影混音。
DI(Digital Intermediate)是由Company 3公司的大衛·赫西(David Hussey)完成的。
正因為有這麼多的藝術家聚會一處、齊心協力製作,讓這部作品的外觀和聲音演出都如此出色,但我只提到了參與製作《特技玩家》的一小部分人(※實際上有更多的人員參與該項製作無法詳細列舉)。
PH:萊恩·葛斯林所飾演的寇特·席佛是個複雜的角色,有著坎坷的過去。您是如何在這部電影中,運用剪輯技巧來傳達他的心路歷程?
伊莉莎白·羅納度提爾:主軸是透過忠於劇本演出的萊恩·葛斯林,他所做出的精彩表演。萊恩·葛斯林在演出上給與多種選擇,我們經歷了他對(寇特)該角色多樣地不同詮釋演出版本,這是一場饒富趣味的實驗。
PH:艾蜜莉·布朗飾演的裘蒂·莫雷諾,為故事增添了一層懸念。您是如何剪輯關於裘蒂的場景,凸顯她與寇特·席佛之間的互動?
伊莉莎白·羅納度提爾:我們的構想是讓寇特和裘蒂在許多場景之間交叉剪輯。這使我們能夠和他們保持密切聯繫,不至於忽視最為核心的愛情故事。
PH:在《特技玩家》中,有幾段驚心動魄的特技演出。您是如何在透過剪輯增強這些動作畫面的衝擊力和真實感?
伊莉莎白·羅納度提爾:這要歸功於出色的特技團隊,我盡量不把它搞砸。做為剪輯師,我們必須盡量不過度關注於動作上的數學公式,我們的工作基本原則是減法,用情感去推動這些盛大演出的特技。當涉及動作時,聲音對於動作演出至關重要,它可能會比剪輯更能提升動作所帶來的效果。
PH:您之前與大衛·雷奇合作的作品,同樣也涉及大量的動作和特技。您在《子彈列車》和《死侍2》等合作經歷中,這對剪輯《特技玩家》有影響嗎?
伊莉莎白·羅納度提爾:(處理)一部電影未必會影響另外一部電影(的製作)。(參與製作)每部電影都會學到很多東西,值得慶幸的是,您可以將這些新知識運用到您的下一個專案中。
參與大衛·雷奇的每一部電影製作都是嶄新體驗。他不斷地鞭策自己,同時也會推動你前進。這是我和大衛·雷奇及他的製片搭檔凱莉·麥考密克的合作經歷。他們勇於闡述故事,並且樂於探索及實驗。
PH:在一篇評論中,您在處理長鏡頭及鏡頭調度上受到讚揚。您能談談這項剪輯風格背後的理念,以及它對於電影整體影響有何貢獻嗎?
伊莉莎白·羅納度提爾:剪輯的美妙之處,在於你好似可以使用鏡頭創作音樂,時間軸幾乎變成了一張樂譜。對我來說,重要的是不要變得單調,除非這是敘述故事的一個環節。
歸根究柢,如果是可控的,這取決於共同創作的藝術家群體。
關於長鏡頭,您需要能夠能夠緊緊抓住鏡頭的實力派演員(strong actors)、極好的攝影(cinematography)、強而有力的製作設計(production design)、服裝(costumes)、裝髮(makeup)和一位能夠尊重剪輯的導演(director)。
PH:在《特技玩家》中,探究了關於『救贖』和『某人過去的行為所導致的結果』這兩項主題。您是透過怎樣的剪輯方法,在整個敘事過程中強調這些主題?
伊莉莎白·羅納度提爾:如前所述,你需要忠於劇本跟演出。保持警惕,接納這些片段並將它們納入其鏡頭中。
PH:您是否能分享一些在剪輯《特技玩家》的過程中所遭遇的具體挑戰,以及您是如何克服這些困難的?
伊莉莎白·羅納度提爾:將像大衛·雷奇所製作的所有電影一般,《特技玩家》有很多層次和情節需要編織在一起。每個場景可能都涉及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是需要串接所有場景的電影本身。其中有愛情故事、電影中的電影、懸疑事件、有劇情、還有泰勒絲的歌曲,以及特技演出。我們在處理這些元素使之協調這件事下足功夫,且目光不移開愛情故事。必須小心翼翼地引導觀眾,且不在任何特定場景中逗留太久。
PH:萊恩·葛斯林和艾蜜莉·布朗之間的化學反應是這部電影的一大亮點。您是如何透過剪輯他們的場景,強調他們之間的聯繫?
伊莉莎白·羅納度提爾:他們之間的化學反應非常強烈。除了享受它,我不需要多做些什麼。但我們確實試圖透過了交叉剪輯,用來處理他們身處不同場景卻聯繫在一起。
PH:像《特技玩家》這種驚悚片的節奏極為重要。您是如何透過剪輯來保持張力和動力?
伊莉莎白·羅納度提爾:有許多簡單的規則可以用來保持節奏並維持(敘事的)張力及動力。其一是不要以相同方式著手處理每個場景。了解場景的核心--它是與什麼有關?把所有會造成(在觀看過程分散注意力的)噪音剪除,不要單調。在剪輯片段中找到每個場景的音樂,音樂是如此強烈的情感。--使其錦上添花,而不本末倒置。
PH:您在《絕命凱特(Kate)》的表現,為您贏得了ACE Eddie(American Cinema Editors Awards,美國電影剪輯獎)的提名。您在那個計劃中的經驗,與剪輯《特技玩家》有何不同?
伊莉莎白·羅納度提爾:很慶幸能與導演賽德瑞克·尼可拉斯-托楊(Cedric Nicholas-Troyan)和《絕命凱特》的製片人合作。《絕命凱特》和《特技玩家》是截然不同的電影,所採用的剪輯仍是相同的。忠於故事及演出,在工作中留下真摯心意,這些自始自終都是很棒的基本原則。
PH:做為一名剪輯師,您認為在塑造《特技玩家》這樣的電影的完成品中,在這之中的角色定位、最重要必須要做的事是什麼?
伊莉莎白·羅納度提爾:首先要清楚明白知道這位導演對於要進行製作的電影的願景。保護、維護該願景,永遠不要輕言放棄,總有一種方法可以將剪輯素材調整到適合您的目標及方向。
PH:回顧您的職業生涯。您會給那些未來希望從事高知名度專案的剪輯師們什麼建議呢?
伊莉莎白·羅納度提爾:誠實、勇敢一點、好好過生活、照顧好自己的健康、善待電影界裡的每個人,做為你的重要資產(經營人際)…你要找的(貴)人很可能就在那兒。你懂的,成功是細火慢燉而成。
翻譯始114/1/3
翻譯終114/1/13
------------
攝影指導
攝影指導(英語:Director of Photography)或稱作電影攝影師(英語:Cinematographer),有時也簡稱DOP或DP,是指在電影、電視劇或其他真人影片中負責操作攝影機和燈光的劇組人員。攝影指導需要瞭解畫面上的藝術性和相關技術。
攝影指導時常得根據導演的需求來選擇攝影機、底片、鏡頭、濾鏡等器材來實現該目的。攝影指導與導演的關係各不相同;在某些情況下,導演將允許攝影指導完全獨立、自由。美國電影攝影師協會將電影攝影定義為:一種創造性的過程,最終將成為原創藝術作品的作者而不是單純地將物理事件作紀錄。電影攝影不是攝影的一個子類別;而僅是攝影指導使用的一種手段,是透過物理、組織、管理、解釋和畫面掌控技術來實現一個連貫性的過程。
Needle drop (audio)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eedle_drop_(audio)
落針是從黑膠唱片轉換為數位音訊或其他格式的錄音版本。Needle drops 有時會在音樂收藏家之間進行交易,尤其是當原始黑膠唱片尚未以後續消費格式正式發行時。它也被稱為「黑膠唱片翻錄」或「唱片翻錄」。
Mark Stoeckinger Mark P. Stoeckinger 馬克·斯托金格
Mark Stoeckinger 是一位美國聲音編輯。他有80多部電影作品。除了 3 項奧斯卡提名外,他還總共獲得了 10 次電影聲音剪輯師提名,其中 1 次憑藉《神鬼戰士》獲得。
※負責作品(Sound Department):神鬼戰士1,星際爭霸戰,煞不住,特技玩家,子彈列車,絕命凱特,無名弒,玩命關頭特別行動,捍衛任務1+3-4,死侍2,極凍之城,明日邊界,明天過後,追殺比爾,不可能任務2-3,邁阿密風雲
數碼中間片
數碼中間片(英文Digital Intermediate,簡稱DI)形容電影數位化,及處理其色彩和影像特性的過程,現時通常作為電影製作中最重要的一環。它有別於過帶(Telecine)程序,過帶指底片掃描及色彩處理後作錄像及電視發行。數碼中間片亦提供了比過帶程序更高解析度及更精確的色彩,而且是全程數位化,沒有模擬失真所帶來的問題。
雖然數碼中間片本來只描述底片掃描及記錄過程,但亦涉及色彩調整(或調光)及製作原版母帶,甚至適用於以數碼形式拍攝及/或非以底片發行。這是由於數碼拍攝及數碼放映的科技進步或勝過以底片拍攝或放映。
DI 、TC 、校色、调色,到底有哪些异同?
HomeBoy Cine Studio2014-02-19 10:31
DI的全称是Digital Intermediate(数字中间片),TC的全称是Telecine(过带/转磁)。
DI形容电影数码化,及处理其色彩和影像特性的过程,现时通常作为电影制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它有别于过带(Telecine)程序,过带指底片扫描及色彩处理后作录像及电视发行。数码中间片亦提供了比过带程序更高分辨率及更精确的色彩,而且是全程数码化,没有模拟失真所带来的问题。
虽然数码中间片本来只描述底片扫描及记录过程,但亦涉及色彩调整(或调光)及制作原版母带,甚至适用于以数码形式拍摄及/或非以底片发行。这是由于数码拍摄及数码放映的科技进步或胜过以底片拍摄或放映。所以,我们可以认为,DI的流程中包括了调色这个环节。
DI操作间
在传统光化学冲印程序中,中间片印自原摄影底片(OCN),然后大量印制拷贝正片作戏院发行。色彩调整以不同份量的三原色作曝光来达成。数码中间片流行的其中一个重要技术成就,是可以以LUT来预计一旦印在普通拷贝正片后数码影像的效果。数码中间片设备通常提供影像投映在同一银幕上,以确保过程中的精确调整。
数码中间片程序以数码工具作色彩调整,可以在影像中的独立色彩及区域作更细微的控制,及控制影像结构(如微粒、锐利度等)。中间片就以底片记录器(Film recorder) 印制影像。实体中间片记录了数码中间片的影像,以中间负片作材料,微粒比以OCN固有地更精细。
数字中间片流程图
以往胶转磁(Telecine) 工具是将底片影像电子化的器材,作为电视广播。但得出的影像,通常不适合转录回在底片上作影院放映。自1970年代初,以及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早期的技术进步,高质素的底片扫瞄仪及记录器,得出的影像可以和原底片互相剪接。在这时,一部长片要作全数码化处理,是非常不实际的。因底片扫瞄仪及记录器的速度非常慢,以及得出的影像档案非常大,为当时电脑运算能力不能承受的。反而,单独镜头或短场面的数码化工序,常作视觉特效处理用。
ARRISCAN (Film Scanner) / ARRILASER(Film Recorder)
直至1992年,视觉特效总监ChrisF. Woods突破了当时的技术限制,建立了数码专门工场来作电影《超级玛利奥兄弟》(Super Mario Bros,1993年)的视觉特效。此片是第一部以2K分辨率,把超过700个特效镜头全面数码化。此片也是第一部影片于柯达刚在好莱坞营运的Cinesite公司作底片扫描及回录。这工场将此片作为第一部使用DiscreetLogic (即现时的Autodesk)的Flame及Inferno系统,属早期的高分辨率及高效能的数码合成系统。
自此,数码式视觉特效合成快速地为业界采用,传统的光学印片机式的视觉特效很快没落及被淘汰。另一名视觉特效总监ChrisWatts,在之后1998年电影《一人有一点颜色》(Pleasantville)中,革命性地由底片扫描、影像处理至最后回录,把全片数码化,成为好莱坞第一部全数码处理的真人电影。
数码中间片工序自2000年代中期开始流行起来。截至2005年约50%,以至2007年约70%的好莱坞电影,皆以数码中间片作处理。这因为不只是实践创意的额外选项,更甚的是用作高分辨率色彩调整,以作数码影院发行。
所以,发展的历史看来,TC是DI的开端,没有转磁也没有数字中间片。然后我们平时更多提到的TC是指胶片年代TVC的调色,经常听到人说“过一遍TC”指的就是这个,其实TC只是胶转磁,调色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TC更多地是指向对电视系统,而数字中间片是指向高精度的影院播放,其核心优势又在于LUT。
校色师(Calibrate Color Engineer),调色师(Colorist)
我们从校色师和调色师的英文名就可以看出,一个偏向把色彩像某一个科学标准调整的技术人员,而调色师看起来更像一个偏向艺术创作的文职人员。
不同显示环境的校准
事实上,校色更多说的是调准显示器的色彩,调色师更多的是说调整影片色彩的人,是DI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人物。但是,这一切都是有其标准的,调色师可以做的很风格化,但是调色师也得知道在最终的播放媒介上的效果,要依赖lut,要依赖准确的监看设备。所以,无论调色师如何艺术处理,在中作流程的基础环节,必须有一个严谨的观看标准,这样后面的流程才变的有意义,甚至说前期摄影师起早贪黑拍摄的层次还不会白费。
当你向一个外国友人介绍你的时候,如果你说你公司可以做TC,也许人家会抱着胶片来找你。如果你说你是做DI的,人家来了,发现你没有齐全的LUT去做映射,也没有符合DCI标准的投影,也没怎么做过大荧幕作品,恐怕人家也会转身就走。如果你说你是做校色的,人家也许会让你去他那里做显示器校准服务。所以,如果你只是一个调色师,你就说,你是一个调色师,你可以用你的技术和审美打动你的客户,不需要用什么DI,TC此类虚呼呼的词汇去包装自己。如果有了一些资金,有了一个不错的设备,那就争取把流程和工作标准建立起来,让你的工作对得起DI这个词在他的诞生地美国的意义。
production design
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獎的英文寫法,從原本的 Best Art Direction 靜悄悄的變成了 Best Production Design,然而這又意味著甚麼意思 ?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一件事,每年當奧斯卡金像獎進行到最佳藝術指導獎的時候,總會出現這樣的畫面 — 兩個得獎人同時上台領獎 ! 這又是為甚麼 ? 這個細節很容易被忽略的原因,是因為大家會很自然的以"這部電影有兩個同等重要的人物一起負責美術製作"而沒注意到"每年都是固定由兩個人共同領獎"這件事情 !
奧斯卡在 1947 年將 Best Interior Decoration 改為 Best Art Direction,並且在最佳藝術指導的獎項裡,設有兩位得獎人,一個是 Art Director 藝術總監,一個是 Set Decorator 佈景師,從此以後,一人得獎,兩人同遊奧斯卡 !
Production Designer 與 Art Director 兩者之間的界線非常模糊,是的 ! 在一段時間中這兩個名稱是互相通用的,甚至在一些小型的製作中沒有任何的區別,但隨著電影製作對美術要求越來越高、數位藝術科技的發展、更多的電影劇本使用架空的時空背景,電影藝術指導的工作已經漸漸的超過場景設計的範圍,而加入了更多 Storytelling 故事敘述所需要的元素及技巧。
這使得某種程度上 Production Design 的工作內容又產生了本質上的變異,與 Art Direction 在定義上拉開了距離,到今天一個合格的 Production Designer 所要具備的專業能力,基本上與導演的能力是沒有任何差別的,必須同時擁有故事敘事、鏡頭敘事、後製剪輯、電影製作的大局觀、光影色彩學運用的精準度、以及各種美術風格的掌握,也因為各式各樣科幻與奇幻的電影劇本瘋狂的脫離現實架構,慢慢的電影藝術指導也必須肩負起了對於整個電影故事「世界觀建立」的重要責任。
然而即使是電影產業中的一些老手,仍然對於 Production Design 的認知停留在「美術」總監的理解上,這其實並不奇怪,因為 Alex Mcdowell 就曾經提過現在業界還有一些老舊的觀念,甚至有些電影學校依然認為 Production Designer 的工作內容就是替導演執行電影美術。
美術指導近來常被稱為「製作設計」(Production designer),因現代對統合視覺因素要求較高,故需與燈光、攝影、特效、服裝、道具、剪接各組人員互相搭配,設計整體的視覺風格。美術指導底下通常又依負責的工作內容,分成陳設組、木工組、道具組、質感組、園藝組等。
美國電影剪輯師
美國電影剪輯師協會 (ACE) 成立於 1950 年,是一個由電影剪輯師組成的榮譽協會,他們根據專業成就的品質、對他人的教育以及對剪輯的奉獻精神進行投票。成員使用名義後字母 “ACE”。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