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之中醒來,早上六點還七點就醒了。靠窗睡覺的好處,在於只要有足夠的陽光照射,就算沒有鬧鐘也會自己醒來。雖然昨天夾了不少不大順遂的事情,但是嶄新的一天可不能就此浪費,只能繼續依照原訂計劃前進。昨天因為忘了帶朱印帳,導致傍晚從大須觀音衝回旅館又回到大須觀音但無果,本來有考慮在去熱田神宮前先跑大須觀音去填坑,但考量若先去大須觀音再折返也太累太花時間,還不如一出門就往熱田神宮還比較實在,當下決定有時間比較充裕的狀況下在去大須觀音補朱印帳,若時間跟路程都不順就只好放棄,也只差一個朱印帳也還過得去。
雖然想去吃名古屋式的早餐,但還是在房間裡先吃從臺灣帶來的庫存。反正想著去程的行李箱有點空,不塞點東西實在有點不划算,這次就連運動飲料也從臺灣扛,只是很怕在行李箱中因為氣壓問題爆開,所以有多做防水處理,還好下機後在洗手間檢查無事。上次歸國後就在盤算,一罐至少120円的寶特瓶裝運動飲料,在臺灣的大賣場四罐也不過才臺幣六十幾,在外面怕腸胃躁動也怕在外面跑只喝水不大夠,這次便準備了鋁箔紙包跟保特瓶包各兩罐,補充營養用安素兩罐等,加減一下也好。
若是真認真起來,其實帶泡麵也是不錯的選擇,但前提是要燒水。入住後才知道這間有燒水的小型電磁爐般的燒水器,附自動斷電系統,用配置的鋼杯燒水超過二十分鐘後會自動斷電,算是蠻不錯的好幫手。昨晚就使用發現比預期的還好,雖然一開始摸了老半天摸不出所以然,但大概會感應電線是否有拉開(避免電線纏繞造成的高溫),微波檯面是否有過多的水(避免水煮開後把鍋燒乾失火)等斷電措施,本來有考慮去電氣用品行找看看,但自宅大多都是瓦斯燒水這大概不夠實用,還是只得放棄。住在這間旅館房間這幾天,每天早晚都是燒熱水放涼飲用,還不錯。
稍微吃點東西墊肚子,之後再來決定要吃什麼當早午餐就出了門。依照出發前的計劃,第一天下飛機後跑大須或者比較零散的點,第二天一早會到熱田神宮參拜,第三第四天看心情或看天氣去名古屋城,或者趕一點就是早上熱田神宮下午直衝名古屋城,總之就是看心情跟實際狀況作調整,非常的隨便。即便如此,事情仍有先後緩急。出遠門有個習慣,出遠門前先去家附近龍山寺拜一下,出遠門期間基本上逢寺廟能拜都拜,油香添一點跟當地神明問候一下,祈禱旅途平安順利歸國後順心。
前年第一次參拜熱田神宮雖然有幸遇上熱田祭,但因故晚到跟參加祭典人很多,事前功課做得不夠多故,其實遺漏掉比預期還多的點,就連心之小路也沒能去參拜,其實蠻遺憾的,懷抱著要雪恥並完全攻略熱田神宮。這次就連上次拿到的熱田神社境內導覽圖也都準備好,以便隨時確認地理位置。
早上八點半從東別院出發,搭地下鐵在神宮西駅下車。上次也是搭地鐵到神宮西,雖然跟著人群走卻不是最佳路線,這次有地圖就好多了。自神宮西駅出站,不能沿著熱田神宮的圍牆往左走,會便成繞心之小路的最外圈走最遠距離,而且會錯過下知我麻神社,出站後直走即可見到不甚不起眼的下知我麻神社。下知我麻神社比較像是附屬於熱田神宮一般,沒有通往熱田神宮的小徑,小歸小但還是很不錯的。
下知我麻祭神 真敷刀俾尊,為宮媛簣命的母神,俗稱「紀太夫社」,過往面朝東海道及佐屋街道故,自古以來即篤信為旅行安全的神明。做為旅行平安至上,豈怎錯過此神社,自是進去參拜神明大人。不過說真的,投了奉納祈求神明護佑旅行平安,但下知我麻神社並不大,一分半鐘繞完一圈拍個照就差不多了,行禮後便繼續前進。
一邊玩寶可夢一邊前進,發現熱田神宮也是個熱門點,放眼望去大概就有三個道館,還有滿滿的補給站,每個補給站幾乎都是一個定點,老實說真的很驚人。因為難得,自然就一邊拍照一邊抓寶可夢一邊緩慢前進。
沿著圍牆往南走,路過一出入口,雖可見信長塀卻禁止進入,此出入口非為參拜動線,是車祓所,專門替車子除厄的地方。愛知地方家家戶戶幾乎人人有車,父母為了兒女能夠留在地方不要離鄉背井,幾乎都會替成年子女買第一輛車,替車子除厄希望交通平安自是理所當然。車祓所不開放參拜者從此進出,旁邊有有小小的交番並有人看守。繼續前進,路過勾玉苑,似乎是結婚場所而不開放,僅門邊拍拍照紀錄。
勾玉苑更往南走一段路,通過有天橋的路段後即達熱田神宮的西門,此處亦為西門停車場,停放數輛巴士。在此處因為在路中間拍照,結果被行車者按喇叭了。西門亦有大鳥居,但目標還是從正門進入參拜,繼續沿著圍牆南行。走著走著看到有點熟悉的景色,那座天橋跟看過去的景色,不就是前年參加熱田祭跟著一大群人潮去看煙火走的路線嗎?突然便得有點點嗨。因為有點不確定正門在哪,所以繼續沿著停車場連接住宅區的人行道,直到看到熱田蓬萊軒招牌跟轉角底疑似正門的鳥居,便筆直的往正門走去。
有點斜的斜坡,兩旁的房子一側幾乎都有墊高。熱田蓬萊軒神宮店即在眼前,正門上方鬼瓦下掛有近似熱田神宮五七桐竹紋的桐葉紋,但採五片葉的樣式,其實整體看起來蠻像的,傻傻搞不清。此時大概是早上九點左右,但現場門口已經出現排隊隊伍,真驚人。因為不很確定逛熱田神宮要花多少時間,自是沒打算去排隊。
熱田神宮正門前的道路上兩排店面都很有在地味,其中一間是旗幕幟-福壽堂旗店,專賣各類旗幟,看起來像是版畫或絹染,店內看到有人在矮桌前工作,想必也接了不少客製。福壽堂旗店旁設有一信箱,信箱旁置粗陶青蛙,信箱上的門牌資訊居然還是手寫,意外有趣。轉角是咖啡店,門前用植栽布置,另一側則為長岡裝束店。人行道地上可見拼貼風的道路指標,但其實哪裡是哪裡某檄也搞不清。正前方茂密樹林掩蓋的鳥居為熱田神宮正門-南門。
參考資料:
熱田神宮の御紋(神紋)は、通常「五七桐竹紋」と言われます。
中国からの伝えでは、鳳凰は桐の木に棲み、竹の実を食べたとのことから桐と竹は瑞祥的意義にもとづく神紋といわれるようです。古来、桐と笹竹は熱田神宮の神衣に用いられており、それを神紋にしたといわれています。
鳥居旁設有熱田神宮境內地圖,對照了手上的地圖紙本,地圖看板上更仔細。認真思考後,馬上注意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前年造訪熱田神宮走的並不是正門,是東門。因為從神宮西駅出站後走的方向跟距離造成的誤差,直到兩年後才知道那時在補寫紀事時,總覺得地圖跟印象兜不起來,原來就是卡在這裡,嗚呼。不過之前完成的東西就那樣啦,於事無補。
話說,因為沿路都在用寶可夢當地圖,所以很快就發現到,熱田神宮第一鳥居在九點此刻是紅塔,而且還是剛被人打下來換色的紅塔,順手就把自己家的美納斯SS(IV100)丟上去,於是開始爽爽領今天的皮幣。而且,最妙的是,佔領上去後,花了蠻長一段時間才被站滿,這可是臺北市激戰區所沒有的享受。
此次造訪熱田神宮非為慶典祝日,跟熱田祭時不能相比,但就平日而言,其實前來參拜者亦不少,年齡層也廣,老少皆有,亦見母親帶兒女前來參拜。熱田神宮的正門旁設有告示牌:禁止取神社內的魚鳥木石、禁止吸菸、禁止攜帶寵物、禁止離開參道、禁止車類進入。
比對了地圖,得知從第一鳥居(南門)旁道路走,即見上知我麻神社跟別宮八劍宮。
如前所述,前次於熱田祭造訪熱田神宮,參拜時自東門入,南門離開,此次則自南門入,將逐一補缺。上次寫朱印帳時即注意到上知我麻神社,卻不知何處,今天就沒漏帶朱印帳。上知我麻神社跟別宮八劍宮在同一區,從南門大鳥居旁側的鳥居進入即見上知我麻神社。通過鳥居,左前方是神社受付,正前方是上知我麻神社,右手邊較遠處為八劍宮,另有兩間較小的神社,一為大國主社,一為事代主社,分別在上知我麻神社前方左右側。神社右手邊有手水舍,先在此處先淨手口心,淨完便優先前往別宮八劍宮。
『別宮八劍宮為和銅元年(708年)於此鎮座,御祭神跟本宮相同。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等武家崇敬的神社。』熱田神宮境內案內圖如是說。
八劍宮為元明天皇於和銅元年(708年)鑄造了新的寶劍在此創祀,一說,八劍宮同本宮供奉著草薙神劍之靈,推想八劍即指草薙神劍。又一說,《覆彌源太書》指,《平家物語》第十一卷劍篇,新羅皇帝欲盜取草薙神劍,命生不動將軍攜帶八把劍送日本,遭熱田神宮識破而殺了該名將軍,並加此七劍加上草薙神劍,奉於神殿內故名八劍宮。
事後讀相關資料,提及八劍宮本來為被收錄於延喜式神名帳中,僅做為小社的格,但在平安末期後地位大幅上升。有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とはずがたり」作者為二条的女性,傳正應四年(1291年)熱田神宮發生火災,結尾的部分提及御劍草薙劍被安於此於八劍宮守護故,因八劍宮為草薙劍的救命恩人,所以八劍宮的社格也提升了。
光聽別宮八劍宮的名字,就會想到與八岐大蛇對峙,拿著十握劍(或稱十束劍、十拳劍。握跟拳為以拳頭尺寸計量)的帥氣模樣。不過八劍宮的資料不太多,現場也未見解說牌,僅見「別宮 八劍宮」。八劍宮的地位應該是高於旁邊的上知我麻神社,整個區域被托高至少多了三個階梯高。社殿的正門用兩大片白布覆蓋,僅能面對白布行禮並投賽錢。從旁邊的圍欄也只能約略見到八劍宮的本殿裝飾了金具的門。
從八劍宮高了五十公分左右往上知我麻神社拍了幾張照片,感覺還不錯。只是,始終還是沒有摸透這台類單,因為陽光造成的過曝應該要調暗,只能說先隨便啦。上知我麻神社前方有兩座較小的神社,以上知我麻做為基準,左側為大國主社,右側為事代主社。先跟著前方的人參拜了大國主社,偷看別人是怎麼參拜的,自己也跟著一起拜。大國主的信仰其實並非特定指特定的神,其實比較接近祭拜當地的氏族神,也有點接近守護土地的土地神。簡單拜過就往上知我麻神社參拜,雖然其實很近。
大國主社
御祭神 大國主命
御神德 商賣繁昌 豐年萬作 家內安全 福德圓滿 祭日 一月五日(初えびす)
『上知我麻神社,被稱為「智慧的文殊大人」廣傳為命名、學業成就等信仰的神社。』熱田神宮境內案內圖如是說。
上知我麻神社
御祭神 乎止與命
更早以前,鎮座於自此地算起往南約約兩百公尺之處。昭和二十四年,遷座於此地。俗稱「源太夫社」。境內設有「大國主社」與「事代主社」,正月五日的「初えびす」終日為授與前來參拜的人新春吉兆之福運。
據傳,織田信長當年討伐今川氏,並非是在熱田神宮集結兵力,而是在距現在往南約兩百公尺,就在熱田神宮外斜對角,那個有著大型高架人行道的那棟大樓處,原上知我麻神社神社前,整頓出征的兵將,現在上知我麻神社跟下知我麻神社都已整併於熱田神宮境內,但熱田神宮另有如飛地般的境外社,若有路過在去參拜吧。
上知我麻神社感覺比八劍宮更親近於人,裝飾也不少,燈飾上可見熱田神宮的御神紋。參拜處設有併成一橫列的奉納箱,前有木柵欄防範越界,直前參拜可見內部陳設,可見設奉祀的供物,神明則在木門之後,意外公開的場景。一樣跟著人投了奉納,祈禱這次旅行一切順利平安歸國。上知我麻神社兩側掛了整面的繪馬之處,似乎有替個別祈禱者祈禱的空間,須付費。上知我麻神社側翼右前則為事代主社,一樣小小的一間神社,但還是信徒虔誠地參拜。
事代主社
御祭神 事代主命 別稱恵比寿様
御神德 商賣繁昌 大漁滿足 家內安全 福德圓滿 祭日 一月五日(初えびす)』
事代主社,奉祀著熱田的大黑樣.惠比須樣,為新年期間的「初惠比壽」會有非常多參拜者前來參拜。(初えびす,新年一月五日前往參拜並購買緣起物,福熊手或福箕,保佑商業繁盛。熱田神宮的初えびす似乎很有名)』熱田神宮境內案內圖如是說。
參拜完,旁邊有社務所,不少人聚在那邊,自己當然也過去湊個熱鬧。熱田神宮內大概就這兩處販售御守相關物,印象中有在熱田神宮拜殿旁看過仕事守,不很確定有無看過福守,但又覺得販售的御守大同小異。熱田神宮的御守幾乎都千元起跳。最後挑了災難除守,幫家人都買了一份。
災難除守稱「熱田神宮御祭神之一柱 日本武尊於靜岡縣燒津市遭於大難卻逃了出來,該御守是依於此由來。祈願遭四方而來的災難時也能順利避開危險。」內付的說明比較完整些「熱田神宮的御祭神『日本武尊』為現在靜岡燒津市遭敵火攻,但劍的周圍,草皆伏倒難燒故成功逃出。那把劍依於此故被稱為『草薙神劍』,其後,遂成安定國家建設之大願。於此故,厄除、災難除等願,不少人都特地前來熱田神宮參拜。」
想起上知我麻神社跟八劍宮都有朱印可以寫,就拿出朱印帳請神職人員書寫。印象中,雖然是自由給初穗料,但還是一個以超過公定價300円的金額,給了兩份500円,共一千円。上知我麻神社跟八劍宮的朱印同熱田神宮朱印一樣,基本上都只寫「奉拜 年月日」然後蓋上神印,非常的簡單。補完了上次遺漏的御朱印,鬆了口氣。另外在這區內,靠近鳥居有一處被圍起來的椿樹,名太郎庵椿,路過洗手間的時候有看到但沒有特別拍照紀錄。據說樹齡超過三百年,會從十一月末到四月間開著淡紅色的花,為江戶中期住於古渡,名為高田太郎庵的茶人所植之椿。
參拜完上知我麻及八劍宮,回到熱田神社的南門,欠身入內。不虧是綠蔭繁盛的熱田神宮,暑氣被樹蔭遮蔽於外,頗為舒適。即便是非假日,前來參拜的人也不算少,參道上始終都有行走來往。想說兩年前來參拜時雖遇一年一度的熱田祭甚為熱鬧,但也沒辦法好好的仔細參拜,這次時間充裕,所以就隨順著想走的參道參拜。一開始就從正門(南門)往東側的小道走去,偏離了主要參拜道上的次要參拜道,人少很多,相當幽靜。
雖然是題外話,但其實,還是時不時的拿出手機來玩寶可夢,真是糟糕的傢伙。
『南新宮社 御祭神為素盞嗚尊。是熱田神宮境內唯一一座塗了朱漆的社。』熱田神宮境內案內圖如是說。
南新宮社
祭神 素盞嗚尊
社店為該神宮唯一的朱塗。該社的例祭為古來的大山祭‧天王祭‧祇園祭等名稱。其起源為平安時代中期疫病大流行,附近的人升起旗鉾祭祀該社的疫神為始。其後,開始了此旗鉾活用於大山及車樂環繞於街道(山車巡行)。進入明治時期,因街道上架設了電線竿故廢止了相關活動。
南新宮社創建年傳為長保2年(1000年)或治安3年(1023年)。10世紀末到11世紀初,一条天皇在位時,全國蔓延了嚴重的疫病,故於長保3年(1001年)5月9日開催了御靈會,該社應該是因此創建。沒有流傳平安‧鎌倉時代的南新宮社的樣貌。正應4年(1291年)改造了社殿,永享3年(1431年)從『守部宿禰宗讓狀』只知道「南新宮」的片段。(中略)應仁之亂(1467~1477年)間因戰火荒廢,後年因篤信牛頭天王的織田氏於此地新設了南新宮社。
自古以來至今,一貫為熱田社的攝神,祭祀著其他地方迎請來的疫神,擔任熱田庶民信奉祇園信仰(京都府八坂神社。神佛分離令下,祭神牛頭天王、素盞嗚尊)及津島信仰(愛知縣津島市津島神社,主要分布於東海地方。神佛分離令下,祭神牛頭天王、素盞嗚尊。似祇園信仰,但又有津島獨特信仰),也代表著熱田町家之氏神之側面的南新宮社,跟尾張氏的祖廟與皇室關聯較深的熱田社之御子神社的成立相異。中世紀開始四百年持續的大山車樂祭(天王祭)與現在的熱田祭,起源並非是熱田社,是以南新宮社的例祭為基礎而成。包含熱田神宮的神域,是以南新宮社為中心的地名「新宮坂町」,熱田町的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比起居於雲端的熱田社,與南新宮社有更密切的關係感。不過,也因為南新宮社有俗的一面,所以在熱田社殿大修復時被寺社奉行刁難。(下略)
南新宮社社名中的「南」,指稱為為熱田社本宮的方位角,相對於祭祀於北方的素盞嗚尊故用二名為新宮社。南新宮社在明治26年(1893)年以前的位置約從北西往一百公尺後移動,移動前的位置是在本宮土用殿旁的相殿,更靠近南新宮社所謂的正南之角度,現於較東偏的就參道北上又手西面處。更早更早之前,南新宮社長於熱田神宮的境外(門外)攝社,土塀與水堀圍繞之處非為熱田社神域,其南廣泛區域為門前町一角,所以南新宮社南邊往東延伸的緩坡(坂)一帶,發展出的町被命名為新宮坂町故。現在,熱田神宮境內並沒有移動該社,於明治時代初期,本宮區域及八劍宮區域統合,以及依於1920年代的神域擴張整理事業,境內範圍擴大。
『熱田大神宮社殿書上』(寬文5年,1665年時),紀錄了南新宮社有35間(約636公尺的忌垣圍繞),擁有約8尺(約242公分)的鳥居於境內,本殿前備有釣殿跟拜殿。『尾張名所圖鑑』(天保12年,1841年)及『熱田本宮及攝末社之圖』(慶應年間,1865~1868年)可見社容及配置的沒有改變。現在殘存的社殿僅本殿,社容為切妻屋根平入的一間社流造,主柱上設有舟肘木、連三斗等,妻側為虹梁之上撥束置入。
熱田社為織豊時代至江戶前期,於尾張國淵源深厚之武將們復興及改修,包含慶長3年(1598年)豐臣秀吉、貞享3年(1686年)依於江戶幕府、元祿13年(1700年)尾張藩斗大規模的整修及重建,但明治26年(1893年)時,熱田神宮大營造將本宮社殿及攝末社等多改為神明造,殘存舊態的只有海上門及鎮皇門。於昭和20年(1945年)名古屋大空襲多化為灰燼之結果,熱田神宮境內的社殿到平成30年(2018年)的今日,殘存的歷史建物,只有南新宮社的本殿而已。南新宮社最近一次的整修,是在平成4年(1992年)換了屋頂的屋葺及重新塗上朱漆。
一邊拍照一邊前進,沒多久就在右手側發現紅漆裝飾的南新宮社,顯眼的矗立在參道側。基於某檄是須佐之男控,所以這裡是怎樣都不會錯過的。相較於兩旁小小的社,南新宮社真的很顯眼,等前面參拜的人離開後就跟上前,投奉納祈禱今次旅程一切平安後就開始拼命拍照紀錄,從一開始就很有幹勁呢。從解說牌可得知,本來熱田神宮應該也有類似京都祇園祭的山車巡行,但明治時代開始架設大量的電線杆及電線故,這像歷史傳承就這麼斷去了,真可惜。拍照期間也陸陸續續有人前來南新宮社前祈求,還帶著小孩,應該是祈禱小孩能夠平安成長吧,但願能夠如願。
事後查了一下資料可知,神宮書內記載,每年六月五日於南新宮社祭後,會巡行大山車。山車規模,高22公尺,上面的台座乘掛高9公尺餘的大松,拖曳大山車的車輪直徑約1.4公尺,如此豪華的山車在明治時代被廢止了。二次世界大戰末,因為戰爭空襲燒失了數座山車,事後將殘存的山車解體,庫內的所藏品奉於熱田神宮內。取而代之,山車巡行自明治39年(1906年),比照尾張津島天王祭的宵祭,幾經改革後變成365個提燈五座,分別置於熱田神宮東門、西門、南門等五處。
在南新宮社旁的兩間較矮小的神社,於南興宮社旁的是八子社,轉角處是曽志茂利社。八子社的祭神為天忍穗耳尊等五男三女的神明,末社。曽志茂利社,神宮書記載其祭神為居茂利大神,據說是素盞嗚尊的別名。沒有曾志茂利這個神名,實際上是朝鮮半島上古代國加新羅的地名。素盞嗚尊曾被稱為是在曽志茂利居住的神民,故,居茂利大神即指稱素盞嗚尊。說是這麼說,查道這些資料也都是後話了。八子社跟曽志茂利社附近都沒有解說牌,只有掛放物品的立架,其中曽志茂利社旁的立架,有人做了相當精美的祈願紙鶴一大束在架上,應該是替某人祈求的吧?神社前也放置了少量的紙鶴。
趁著週遭沒什麼人來參拜時多拍了幾張南新宮社,覺得最有趣的大概就是南新宮社的屋頂,厚厚的屋葺,居然還長出了草,覺得神明大人肯定很愛惜著吧,如此莫名其妙的想著。旁邊發現南新宮社旁,往南處有一條小徑可走,就決定晃過去看看再說。走過去後旁邊有一間木板圍籬起的神社,孫若御子神社。
孫若御子神社
祭神 天火明命
祭神天火明命為尾張氏的始祖,又被稱為天照國照火明命、天照玉命。明治初年於海藏門內的西側鎮座遷於現在所在地。火明命(ほあかり)是對熟成變成赤紅般對稻穗之尊稱。』
孫若御子神社的祭神為天火明命,為尾張氏神,天火明命於古事記及日本書記中都有提及。「天照國照」及「火明」為太陽光及熱的神格化。又,江戶時代國學家本居宣長撰書「古事記傳」ホアカリ為穗赤熱,稻穗紅熟之意,跟稻有關的名字,代表著太陽神及農業神的信仰。不過被木柱圍繞的神社從外面看不出所以然,只有門上的大鎖深鎖。拍照紀錄且參拜過就繼續前進。
參考資料:
熱田神宮(古社の大本山)-その3
https://blogs.yahoo.co.jp/jk2hri2/21061061.html
可見熱田神宮神樂店等於2009年9月整修快完成的樣貌
https://blogs.yahoo.co.jp/jk2hri2/27404534.html
南新宮社-日本wiki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5%8D%97%E6%96%B0%E5%AE%AE%E7%A4%BE
-熱田神宮 清雪門 楠御前社 徹社
回舊參道往北走,南新宮社斜對面為清雪門。正面看過去很像只有只剩門跟門兩側的土塀的清雪門,兩邊及其後都被樹木包圍,其中也種植青楓,且用鐵網包圍住,禁止任何人闖入。後面沒有建物,只有這片門跟兩旁的圍牆矗立著。土塀蠻像信長塀,都是瓦片混凝土蓋起。正門是不開門,沒有實際觸摸過,但應該是木造門加上金具固定。
『清雪門 天智天皇7年(668年)新羅的僧侶持神劍自此門通過故,俗稱不開門。』熱田神宮境內案內圖如是說。
清雪門
傳為本宮的北門,俗稱不開門,意指堅實緊閉之樣。天智天皇七年(668年)因故置於皇居內的神劍,於朱鳥元年(688年)再於當神宮納置。為了不再折 二度御動座而將此門深閉之故事。
老實說官方的解說有看沒有很懂,但基本上應該還是基於「天智天皇七年任內發生的沙門道行盜草薙劍逃向新羅,中途因風雨交加荒迷而歸」之事,因此事而將草薙劍留於皇居中,但天五天皇朱鳥元年就任卻生了病,占卜後得知是天皇因草薙劍作祟,送置尾張國熱田社。新羅僧偷盜神鑑所通過的門變成了不吉利之門,忌於此,為了不再讓神劍離開,神劍還座之際便封閉了清雪門,也不再遷於皇居。
清雪門算是紀錄了草薙神劍遭盜事件,但草薙神劍是否於當年順利打撈上岸,亦或是安奉於熱田神社的哪裡,因為完全不公開,就連皇室中一人也未能得見,這樣的謎就只能繼續埋於歷史之中吧。清雪門旁有小小的河道,從那邊可見參道的小橋跟往來的行人。
貓咪雷達瞬間開啟,一隻橘白貓從南新宮附近悠然的走在參道上,而且完全不親近人,只走他自己走的貓道,而且覺得有人跟很煩,所以一眨眼就走遠了。就連貓也會來熱田神宮參拜呢,真好。
從清雪門折返,南新宮社前方有一小道,在那邊的是楠御前社。楠御前社一間小小的社,雖然四周被柱子包圍,前有鳥居,參拜處有大量奉納鳥居,小小的超可愛,旁邊的繪馬架上也掛了各式繪馬及千鳥,量之多也挺驚人的。
楠御前社
祭神 伊奘諾尊 伊奘冊尊
安產及結緣並使病氣平癒的神明,俗以「子安神」「楠大人」等稱呼。江戶時代中期的熱田社問答雜錄中「社之神也,主以古楠木。」也就是說,沒有社殿,瑞垣內的楠木即為祭祀之神木。
換句話說,楠御前社沒有社殿,被包圍起來的楠木即是社神主體,不過從外面看不出來是哪一株楠木。據聞,楠御前社的楠木大人可治種種病氣,保佑安產。奉於此處的小鳥居,可於本宮受與所受與,寫上年月及氏名,奉納於此即得願成。各種意義上很有趣的一間神社,給人很自然自在之感。
從楠御前社可見清雪門封閉的範圍,但距離太遠看不見門內側的狀況,反正就不開門。總算走回主參道,寬闊的參道,往地二鳥居的方向走便能橫渡神橋。寬闊參道旁有一較小規模的神社,徹社。附近無解說牌,但熱田神宮官網上有詳細資料。
『徹社所祭祀的御祭神為天照大神的和魂。神明有荒魂跟和魂兩個面相,和魂為給予慈悲加護之神。』
約是在此時,注意到寶可夢內的訊息,方才順手丟美納斯SS在熱田神宮第一鳥居上面開了一顆五星黑蛋,想說想試著在海外抓一隻紀念用的拉帝亞斯,算了算時間差不多十點四十左右會開,還有四十幾分鐘的時間就先繼續逛其他地方。往二十五丁橋方向走,可見別宮八劍宮的後方,這裡也被重重防護的鐵網警慎地包圍保護著。
別宮八劍宮後方有兩個石碑,一為「棒の手發祥地」,一為「眼鏡之碑」。對於這兩個紀念碑有種種疑惑,也未在熱田神宮境內書上所見,歸國後整理資料才得知一二。以下稍微參考網路上翻到的資料略譯。
「棒の手發祥地」為紀念名古屋地區發展出的傳統藝能棒之手而立碑。棒之手是以劍術、棒術、薙刀術等日本武術之形所跳的傳統藝能舞。據說傳於景行天皇,另說發跡於戰國時代,棒於手操弄,是以訓練農民也能戰鬥,武將與馬外,也能透過棒之手保護自己。也就是說,棒之手算是透過從學習像是舞蹈般姿態,學習武術,然後實際演練,以求於戰亂中能保身。
現在的棒之手已成為愛知縣無行民俗文化財,且有許多流派,愛知縣保存該傳統技藝特別著重的有:尾張旭市、長久手市、豐田市、春日井市、小牧市等。類似棒之手同樣保有武術藝能化,在日本還有許多地方也保留著這樣的縣市,但流派傳承最為興盛的還是愛知縣。另外,從網路資料可見,在熱田神宮五月六日的尚武祭中,也有棒之手祈求五穀豐穣祈願之神事。另外,有些流派會用使用真劍,而演武速度及裝束、姿勢、喊聲等都因流派而有異同。
「眼鏡之碑」似乎就是那個出土土偶,東北青森縣國寶「遮光器土偶」,為名古屋眼鏡商業協同組合奉上,僅僅只是因為該公會再昭和五十七年時滿六十週年,在熱田神宮許可下,八尺勾璁之五百津須留之玉造的玉祖命(櫛明玉命)之祖神的崇拜及對於眼鏡功德之感謝故,遂造此碑茲以紀念。總之,眼鏡之碑是個微妙的紀念碑,但若做為宣傳而言,這麼奇妙的組合也的確達到了廣告效果,也著實高招,但普通人只會覺得這是個與週遭有點格格不入吧。
參考資料:
熱田神宮
https://ikidane-nippon.com/zh-hant/interest/atsuta-jingu
棒の手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6%A3%92%E3%81%AE%E6%89%8B
愛知に残る郷土芸能~棒の手~
「農民が、戦いで、武将や馬、そして自分たちを守るため」
おおー、まさしく戦国時代に縁のあるこの辺ならではのものだ。
http://www.jfn.co.jp/yajikita_old/081101diary-aichi.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